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如何培养特殊儿童身心健康
扩展阅读
8岁女孩子偷钱怎么教育 2024-10-01 01:00:54
什么风雪什么眼泪歌词 2024-10-01 00:52:31

如何培养特殊儿童身心健康

发布时间: 2022-08-07 15:02:03

Ⅰ 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父母,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阳光乐观的性格。所以小心翼翼呵护着孩子的童年,不愿让他留下心灵上的创伤。可想法是好的,家长们却往往因为经验不足而导致了某些孩子有不良心理倾向。那么,心理健康正常的孩子都有哪些素质和表现?又该如何培养呢?01不羡慕他人父母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别的孩子有的东西他自己没有就想要。从而去埋怨父母,“为什么他有,我就没有?”一般父母遇到这种情况,要么是去痛快的给孩子买,要么就坚持不买。孩子的心理,是喜欢新的东西,喜欢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但是父母再有钱,也不可能每次都给孩子买新鲜东西。一般家庭收入有限,更不可能让子女要什么就买什么。这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自己的东西,以冲淡子女的羡慕心理,增强他的分享心理。有东西和别人分享,当然不必羡慕别人。02不嫉妒他人孩子会嫉妒,其实并不是问题,还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是嫉妒到想要伤害别人,这就成为心理上的一种问题了。嫉妒别人,不一定要产生破坏性的行为,也可以引导孩子转换成欣赏别人优点,学习别人长处的积极性念头。因为嫉妒而伤害别人,会让别人对自己的自私产生反感,对自己并没有好处。父母以身作则,教导孩子不嫉妒他人,尝试着去学习他人的优点,或者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欣赏他人的成就,心理就正常。03学会自省教导子女养成反省的习惯,把每天所接触到的种种事物,加以归纳整理,并且进一步类推,以寻找更为妥善的处理方法。这种自省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的。可惜一般父母,只知道教导子女记忆某些事情,譬如说教孩子识字或者认识某些东西,却很少做深一层的启发,让子女从单纯的记忆提升到对事物的分辨、整理和分析。具体怎么引导呢?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拿一些共同的活动来进行分析、比较和检讨,使子女在对谈中学习分析、思考和表达,逐渐养成子女反省的能力和习惯。并且还教导子女有过必改,勇于尝试,而不是一错再错或者因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但是归根结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互相尊重、彼此相爱,这比多少口头教育都来得有效果。因为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这对塑造孩子的心理健康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Ⅱ 怎样照顾特殊体质幼儿

据了解,常见的幼儿特殊体质包括肥胖、消瘦、食物过敏、高热惊厥等。该如何加强对特殊体质幼儿的关爱与管理,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呢? 教师调查掌握情况 幼儿园通过致家长信和上门家访的方式,对在园幼儿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状况调查,让家长如实填写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情况。开篇提到的孩子低热惊厥,老师如果事先了解情况并做好功课就不会如此慌乱。教师应将孩子放平,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豆浆等分泌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让孩子保持呼吸道通畅。此外,幼儿园要根据规定对特殊体质、特殊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幼儿建立特殊体质幼儿档案,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全面了解特殊体质或者特殊疾病幼儿的身体近况,使其无论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得到及时的关爱。 保健医生精细管理 保健医生是特殊体质幼儿身心健康的保护者,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保健医要为每个特殊体质幼儿建立个人健康追踪档案;制定营养结构科学合理的食谱和食物过敏幼儿的特殊食谱,如对牛奶过敏的幼儿以豆浆代替,对牛肉过敏的以猪肉代替等;要开设多种专题讲座:如为教职工开设急救知识和特殊体质幼儿一日生活护理讲座,为不同体质幼儿家长开办有针对性的讲座;通过宣传栏、QQ群、幼儿园网站和书面材料宣传正确的知识和矫治措施;利用晨检时间和家长了解、沟通特殊体质儿童的近况,如向肥胖儿家长简单了解肥胖儿童在家的饮食、作息情况,鼓励肥胖儿童形成良好习惯,帮助家长寻找原因改变不良行为。 保健医生应与保教人员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对特殊体质幼儿进行矫治,如通过调整进餐顺序和控制进餐速度对肥胖儿进行指导:进餐顺序以“水果—汤—菜—肉—主食”为宜,每口嚼10下以上再吞咽,小碗多次盛饭,餐间安排幼儿盛饭、拿餐具等。对吃饭较慢的体弱儿来说,应避免训斥,要多鼓励让幼儿愉快进餐,天冷饭菜易凉,要少盛再添或及时加热后再吃。 保教老师丰富运动形式 班级保教人员应照顾到特殊体质幼儿的身体差异,因人而异开展户外活动和游戏内容,保健医生要参与指导和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促进他们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可招聘男教师担任专职体育教师,通过男性优势和魅力激发肥胖儿的运动热情,同时男教师有力量的特点也能让胆小、体弱的幼儿放心大胆地参与锻炼。 专家和家长共同参与 邀请妇幼保健院专家为特殊体质幼儿制定矫治方案,半年进行一次体检,做好个案记录和病因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计划。通过召集特殊体质幼儿家长座谈,相互交流干预方案实施进展情况,相互介绍有益的经验,如请幼儿体质转好的家长交流在家的干预方法,从而引起其他家长的重视和认可。

