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儿童生长发育检测指标有哪些简答
扩展阅读
动漫设计类是什么专业 2024-11-17 23:13:02

儿童生长发育检测指标有哪些简答

发布时间: 2022-08-23 18:42:58

1.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包括哪些

最常用的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1)体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的重量增加情况,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最重要最灵敏的指标,它提示儿童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0~3个月体重增长最快,一般月增长600~lOOOg,最少不低于600g;3~6个月,月增长600~800g;6~12个月平均月增长300g,1岁以后生长速度明显降低,1—3岁平均每月增长150go-般6个月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2岁为出生体重的4倍。
(2)身高:代表头、脊柱、下肢长度的总和,是正确评估身体发育特征.评价生长速度的根据,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疾病和营养缺乏对身高的影响不大,受遗传、种族、环境影响。3岁以内立位测量不准确,常取卧位量。因为立位测量值<卧位测量值。身高也是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第一年增长25cm,第二年增长1Ocm,第三年增长4~7.5cm,以后每年增长4~6cm,青春期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平均10-20cmo-般采用身高/体重(H/W)、年龄/体重(A/W)、年龄/身高(A/H)来综合评价。
(3)头围:反映儿童脑发育和颅骨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岁时头围平均46cm,第二年增长2cm.第三年增长l~2cm,3岁时达到48。m,与成人差不多。脑发育在生后3年发育最快。囟门一般在1~1.5岁闭合.迟闭或早闭均要查找原因。
(4)胸围:表示胸廓的容量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的发育,反应身体形态与呼吸器官的发育情况,是11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出生时胸围<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1岁时胸围一头围。由于现在营养状况好,有的婴儿不到1岁胸围与头围相等。影响胸围的因素有营养、运动、疾病、胸廓的畸形。1岁以后胸围的增长速度>头围,并逐渐超过头围。青春期迅速发育,向成人体型转变。

2. 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是什么

体重是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体重为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的量,是代表体格生长的,可以判断出孩子的营养状况。

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哺乳量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要暂时性下降3%~9%,这称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即迅速恢复和增长。

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出生后头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克及至1000克;4~6个月每月增长500~600克,故前半年每月平均增长600~800克;6个月后体重增长减慢,下半年每月增长300~400克。一般3~5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6千克),1岁时达3倍(9千克),2岁时达4倍(12千克),2岁后到11~12岁前每年体重稳步增长约2千克。进入青春期时体重猛增,每年可达4~5千克,约持续2~3年。故小儿体重增长速度有两个高峰,即出生后6个月内和青春期。一般男孩较同龄女孩为重,但女孩青春期发育较早,故10~13岁女孩常较男孩为重,待男孩进入青春早期后(12~15岁)又可超过女孩。为便于日常应用,可按下列公式粗略计算小儿体重:

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X0.6(千克);7~12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X0.5(千克);2岁~12岁:体重(千克)=年龄X0(千克)+8(千克),如4岁小儿体重是4X0+8=16(千克)。

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波动在10%左右。判断某一儿童的生长状况,需连续定期监测其体重才比较确切,发现体重增长过多或不足,均应查寻原因,尽快解决,使其恢复正常。

3.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1、身长

身长是衡量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足月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为50厘米(一般男孩子略大于女孩)。第一年末,身长的增加约为出生时的50%,即25厘米,满1岁时,身长可达75厘米;第二年,约增10厘米;第三年,约增7厘米。以后每年约增4—6厘米。

1岁以后到l2岁的平均身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身长(厘米)=年龄×5+80。

2、体重

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儿童的营养状况和骨骼、肌肉、器官等的发育情况。正常新生儿的体重约为3200克(男孩子一般稍大于女孩)。多数新生儿在出生2—3天内,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此后体重迅速增加。前3个月每个月增加1000克,第4—6个月平均每月增加600—700克,后半年每月约增加300克。

影响儿童身长体重的因素很多,如种族、遗传、喂养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等。应当指出2—3岁以后的小儿身长、体重个体间差异很大,不能因个子小就视为异常,应全面检查后再做评价。

