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乐园 » 天津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怎么选
扩展阅读
儿童术后吃什么排便 2024-11-05 20:58:37

天津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怎么选

发布时间: 2022-08-05 15:20:05

Ⅰ 怎么做脑瘫康复治疗

坐姿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姿势,对维持人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正常儿童的坐位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腹部和臀部肌肉完成的。但是脑瘫儿童
因为大脑功能严重受损的影响,就连这种简单的姿势都难以维持。所以,对于儿童脑瘫的康复训练就要对脑瘫儿的坐姿进行矫正。那么,儿童脑瘫康复训练如何矫正
坐姿呢?
1、头部控制训练:患者双下肢屈曲,头、躯干摆正。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者肘部,缓慢将患者拉起数次。

2、步行训练:步行对患者建立自信心及参加各种活动十分重要。此训练可提高患者在行走中控制躯干及下肢的能力,以逐步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训练时应及时矫正患者出现的异常步态并注意安全。

3、上下台阶训练:此训练可提高患者行走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对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4、站立训练:此训练可延长患者站立时间,提高站立平衡能力,促时髋关节发育,为行走做好准备。

5、爬行训练:通过训练患者爬行可提高患者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活动,同时为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础。

6、坐位训练:此训练可提高患者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的能力,使患者在坐位时能完成进食、交流、学习等活动。训练时,尽可能让患者摆正头、挺直背,保持在坐位状态下玩进行活动。

7、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者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注意事项:

一、小儿脑瘫治疗科学性较强,要求严格。

二、进行小儿脑瘫治疗首先要明确脑瘫是一种可治性疾病,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家长及医护人员应改变传统错误观点,不应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丧失治疗的信心,应该驱散心灵中的黑云,调节心境,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早期干预措施,这是治疗脑瘫的注意事项。

三、小儿脑瘫治疗是长期细微的工作。脑功能的恢复,正常姿势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一部分患儿通过几周的综合治疗,临床获得明显的改善,但是一定要坚持,不然恢复的肌体功能会倒退到原来的状态,这也是治疗脑瘫的注意事项。

