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游戏类型
依参与度分类
主动游戏──主动游戏即是个体必须参与该项活动,其乐趣从亲身参与活动中获得。惟当儿童期迈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发展消耗很多能量,且因为家庭和学校赋与儿童的任务与责任愈来愈多,在时间和体力两方面均不容许的情况下,主动游戏便日渐减少。例如,赛跑、绘画、玩泥巴、打电动等均是。
被动游戏 ──被动游戏也可称为娱乐(amusement),个体并不须要亲自参与活动,其乐趣得自于观看他人活动,个体不必耗费很多的精力,个体从中所得到的乐趣,并不亚于主动游戏。例如,看电视、看漫画、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等被动游戏。
依认知程度来分
功能性游戏──发生在出生至两岁的感觉动作期,游戏内容毫无主题与组织,纯然只是感觉器官的刺激输入,可帮助个体感官的功能成熟。例如玩各种玩具,抓、捏、敲、咬、闻、听等。 象征性游戏──发生在运思准备期,从两岁开始,五、六岁为高峰(亦称戏剧性游戏)。此时儿童喜欢模彷成人的角色行为,透过各种象征的物件或举止动作达到模彷的目的,从中获得快乐,扮家家酒即为典型的象征游戏。
规则性游戏──六岁开始,八、九岁为高峰。游戏内容为有规则的竞赛。有游戏规则、角色分配、动作技巧的限制等,例如,躲避球、棒球、接力赛跑等。
依社会性来分
独自游玩──婴儿两岁以前的游戏,纯属感觉与动作方面的游戏。玩弄简单的玩具和运动探索自己的身体,是游戏的主要项目,故此时期称为“感觉动作试验”(Sensory motor-experimentation)的游戏。婴儿期的游戏以“独自娱乐”为主,是所谓的“单独游戏时期”。例如玩各种玩具,抓、捏、敲、咬、闻、听等。
旁观游戏──本阶段比独自游玩更进一步,儿童开始对周遭人事物感觉到好奇,进入直觉判断时期。儿童喜欢站在旁边看别人游戏,被玩耍的小朋友和游戏所吸引,惟生理机能控制能力仍未非常良好,加以对不熟悉的人事物怕生,是以借由从旁观看获得愉快的情绪,但不愿意参与游戏。例如:喜欢站在游乐器旁观赏。
平行游戏──和其他小朋友在同一场所玩着同样的玩具,不过这时其他的小朋友只是游戏的诱因,儿童之间既不会发生从属关系,也不会有互助合作的行为,只是在一起各自玩各自的游戏,因此也可以说是“集体的单独游戏”。例如:儿童在球池中各玩各的。
联合游戏──四至五岁幼儿的游戏,会出现简单的互动行为,像是相互指挥、模彷、命令或交换玩具等。囿于能力的不足,仍无组织、规则或角色安排的情形,仅是简单的互动行为而已,称之为“联合游戏”。例如:儿童可以一起在沙堆玩挖沙子或堆叠沙塔的游戏。 合作游戏──儿童游戏进入本阶段,则是属于高认知能力的游戏发展,游戏是有目的的,有一定的主题、具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角色安排、游戏器材及游戏规则等,例如,躲避球、棒球等,需要同伴之间相互的分工合作。
②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常喜欢扮演什么角色,有什么表现行为,心理体验是怎样的
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多为小动物 因为动物是小朋友最喜欢模仿的对象 他们会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去模拟 心理上面会尽其所能地融入角色
③ 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从儿童游戏所倚重的行为表现可分为语言游戏、动作技能游戏、想象游戏、交往游戏、表演游戏。
1.语言游戏
语言游戏指儿童时期运用语音、语调、词语、字形而开展的游戏,如合着语音、节奏的变化而展开的拍手游戏、绕口令、接龙等。随着儿童对语言规则以及语义的理解,儿童会有用同音、谐音、多义、相关等语言技巧娱乐。这些游戏是一定的语言元认知为前提的,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元语言活动。
2.动作技能游戏
动作技能游戏指通过手脚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而获得快乐的游戏活动,既可以是一种户外进行的身体大幅度的运动,如相互追逐、荡秋千、滑滑梯、骑三轮车、攀登等,也可以是在室内桌面上进行的串珠、夹弹子、弹弹子、挑游戏棒、拍纸牌等相对精细的活动。这类游戏可以有简单的规则,也有纯机能性的,纯粹满足动作机能的快感。
3.想象游戏
想象游戏又被称为象征游戏、戏剧游戏、角色游戏、假装游戏、假想游戏。这些名称的含义虽然有细微的差异,但它们常常被互换使用。这类游戏的主要特征就是:儿童将事物的某些方面作象征性的转换,如以玩具或玩物代表实物(用一块积木代表电话、将小板凳当火车等);以某个动作代表真实的动作(张开双臂跑代表飞机在飞、双脚并拢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以儿童自己或其他儿童代表现实或虚构的角色(扮演妈妈、医生、司机、营业员、小白兔、卡通人物等)。
想象游戏以儿童的想象为转移。随着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的丰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可能成为儿童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爸爸、妈妈、医生、司机、营业员、动画或卡通形象都是儿童在游戏中乐于扮演的角色。
4.交往游戏
交往游戏指两个以上的儿童以遵守某些共同规则为前提而开展的社会性游戏。这类游戏以参与者之间的行为互动为其特点。在使用游戏材料方面采用协商分配或轮换的形式。交往游戏按交往的性质可分为合作游戏和竞争游戏,对于指导儿童与他人交往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儿童常遇到自己与他人的需要或情感相冲突的局面,因而可以发展他们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技能,还可培养负责任、耐心、愿意分享、合作等品质。