Ⅲ 试述维护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儿童心理健康有什么标准
1、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三、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哪些
1.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

2.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3.儿童疾病类问题。如:自闭症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

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覆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一般而言,这些孩子的特征有:注意力难以集中、肌肉协调不良、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情绪不稳易发怒、过度敏感。儿童过度好动的可能原因有三种:一是家庭压力太大、二是轻微的脑部受损、另一种是天生就属于活动型的孩子。

4.恐惧症。儿童对鬼、神及不明物体的恐惧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是这种恐惧若持续不断地存在着,则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恐惧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其一是过去可怕的经验所引起-如突来的巨响、朋友或兄弟的恫吓等;其二,恐惧可能是焦虑的代替品;其三是社会学习而来。

5.儿童抑郁症。典型的抑郁症表现为,当令人高兴的事发生时,病人仍然没有积极的反应。除了情绪反应之外,非典型的抑郁症还需包括其他表现,如增加胃口、增长体重、增加睡眠和行动迟缓。例如,典型的抑郁症有普遍失眠的表现,而非典型的抑郁症表现正好相反,这些孩子睡觉的时间比普通孩子更长。

四、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有哪些
1、教养方式:

(1)父母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2)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

(4)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5)父母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

(6)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2、家庭气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

Ⅳ 怎么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

特殊学生指的是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及肢体残疾的孩子,这些孩子需要去专门的特教中心学习,这样的学校就是为了满足这些特殊孩子的需要而设计和提供的教育。特殊教育会根据残疾孩子的身心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孩子们的教育需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积极的乐观心态,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培养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让每个残疾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Ⅳ 当孩子是特殊人群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教育

当孩子是特殊人群的时候,教育时应该要有耐心的来进行沟通,把他们当作正常孩子看待,多一些鼓励和支持。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特殊人群,它是指智力低下,眼盲,耳聋,口哑,肢体残疾,自闭等各类残疾人群的总称。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包容度和爱惜以及理解。而孩子是两个人的爱的结晶也是两个家庭的亲情纽带,当一个孩子降临的时候,往往是两个家族的欣喜。但当这个小孩是一个特殊人群的时候,一般人都会接受不了,甚至会做出偏激的事情,将他们抛弃对他们打骂等。

最后,也一定要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一般这种孩子的自信心是很低的,也怕自己做的不够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的时候,多鼓励他们,多支持他们所做的事情。虽然跟普通人来比,他们可能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这并不是他们做不到的借口,这时就要给他们信心,支持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自己不比任何一个健全的人差。

Ⅵ 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

返回

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doc
搜索导航
分享 收藏 下载
原文档已转码为如下格式,以便移动设备查看
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doc
阅读:8次 页数:4页 2012-09-11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

“留守儿童”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感情的创伤需要感情去医治,班主任在做这类特殊儿童的工作时,要有满腔热情地关怀和无微不至地爱护,努力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尊、自爱的良好心理素质。