3、头围

3岁以前的头围可以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新生儿的平均头围约为34厘米,2岁时约为48厘米,8岁时约51厘米。生后第一年是头围增长最快的一年。由于婴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边缘尚未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由结缔组织膜相连,这些部分就是囟门。

婴儿有前囟和后囟,前囟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2—4个月闭合。早闭多见于小头畸形,晚闭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和脑积水。前囟饱满见于颅内压增高者,是脑炎、脑膜炎的重要体征,囟门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的儿童。

4、胸围

胸围的大小可以表示胸廓、肋骨、胸肌、背肌、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情况。新生儿的胸围平均为32厘米,比头围小2厘米,1岁时46厘米,2岁时49厘米,以后从2岁到7岁每年约递增1厘米。从第6个月开始,胸围和头围逐渐接近;到12—18个月时,是胸围和头围大小的交叉期。

头、胸围交叉时间的迟早与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关,营养好,交叉时间较早;反之,则较晚。

5、坐高

坐高(sitting height,M23)是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直距离。即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学术上一般采用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是探讨腿身比最可靠和最具有参照价值的量化指标,为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腿身比奠定了基础。

4.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常用指标包括

宝宝生长的指标,主要包括骨骼的发育,牙齿的发育,生殖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感知感觉的发育,运动系统的发育,语言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每个系统的发育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常用的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
1.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最重要、最灵敏的指标,它提示儿童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0~3个月龄时体重增长速度最快,一般月增长达到600~1000g,最少不低于600g,3~6个月,月增长则有600~800g,6~12个月平均月增长300g,过了1岁以后生长速度就会明显降低,1岁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2岁为出生体重的4倍。
2.身高:是正确评估身体发育特征.评价生长速度的根据,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身高也是宝宝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第一年增长25cm,第二年增长1icm,第三年增长4~7.5cm,以后每年增长4~6cm。
3.头围:反映儿童脑发育和颅骨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1岁时头围平均46cm,第二年增长2cm。
家长要及时关注宝宝的各项指标,如遇到不正常的指标及时就医。

5. 幼儿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

新手妈妈很多斗会觉得,自己家孩子是不是长的有点慢,或者是怎么总觉得自己孩子比别人的矮一点,那么,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和测量吧。

1、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

(1)形态指标

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2)生理功能指标

常用的有握力和背肌力,为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指标,肺活量为呼吸系统的基本指标,脉搏和血压,为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指标。

2、测量时间

一岁以内的婴儿每三个月一次

1-3岁的婴幼儿每年2次

一般每半年为婴幼儿测量一次身高,每隔1-3个月测量一次体重。

3、测量方法

(1)体重

正常婴儿出生时评论体重3kg,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700-800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250g,一岁时约为9kg,2岁到青春前期平均每年增加2kg,至青春前期又出现体重迅速增加。

一岁以内:

0-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1-10岁体重(kg)=2*年龄(足岁)+7(或8)

(2)身高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50cm,第一年增长最快增加25cm,一岁时达到75cm,第二年平均增长10cm,到青春期前,平均每年增长5-7cm。进去青春期后出现第二次身高快速增长,一年内男孩子可增加9-10cm,女孩子为8-9cm。

2-10岁身高的推算:身高cm=(年龄*7)+70cm

3岁以内,躺着测量,3岁以后站着测量。

(3)头围

头围大小间接反应了颅骨及脑的发育。出生后2年头围增加迅速,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6个月时平均42cm,1岁时约为46cm,2岁时约为48cm,以后头围增加速度放缓,5岁时头围52cm(成人54cm)。头围过小,为头小畸形,头围过大,则可能为脑积水或其他疾病。

测量方法:测量者位于婴幼儿的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婴幼儿右侧眉弓上缘,软尺从右向后颈枕骨粗隆,绕过左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数但0.1cm。