5.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又称为戏剧游戏,它是以故事或童话情节为表演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在表演游戏中,儿童扮演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并以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活动。这种游戏也是以想象为基础的。但与想象游戏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儿童的想象必须受故事情节的约束,不能过于主观随意。表演游戏是以儿童的语言、动作和情感发展为基础的。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往往成为学前儿童常玩不衰的表演游戏,如《拔萝卜》、《小兔子乖乖》、《三只小猪》、《彼德与狼》等。
④ 幼儿园游戏的类型有哪些它们的概念和特点是分别什么
一、 幼儿园游戏分类的几种形式 (一) 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此类游戏的分类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它便于教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这是目前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认的分类方法。但容易给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带来误区。 (二) 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朱邓丽娟等:《幼儿游戏》(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 1 主动性游戏儿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动外,更需要运用肢体、肌肉的活动去进行游戏,儿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戏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游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玩积木、玩玩具、角色游戏、玩沙、玩水、唱歌。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主动性游戏可以再分为以下四种: (1) 操作性游戏:运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游戏。大肌肉活动,如需手脚协调的攀、爬、抛、捉等动作;小肌肉活动,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图等,需运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进行。 (2) 建造性游戏:儿童利用大小积木或拼插玩具来制作房屋、桥梁或其他物品。 (3) 创作性游戏:需要儿童用心去创作、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物品,以表达其创作力。一切美工活动、玩沙、玩水游戏均属于此类。 (4) 想象性游戏:利用现有的物件或玩具,凭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想象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戏。 2 被动性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三) 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宫再英:《幼儿园自选游戏成果发布会》,《学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 目的性游戏是指为儿童提供为玩而玩、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 此两类游戏的分类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手段性游戏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而儿童却不能完全依自己的愿望自主地游戏。而目的性游戏则注重游戏活动本身,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自由的行为,自由参加游戏。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使个性、情绪及社会性方面得到发展,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游戏在实践中由于教师缺乏操作性的指导,致使游戏流于形式。 (四) 游戏的三维度分类法 方展画(1990)方展画:《幼儿游戏的类型》,《幼儿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应从三个维度来对游戏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包括:个体--社会维度、生理--心理维度、认知--情绪维度;其中又分为五类:满足型游戏、适应型游戏、运动型游戏、认知型游戏、情感型游戏。
⑤ 角色扮演游戏的种类可以分为几种
传立教育的策划老师介绍,角色扮演游戏的种类很多,从表现形式以及玩法上,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RPG:普通RPG游戏,有专门的战斗画面。其中战斗画面用不同的视角来表现采用平行90度视角的,如日本《太空战士》系列;采用斜45度视角,如台湾《仙剑奇侠传》;采用主观视角,如日本《勇者斗恶龙》系列。
2、S•RPG:也叫做模拟(Simulation)RPG,也就是一种可控制一组角色,可移动的战斗方式,这种RPG在战斗时是采用SLG式的,如日本《光明与力量II》。
3、A•RPG:也叫做动作(Act)RPG,这种RPG没有专门的战斗画面,也就是说随时可以挥刀挥剑。如美《魔法门》系列、日本日本《天地创造》《不可思议之谜宫•风来的西林》、等等。
4、T•RPG:它的普通模式在TAB环境下运行,是桌面类游戏与RPG的组合,英业达出品的《虚拟人生》就属此例。推荐阅读菜鸟OR骨灰级玩家,测测您对游戏了解多少?