(一)、做留守儿童的倾听者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或无人监护,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任性、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正视并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和他们坦诚相见,创设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营造温馨、和谐、团结的班集体。在各种活动中既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成就感,更让他们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友情,家庭以外的温暖。让他们快乐、自由地亲近老师。把老师当作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老师也做他们宽容的倾听者。我校始终把对留守儿童学生的关爱当着一项重要的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为了营造氛围,学校广泛发动、动员广大党员老师和留守儿童结对子。为了体验亲情,每位老师带几名学生回家,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课余时间,师生一起打篮球、踢毽子、跳绳。在去年下大雪的时候,许多会织毛衣的老师为孩子们织手套、织毛衣。这一切,让学生们体味亲情,感受师生情。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消除他们胆怯、抑郁、孤僻等不

1

1/4页

良的心理。

(二)、做留守儿童的赏识者

当留守儿童面对心理挫折和心理创伤时,便倍感手足无措;作为老师可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帮助他们,做他们真诚的赏识者。赏识学生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赏识者,充分相信学生,释放学生。我在黑板的一角开辟一块园地,取名为“花满园”鼓励孩子用一双双真善美的眼睛去发现班级里的好人好事,捣蛋的纪飞,李涛,爱迟到的徐小林,不遵守纪律的胡伟。对这些后进生的调皮我没有斤斤计较,多做思想工作,真心关爱。对他们身心健康的“瑕疵”尽可能包容,评价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温暖他们的心灵,从而化坚冰为春水。这样,他们的名字不断的在花满园你涌现,李涛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值得表扬;纪飞、胡伟关心班集体,主动修理班级坏了的课桌椅,老师和同学们感谢你们;大扫除中涌现的劳动标兵徐小林、胡伟。这些热情洋溢的文字,让这些学困生看到心里美滋滋的,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他们更加规范自己份的言行,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我时刻提醒自己: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做留守儿童的楷模

道德、勇气、责任等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就能起作用的,而

2

2/4页

是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具有示范作用,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育这些孩子时,我们应有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每天早上,我都会衣着整齐地早早来到教室,检查他们的卫生工作。看见垃圾我主动弯腰捡起,而这一“弯腰”,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而对我来说,没觉得怎样的变化,而在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几个星期下来,我也发现孩子们关心卫生工作,能主动捡垃圾,还会督促其他学生不要乱丢垃圾。当我看到孩子的书角卷得不象样时,我没去大声呵斥,知道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自理能力很差,我就主动将卷的地方拉平,撕破的地方用透明胶粘好,还用包书皮包好,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新”书,我从他们眼中读懂了什么是感激,什么是欣喜。一学期下来,我发现他们的书本都保存得很完好。是啊,这些留守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纵容其发展下去,而要用实际行动来感化,培养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新一代人。

(四)、做留守儿童的引路人

留守学生由于受到爷爷奶奶的宠爱,亲戚、朋友的呵护,他们中的相当多数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还有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处于愧疚,大多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所以习惯用金钱来弥补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

3

3/4页

德发展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老师要带领留守儿童步入人类精神的殿堂,做他们精神殿堂的引路人。我们班级利用每周五的自习课,开展“爱心、责任、感恩、良知”的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尽可能地体验成功和快乐,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冲淡他们思念务工在外的父母的情绪。如通过宣传“生命的无价”,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懂得生命无价;通过收集废旧物品献爱心的活动,既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环保教育,又充实了爱心教育的内涵;通过老师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如两免一补,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等,使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对农民的关心,增强他们爱国、爱党的情感;用优秀的经典名着、童话、寓言、儿童画刊等填补学生精神世界的荒芜 ,让他们从文学作品中感受人生的真善美。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是家庭、学校、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只有老师面对你的学生时,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坚持,多一份赏识,留守儿童将会得到更多的精神实惠,教育的天地将会因此而更加宽广。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为了国家的明天,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

