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孤残儿童教师怎么样
扩展阅读
暑假经典名句有哪些 2024-09-30 05:27:14
不是同学群怎么找群 2024-09-30 05:09:57

孤残儿童教师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8-13 16:30:57

① 孤残儿童护理员一般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孤残儿童护理员,从事孤残儿童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并协助专业人员对孤残儿童进行康复、教育、保健服务的人员。

职业等级《国家职业标准》 规定申报条件解释和说明:初级孤残儿童护理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1)“正规培训”是指提供经地方省级人社部门或民政部备案批准的技能培训基地颁发的培训证书,且证书显示晋级培训学时数达180个标准学时(不低于22天);

(2)已经从业人员应提供由所在机构开具的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证明,提供《职工专业岗位工作年限证明》。

(3)本专业中专在校生在毕业前可申报初级(以学籍注册为依据)。

② 班里有位同学有肢体残疾,还有点心理障碍,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引导

班上有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班主任确实要多付出很多。一般来说,情况比较严重的特殊儿童,会被送到特殊教育学校,能够随班就读,相对来说,症状是比较轻一点的。根据儿童的残疾类型,班主任老师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再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经常进行评价,以利于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班风。对那些热心帮助残疾儿童的学生予以精神的、物质的表扬,对那些有歧视倾向的学生予以适当的批评、纠正。

最后,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残疾儿童的家长更要经常进行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和困难,向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③ 如何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福利机构特殊的教养环境对孤残儿童心理素质的影响
1.机构养育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机构照顾是一种封闭的团体式的照顾。虽然满足了儿童24小时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但这种养育环境,客观上为儿童营造了一种比较淡化的亲子感情关系和氛围,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三班倒。对于机构中的儿童而言,就像有二到三组不同的父母。儿童的照顾者经常更换,无法为儿童提供持续性的照顾,造成角色缺位或角色冲突。因此机构中长大的儿童缺少家庭生活体验,缺少与他人正常的依恋关系,缺少感情交流,对儿童的身体、智力以及人格的社会化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有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失去母亲的儿童,且没有代替母亲的人,其身体发育、情绪发展,以及智力发展等方面会出现长期缺陷,这些孩子成人后常常因神经质而变的粗暴、冷酷、冲动等。
2.教养者自身素质对孤残儿童的影响:机构中的保育员、特殊教育老师等工作人员众多,受教育程度不同,自身的素质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相当于家庭教养中父母“教”与“育”,但他们又集众多角色,既要担负着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和情感照顾,又要担负着家长、朋友、教师等多重角色,而不同的教养人员教养方式与教育观念常会有分歧,易出现不一样的教养行为,从而使孩子产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其心理素质不能健康发展。
3.儿童特点:福利院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基本上是入院有期,出院无期。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使得福利院的儿童在个体认同、同辈团体方面发生困扰,从而不利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儿童福利院缺少实现社会化所必须的场合和舞台,儿童自身受生理、行为偏差和情绪问题、人格特质所限,影响了儿童可能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了他们参与社会化的过程与质量,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也怪僻、孤独、自私和神经质,而培养不出社会规范的行为,扮演不成社会所期待的角色。
二、提高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的心理素质的方法
1.创造良好的机构教养环境:营造家文化。让孤残儿童享受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呵护和关爱,让从事儿童福利事业工作者必须做到:尊重儿童,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把被动的、单纯的工作责任,变为主动的、亲情的家长责任,从亲情的培养到孩子依恋情结的建立让每个孩子都在工作人员的视线内生活,在保育员的怀抱中长大。创设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用生动有趣的儿童卡通绘画装饰墙壁,在不同楼层、不同室区设计不同的主题,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区设置假山盆景、鱼缸、秋千椅,在楼道悬挂以孩子活动为中心的图片和孩子们的作品,增强孩子的主体意识和对“家”的认同感,体会到自己是儿童福利院的小主人,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自豪感。
2.教养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言传身教”,教养者良好的文化素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时时刻刻浸透着孩子们的心灵,教养者要用良好的行为去带动、教化和影响孩子们,要培养他们稳定的心境、开朗的性格。要因人施教,教养者既讲民主,又不放纵,多放手、少捆缚,多鼓励、少责罚,当孩子的意愿与教养者不一致时,不要乱用权威,应以说服为主,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儿童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对孩子尊重但不放纵,关爱但不溺爱。要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结合孩子们兴趣、挖掘潜力,创造环境,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儿童自我实践,使孩子们从教养人员长期美好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心理健康。
3.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发挥机构社工专业心理辅导、纠正行为偏差,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培训专业人员开展新生婴儿早期抚触,利用义工资源开展模拟亲子的启蒙教育,有针对性开展小班化结构教育等让儿童在类似父母的怀抱中享受亲情,享受成人怀抱中的安全感,获得身体接触带来的快感,对培养孤残儿童良好的情商,降低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障碍的机率。行为偏差,其根源可能更多的是孤残儿童的心理问题,通过社工、心理咨询师专业介入是增进孤残儿童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4.拓展社会活动,融入社会:增加孤残儿童的社会接触和社会交流机会,对培养孤残儿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极为有效。通过教给孩子们基本社会交往技能,融洽伙伴感情,丰富他们的文体生活,激发他们生活情趣,培养其活泼健康的心理品质。
机构教养环境对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孩子,尤其是关注孤残儿童群体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儿童福利机构的教养人员要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中融入真情、奉献爱心,充分认识机构教养的重要作用,利用社会有利资源促进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④ 怎样才能很好的帮助残疾儿童