5、AVG•RPG:其实就是角色扮演游戏与解谜冒险游戏的组合,这类游戏将解谜冒险放在很重要的部分。如日本CAPCOM公司《生化危机》。
6、F•RPG:是格斗类游戏与RPG的组合,它的战斗方式采用的是格斗类。
7、其它RPG:是除上述外,其它类型的游戏与RPG的组合,但并不是很多见。
⑥ 幼儿园中角色游戏的分类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在很多家长的概念中,上学就等于上课。对于幼儿园里的“游戏”直呼看不懂:老师就这么让孩子玩,岂不是太轻松了!让孩子随便玩就是学习?其实,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因为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要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和发展,老师的工作可决不是像有些家长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角色游戏是什么
游戏没有长远的目的,是孩子用来娱乐的一种方式。但是,游戏对孩子的社会性、身体以及智力发展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角色游戏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动作、语言、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1岁左右的孩子就会自发地出现装扮性的角色游戏,如假装吃饭或者睡觉。到了2岁以后,孩子的角色游戏进入爆发期。角色游戏是他们最钟爱的游戏,他们学会把物体、人以及活动,转换成他们希望的任何东西。
角色游戏中充满了想象,涉及符号表征、模仿、预测以及问题解决等重要的认知能力,因而许多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思维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特性的发展,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中有大量的社会交往行为。孩子通过角色游戏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学会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学会轮流、交换、制定规则等社会性行为,这些都有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一种叙事性的游戏,孩子们在这里导演剧情、安排道具、编创台词,这些活动促进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和叙事能力的提升。
角色游戏中老师干什么
提供一个让孩子能够玩起来的环境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准确把握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比如,小班的孩子喜欢动物,一位老师提供几个动物模型,创设了动物园,结果孩子去了两天就没有兴趣了。另一位老师提供了几个毛绒动物,设置了宠物店的场景,孩子们可以给宠物洗澡、穿衣、喂食,结果孩子们玩得越来越丰富,还自己开了宠物医院。
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
游戏是幼儿已有发展水平呈现的窗口。通过游戏,教师可以把握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孩子的发展。另外,通过观察,教师也可以发现哪些游戏的材料是孩子们不感兴趣的,需要调整的。
您可以干什么
和孩子一样拥有“游戏精神”,做孩子的玩伴
当孩子骑着扫帚满屋子跑的时候,不要简单地呵斥阻止他。可以问一问,他在干什么,然后,把自己也变成一个角色,和他一起游戏吧!做孩子的玩伴,不仅能让你找回童心童趣,也可以让孩子的学习、活动变得更有情趣。
给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在游戏中发展
游戏是需要时间保证的,如果你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的,充斥着各种兴趣班和学习任务,那么孩子就失去了享受游戏快乐、通过游戏发展的机会。因此每天至少要保证孩子1个小时自由游戏的时间,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自由愉悦的发展。
⑦ 依据学前儿童游戏的认识分类,可将游戏划分为有哪些
学前儿童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分类,幼儿游戏主要有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1、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指儿童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期儿童典型的、特有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7)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角色的类型有哪些扩展阅读:
创造性游戏如:
1、角色游戏:指儿童通过扮演角色,借助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
2、结构游戏:指儿童通过各种物品,如积木、沙、石、泥土等材料建造各种各样的东西,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才能。
3、表演游戏:让儿童按照各种故事中的内容,情节,角色来表演节目,如唱歌,跳舞,戏剧。
⑧ 儿童在情境中有哪些角色
明星人物,领袖人物,美女和帅哥,追随者,边缘者等。
幼儿角色扮演可以有很多,这主要看幼儿表演的节目内容来定的,比如幼儿在表演唱《拔萝卜》的这个节目中,有扮演老爷爷、老奶奶、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小姑娘等各种角色,在表演节目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带上相应的头饰和服装,表演节目时还能展示出所扮演角色的特点和动作,提高幼儿对各种角色的认知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1、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创新的土壤,让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2、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3、在观察与想象中,拓宽创新的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4、在学科训练中,培养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创新打下必要的基础。
⑨ 幼儿角色游戏的类型。有哪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在很多家长的概念中,上学就等于上课。对于幼儿园里的“游戏”直呼看不懂:老师就这么让孩子玩,岂不是太轻松了!让孩子随便玩就是学习?其实,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因为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