Ⅶ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生理都健康的孩子

--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的基础 摘要:残疾人虽然是一个特殊群体,但他们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生理残障,残疾人在生活中与人接触存在许多不便,要使他们与正常人和谐相处,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首先就应从学生的心理上入手,促使残疾儿童与正常人的融合。 关键词:心理素质 加强 健康 聋生由于身体残疾,社会的歧视,生活圈子窄,大都有着孤僻、自卑、性情急躁、自私等毛病,他们由于交往困难,容易不合群,失去了参加任何活动的愿望,害怕新鲜事物,害怕陌生人。 俗话说:一切从心开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要使特殊儿童融合到普通人群中去,首先特殊儿童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让特殊儿童正视现实,充分相信自己,放宽胸怀去接纳别人、认识社会。 下面谈谈我对聋儿实施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是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特殊教育的价值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怎样转变观念? 1、①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即把聋哑学生看成与正常人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人。在教学中努力建立一种民主的课堂作风,平等地对待学生,视自己的学生为朋友弟妹,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工作中的失误,赢得学生的信赖,时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讲给他们听,再鼓励他们把忧愁烦恼说出来。让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开展“手拉手”、班会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人人平等”的观念,也提高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的能力,开拓了视野,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了解。②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给特殊儿童人道主义的生命关怀,让他们与普通儿童一起融合于一个真实、民主、多姿多彩的教育时空。认真对待学生的缺点,时时鞭策和激励学生,夸大学生的优点,慢慢淡化学生的缺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缺点,发扬优点。③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对待有缺点或犯过错的学生,不动辄训斥、讥讽,而是委婉地指出缺点,毫不吝啬地提出你的期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平等、亲切感,让他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进而充分认识并注意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曾凡凡书写马虎,我多次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评语“马虎!”、“潦草!”、“重写!”没有效果,有一次甚至把句后的感叹号改得大大的,以示反感。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在一次劳动中我发现他码的砖头又快又整齐,于是我在他的又一次作业后批上:“老师和同学都很钦佩你的劳动能力,如果你能把中国字写得如同你码放的砖一样整齐,我该多高兴啊!”后来他说:“我要写好字,老师真关心我!”此后他的书写大为改观。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示:“真情说长处,委婉道不足”有奇效。 2、承认并允许学生在发展中存在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说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表现在特殊儿童身上就更是如此。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而在学习上造成一定困难,评价时,应看学生自身纵向发展,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课堂上要从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出发,分层施教,分层达标。例如同题作文,要求a类同学语句通顺;b类同学语句通顺,结构合理;c类同学须语句生动,结构合理,详略得当。为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要求学生纵向比较--自己跟自己比,口号是:“天天有进步,日日不虚度”。在班上设置“进步最大”、“书写最整洁”等奖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成功。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儿童成长的特点,培养聋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1、健全人格、培养自信心。 聋哑学生由于存在听力缺陷,在与正常人交往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社会中少数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在聋生平等的参与社会的心理上起到消极的作用,造成聋生自卑感强。例如有一次看电视时,当同学看到一台文艺节目时,同学们比划说:“老师,你真好,能听到、看懂电视!我们真不行。”我认为培养聋生健康心理品质,当从培养自信心入手,教育学生挺胸抬头做人,为他们走出阴影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教师对聋童充满了信心,采取积极的态度,那么聋童一定会做出好成绩的。聋童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教师的责任是挖掘其潜力,培养其能力。教师应该做的是:相信聋童,提供给他们与正常儿童同样多的机会,正常儿童能做的事,也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聋童去做,他们不需要人们过多的帮助,他们需要的是自信心,是自我价值的认定。教师的鼓励对聋童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此,相信聋童,鼓励聋童大胆地去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是培养聋童自信心和良好自我意识的好方法。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应经常相互交流、相互接纳,以达到心理上的共融。让聋儿参加正常儿童的各类比赛,在公平中竞争(如美术、舞蹈、电脑等)。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如:我校创办了刺绣班,现在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刺绣,一个月能完全攒到自己的伙食费、零用钱,为父母减轻了负担,父母脸上欣慰的笑容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信心。带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性活动,多接触多层次的人群。 社会对聋童的偏见、嘲笑也是挫伤聋童自尊心,形成自卑感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一外部大环境不加以改善,聋童就只能“躲”在校园里“自尊自爱”了。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呼吁全社会端正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 2、跟上时代节拍,学会竞争与合作。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心理素质。未来的公民应当能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 “合作”与“竞争”,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如果能让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识,取得一种巧秒的平衡,那么这个人无论何时都能以一种轻愉快的心情,以一种持久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动员学生合作: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谁懂谁回答,为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答题的同学所在组加分。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反馈与矫正是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据教材把目标检测改编成“抢答题”、“必答题”、“选答题”、“表演题”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开竞赛,课堂上引进竞争机制,不仅能活跃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巩固知识,矫正错误,培养分析、思维、表演等综合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合作竞争的心理素质有积极意义。“合作”与“竞争”还可以扩展为师生之间、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学校与家庭与社区之间。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找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点 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都有思想教育之目的,教师应巧妙把握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点。 有很多家长、孩子放学回家就叫他做作业,恨不得要把他所有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常喋喋不休,而且禁止参加任何活动,学生没一点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有的家长不关心子女,整天玩麻将,许多家长与子女之间产生隔阂,由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例如在语文课中,理解“亲情”时,我先阐述对“亲情”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讲家庭中的亲情故事。有的同学就质疑:“打骂”也体现了“亲情”?借此机会我引导学生分析家长爱子教子的几种方式,并发表看法。然后我以《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为题,要求学生写短文,哪怕是一句也行。最后帮着学生把句子写通顺以后,建议学生把它作为礼物寄给亲人,用笔与亲人作一次情感交流,当他们把写有详细地址的信投进邮筒时,我想:我放飞的是学生的期盼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样,家长也会受到教育,学科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是“润物细无声”。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不尽的内涵,特教教师都应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互衔接,实现特殊需要儿童的超越与回归。