(一)教育行政方面 1.在尊重人权的前提下做好宣传工作,避免造成残疾儿童的心灵伤害。 2.提供完善的计划和充分的时间,让学校教师和行政人员了解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3.选择人数较少的学校实施残疾儿童融合教育。 4.每个普通班级中安排一名残疾儿童,每个学校安排2-3名。 5.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作责任心的教师担任残疾儿童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 6.成立由康复治疗和特殊教育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特殊教育支援服务小组,为普通学校提供咨询服务,为残疾儿童提供巡回辅导。 7.成立专门机构,与相关学术机构合作,研究探讨推动融合教育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8.在教学上提供必要的人力(安排辅助教学人员协助管理残疾儿童)、物力、财力支持与协助。 (二)学校方面 1. 宣导融合教育理念,培养儿童正确的态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2.建立全校性的残疾儿童报告系统、定期进行残疾儿童学习能力评估。 3.调整学校的环境设施,建立无障碍环境,保障儿童学习、生活需要。 4.举办有关特殊教育的进修活动,加强师资培训。 5.随时检讨融合教育的成效,定期评鉴教学成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6.成立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统筹解决融合教育相关问题。 (三)教学安排方面 1. 采取弹性评量方式对残疾儿童进行教学评估,避免使用传统标准化评量。 2.适度调整普通班级课程、教材,使残疾儿童能参与其中。 3.对普通教育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训练。 4.特殊教育教师和多位普通教育教师组成教学小组。 5.制订残疾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6.引导同伴协助与合作学习,协助指导班上残疾儿童的学习及生活。 7.招募义工或助理员,协助班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四)家长方面 1.鼓励家长应积极参与、扎实做好残疾儿童家庭教育工作。 2.指导普通儿童家长树立融合教育的意识,接纳残疾儿童,为残疾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

⑤ 特殊教育教师主要是干什么的它的就业前景如何

  • 我曾经在残联部门工作过,对残疾人工作,尤其是特殊教育有深刻的了解。下面我从什么是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具体有哪些内容,以及特殊教育的就业前景,等几个方面来回答题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特殊教育是面向残疾人群体开展的教育。

残疾人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在我国大约每100个人里面,就有7个是残疾人。残疾人包括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几个类别,这其中又按照个人残疾的轻重程度分为重度残疾(一二级)和轻度残疾(三四级)。狭义上的残疾人,是领取由残联组织颁发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在我国持证(残疾人证)的残疾人约占残疾人总数的六成。

在这个总量庞大的残疾人群体中,具有学习能力的、又处于学龄阶段的残疾人不在少数,他们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根据个体残疾人的具体情况,面向残疾人群体开设的教育是不同的。比如,肢体残疾人因为其智力、智商正常,可以和健全人一样接受普通国民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学历教育,一般采取的是随班就读方式入学,任何学校和教育部门不得无故拒绝肢体残疾人就读。

对于视力和听力残疾人,尽管其智力正常,但由于存在视听功能障碍,无法和健全人一样交流,只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每个市、县都会设立有一所以上特殊教育学校,专门招收视力、听力残疾人就读,教师通过手语、盲文或其他辅助设施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学,这就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特殊教育。

而对于智力残疾的残疾人群体,主要以康复为主,学习知识为辅。部分发达地区的市县会设立专门康复教育机构,招收智力残疾人边康复边就读,而大部分市县会把这类残疾人的教育交由社会机构来承担,通过补贴的形式,鼓励这些机构招收智力残疾人入学。

以上是面向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教育的几个类别,概括来就是: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社会机构。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

写在最后:残疾人是个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政府每年都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待遇十分优渥,从事特殊教育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