(4)胸围

胸围代表肺,胸廓及胸部肌肉的发育。新生儿胸围32cm,一般在12-18个月时胸围与头围相接近。2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1岁内如果营养状况良好,胸围可以超过头围。

(5)上臂围

反应上臂肌肉,皮下脂肪,骨骼发育的综合测量,间接地反映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1岁以内臂围增加迅速,1-5岁间增加1-2cm,5岁以下儿童,臂围超过13.5为营养好,12.5-13-5为营养中等,小于12.5为营养不良。

6. 幼儿体格发育评价标准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一、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两年发育较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前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慢-快-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先慢后快。其他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发育相平衡。
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说运动发育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2个月)、后抬胸,再会坐(6个月)、7月翻身、8月爬;9月站、123岁走跳跑。(2月抬头6月坐,7月翻身8月爬,9月会站成正果,123岁走跳跑。)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长“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2孩子体格发育评价的三个方面
(1)发育水平:对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进行横断面测定评价,就是将孩子在某一阶段时间的某一项体格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值与正常参考人群值相比较。此比值就是孩子的发育水平(它一般可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个等级)。如果孩子的某一指标大于或者小于正常人群测量参考值的最高或者最低标准,父母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和医生一起寻找原因,以便进行合理的干预治疗。
(2)生长速度:每次对小儿的体重或者身长测量后,要进行动态纵向观察(比如生长监测),看其每月生长发育是否正常。这种连续纵向的测量观察,可以跟随孩子的自己生长轨迹,及时发现生长偏离(增长过快、过慢或者不增长)情况,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3)匀称程度:对小儿体重、身长等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比如:医生通过对小儿的坐高/身高比值进行评估,可以看出小儿下肢的发育是否正常,以此评价孩子的身材发育是否匀称。用孩子的体重(kg)/身高(Cm2)即KAUP指数,来评价孩子是否太胖或者太瘦等。
3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一、体重 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 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儿童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儿童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儿童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7(或8)
二、身长 身长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长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 幼儿期儿童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长的公式为:身长(cm)=年龄(岁)? +80(cm)。儿童的身长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4一个月宝宝的体格发育
体格发育
体重 此时的婴儿体格生长速度非常快,比出生时重了700-1000克。刚满月时体重约为4公斤(4000克),快到两个月时增加到5公斤(5000克)。
身长 比出生时增加2-3厘米,男婴平均为56.95厘米,女婴平均为56厘米。
头围 男婴为38.2厘米,女婴为37.47厘米。
胸围 男婴为38厘米,女婴为37.32厘米。
神经精神发育
运动机能 俯卧时能将下巴抬起片刻,头会转向一侧;觉醒时,显得十分活跃,会慢慢地转动头部,伸胳膊,蹬腿,身体有些伸展运动,能蠕动身体。
视觉 婴儿能注视片刻离他20-30厘米处的物体和母亲的脸。
触觉 有物体碰触他的手心时他会抓住(称之为握持反射)。
听觉 听到母亲的心跳声会安静下来。近旁约10-15厘米处的响声会引起孩子的警觉,头会转向声源。能区别人的语言声和非语言响声,以及不同的语音。母亲和婴儿说话,他能注视母脸片刻,出现反射性微笑,会发出“咿咿”“啊啊”的声音。

7. 评价孩子生长发育的指标有哪些

一般评价孩子生长发育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视力、色觉、听力、皮下脂肪、牙齿、血压、肺活量和握力等。 这些指标都可以用一定的尺度和方法来衡量,并从测得的数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符合一般规律,并发现个体差异,从而进一步研究和找出差异的因素,以不断提高小儿的健康状况。

8. 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是什么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呢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的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状况。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知识吧。

一、儿童生长发育指标

怀孕期间的胎儿,整体的发育状况取决于母体怀孕期间的营养状态;孩子出生后,则是依赖食物所提供的营养作为发育的基础,因此,喂养宝宝一定要满足婴幼儿期每日所需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

维生素:维生素虽不能供给能量,但对维持宝宝生长发育,并对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如缺乏会造成以下症状。