Ⅷ 如何对残疾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特殊儿童教育的问题上,如今正提倡无差别教育,希望他们接受正常教育,避免由于过于特殊而造成伤害。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就应该了解残疾孩子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
首先,残疾孩子的自尊心比其他孩子更强烈。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们渴望人们尊重他们。只言片语的不尊重,都可能严惩刺伤他们的心。正因为如此,残疾孩子的家长往往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那颗容易被伤害的心。
其次,残疾孩子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学校,他们依赖老师和好心的同学。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第三,残疾孩子更容易缺乏自信,有的可能产生自卑。他们往往暗叹命运之神太不公平,为什么把不幸留给自己。他们在羡慕其他孩子的同时,会认为自己不幸,许多该做的事情做不来。他们遇到的挫折更多,于是面临更多的自信与自卑的选择。
第四,残疾孩子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样获得幸福。在每个残疾孩子心里,都有一片光明、美丽的世界。
作为家长,应该了解残疾孩子的心理,尤其要认真体察孩子的种种想法,这会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帮助更加有的放矢,增强效果。
为了孩子,家长应首先调整自身的心态,千万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这些话占据头脑。中国有句古话:“既来之,则安之。”既成的现实不能再作选择,但是未来之路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家长的精神被压倒了,顾影自怜,还怎么去激励孩子奋勇拼搏?残疾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
在不断调整心态的同时,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
一、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证明这个道理。让“命运不公平”的思想见鬼去吧!
在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大多数人会关心、帮助残疾的孩子,然而也有少数道德欠佳的人会用“瞎子”、“聋子”、“瘸子”这些不恭的语言甚至用动手动脚的欺侮行为对待他们。要教育孩子在适度忍耐的同时,可以理直气壮地批评那些个别人:“你们这样做讲道德吗?”“你们欺侮残疾人算是真本事吗?”
二、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只要有可能上学的,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上学。最好上残疾儿童学校;没有残疾儿童学校的地方,可以随班就读。实在上不了学的,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这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残疾孩子的情况不同,有的可能有某方面的特长,有的虽无特长,也有相对的优势。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
三、对残疾孩子认真呵护是必要的,但应该适度,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应该收集大量的残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讲给孩子听,或让孩子自己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要以具体分析、耐心指导帮助孩子选择坚强。切切不可以过分地怜悯和护卫,降低孩子的斗志。
四、给孩子成功的机会。对残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一点没有要求,顺其自然也是不利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小的成功,及时给以鼓励,让孩子觉得“我也能行”,日积月累,他们会获得一种精神——不断追求成功。
五、支持孩子参加各种群体活动,特别是有较多残疾孩子参加的群体活动。这样做不但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会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增长适应社会的本领。有的家长总把残疾孩子放在自己的过度保护之下是不好的。残疾孩子也需要“放飞”,需要交往,需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