维生素A:宝宝若缺乏维生素A易导致皮肤干燥、毛发枯黄,在日常饮食中,动物肝脏、蛋黄和橙色蔬果中维生素A的含量最多。

维生素B族:缺乏维生素B族会使宝宝口角发炎,并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一般在谷类、坚果、豆类、蛋黄及瘦肉中维生素B族含量最多。

维生素D:维生素D能健全宝宝的骨骼和牙齿发育,食物中鱼肝油、猪肝、蛋黄及奶类中含量最多。由于食物中的钙和磷可经紫外线照射合成维生素D,因此偶尔让宝宝晒晒太阳,也可促进钙、磷的吸收。

维生素K:维生素K缺乏会引起宝宝牙龈出血导致食欲不振。绿叶蔬菜及动物肝脏、鱼类中所含的维生素K含量较高,维生素K也可以由肠道细菌合成。

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婴幼儿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更离不开蛋白质。鱼、肉、海鲜等都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在植物中以大豆含量最多,如果能让宝宝同时摄取几种不同的蛋白质,可提高营养价值,达到互补的作用。

脂肪:脂肪的作用除了能提供热能,有保暖作用,还可以保护内脏之外,最重要的是提供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婴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尤其对脑部发育十分重要,以及维持宝宝的皮肤健康。植物油中所含的必需脂肪酸较动物性油脂高。

糖类:糖类是能量的最佳来源,且是抗体制造及细胞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若供给量不足,就会动用到脂肪或者蛋白质,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较小的婴儿由于肝糖量储存较少,因此需要摄取较多的淀粉类食物以供给足够的能量。

水:水是维持生命的必须物质,人体若丧失水分达20%以上,就会危及生命。而婴儿比成年人更需要多喝水,如以宝宝体重来算,每日摄入的水量更不可以少于60ml/Kg,否则就会发生 脱水。

纤维质:食物纤维又成为六大营养素以外的“第七营养素”,可增加饱足感,防止便秘,但由于不好吞咽,必须咀嚼才能消化,所以能加强宝宝的牙齿和下颚发育,含食物纤维最多的是蔬果类食物。

矿物质:矿物质包括多种常量元素和铁、锌、铜等41种微量元素,是人体本身无法合成,必须靠食物中摄取的。

钙:宝宝长期缺钙可引起佝偻病,食物中含钙最多的是虾米、奶类及豆制品等,绿叶蔬菜含钙量也很丰富。

铁:缺铁会引起宝宝贫血及多动症,含铁量最多的是肝、蛋黄、瘦肉、绿叶蔬菜等。

锌:缺锌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引起口腔溃疡,使宝宝产生厌食症或贫血。含锌最多的食物是牡蛎,其次是鱼及牛、羊肉。

铜:缺铜会引起宝宝贫血和大脑皮质萎缩,影响生长发育与智力发展。食物中含铜最多的是肝脏、肉类、鱼类和花生、核桃、豆类。

碘:缺碘会使宝宝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和甲状腺肿大。食物中以紫菜、海带含碘最多。

9. 评价生长发育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

一般评价孩子生长发育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视力、色觉、听力、皮下脂肪、牙齿、血压、肺活量和握力等。

这些指标都可以用一定的尺度和方法来衡量,并从测得的数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符合一般规律,并发现个体差异,从而进一步研究和找出差异的因素,以不断提高小儿的健康状况。

(9)儿童生长发育检测指标有哪些简答扩展阅读:

营养是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儿童期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高于成人,这是因为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即生长发育与活动的需要,尤其是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因此必须给以重视。

小儿从断奶后,就需要做到平衡膳食,尽量多吃各种食物,以保证对热能与营养素的需要以及保持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不致因营养素的缺乏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和乱吃零食非常重要。

另外除了使孩子保持良好的食欲外,还要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睡眠要充足,应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这样就能有利于防止疾病,促进摄入的营养消化吸收而使儿童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