Ⅱ 脑瘫患儿做康复训练该怎么做

脑瘫(CP)作为一种运动性伤残,主要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很影响心理社会和情绪成熟。上学可出现许多特殊的困难,工作的训练、就业和融入成人社会也面临挑战。CP患儿将增加损伤的危险和易于患病,在保健、康复和教育方面都将有大量经济负担。平均寿命也明显缩短。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我们应寻找减少CP发生率,减轻其严重性的解决办法。预防是首选的。CP的两个主要伴随情况是窒息和早产。预防窒息和早产并使之得到最优的处理以减少脑损伤,这对减少脑瘫发生有重要意义。
早期诊断
脑瘫是一种在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等,并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的发育落后。
脑瘫病儿存在以下4方面异常: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和姿势异常;主动运动减少和/或出现异常运动;反射异常。
但是脑瘫征象可延迟出现和复杂的发育性质使早期确诊脑瘫有一定的困难。脑瘫儿童在新生儿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和健康的。由于伸肌张力过高,可使婴儿在俯卧位能提早抬头,下肢张力过高,5~6月前,表现为拉孩子坐位时,髋和膝关节伸展而站立起来,这时期正常儿只能拉到坐位。脑瘫是一种运动功能异常,是一种残疾。作为脑瘫的运动功能异常没有定量标准,没有早期能确定诊断的征象、影像学或实验室试验。脑瘫总是一个探测性诊断,因为肯定的证据是间接的,只是按某时期的行为和发育为依据。
脑瘫虽然是一种非进行性疾病,但它的性质是发展的,必需看作和生长中的婴儿变化有关,应看到病变静止性和发展动态变化的双重特征。运动异常在婴儿期出现较晚。当神经通路变得有功能时表现出来,如上肢瘫要等手的功能出现时才表现。神经选择性生长发育的过程,使运动缺陷出现不同速度和顺序。只有当受损神经系统成熟时出现异常运动特征。如痉挛性脑瘫证据可能到7~9个月时才能看到。高胆红素脑病婴儿一个月后出现肌张力低下,正常反射保持1年,运动发育延迟,直到1~2岁逐渐从低张力变为强直,然后伴有手足徐动样运动。共济失调一般在30个月到3岁以后才表现出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可导致激惹、喂养困难和睡眠障碍,这些发现可能和以后真正的运动感觉障碍有关,也可能是一时性神经缺陷。
由于脑瘫早期干预更有效,不能等到出现痉挛性足、张力障碍的姿势或共济失调的步态才作诊断和开始治疗。又不能过早的没有足够依据的诊断脑瘫,以免对家长带来精神上和物质上沉重负担。必需用发育的方法作为诊断的基础,要求儿科医生、妇幼保健人员有宽厚的生理和病理知识,熟悉儿童运动和智能发育方面的规律,才能尽可能早的认识发育异常,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直接有效的纠正神经系统的各种缺陷。
发育诊断方法及步骤
1、发育历史:主诉;家庭及遗传史,如妊娠,临产/分娩,围产/新生儿;发育指标,何时出现微笑、俯卧抬头、手抓握、坐、爬和站立等;其他发育特征,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和情绪;既往史,特别是惊厥、头痛和行为异常等;
2、发育性体格检查:头围大小、异常体征、对环境反应、各感觉器官功能活动情况和行为特点。
3.发育性神经检查:包括一般性观察;一般运动(GMs)质量,GMs有两种类型:(1)扭动运动(Writhing Movement) 从孕9周至生后第8周;不安定运动(Fidgety Movement) 足月后6~9周开始到生后20周。GMs质量的改变是脑功能障碍的可靠指针。预测2岁预后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性 94.5%(从早产、足月到第3个月);特异性 早期较低,逐渐增加 足月~3个月,达82%~100%;肌张力运动行为型包括原始运动型即原始反射;姿势运动型即姿势反射;感觉:触摸、疼痛;颅神经;小脑功能;张力障碍,运动征象,上神经元,下神经元。
4、 发育筛查:如NBNA,Ameil-Tison 和CDCC等等
5、实验室评价:有选择性 血尿常规、血清铅、 TORCH 筛查、甲状腺功能、PKU、尿液氨基酸筛查、CT、MRI 等,有抽风者做EEG。
6、诊断: 发育延迟,当发现有怀疑指标,但不能确诊为脑瘫者,最好告知父母孩子有发育延迟,使家长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这个初步诊断为进一步处理打下基础。告知家长要定期来门诊,以便监察变化,建议进一步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指导家长如何照看发育延迟的孩子;开始干预,指导家长如何促进婴儿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纠正和克服发育延迟的征象。必须强调脑瘫确诊应在1岁以后。但是如果有窒息和早产等高危因素。在3~4个月内有GMs肯定异常,肌张力不正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姿势运动出现延迟或不完全。即使在明显脑瘫征象出现以前,早期可以做出可能是脑瘫的诊断。利用这种连续的发育评价步骤能在生后头几个月内为诊断脑瘫提供系统的基础。随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必然会看到脑瘫固定的运动病变。这是一个动力过程,至少从出生即刻开始,在早期非常轻的病例运动征象也可消失。只有当一系列运动发育障碍出现后才考虑为脑瘫。脑瘫特殊型的确定也常和年龄一致,如9~10个月不能形成拇食指捏取,这可能是偏瘫上肢异常的第一个指征。当孩子成长才能做出脑瘫特殊类型、受累的程度和范围的诊断。
一、什么是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损害,从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患儿表现为智力不足及听觉、视觉、触觉、语言功能障碍、牙齿发育障碍等表现。严重者伴有癫痫、肢体抽搐。
二、小儿脑瘫病因。主要是因为先天后天因素导致大脑运动功能失灵造成的。
1、先天性原因。大多是由先天原因造成的,主要是先天畸形、遗传缺陷、子宫内感染、先兆流产、母体接触毒性物质、放射线损害、妊娠高血压等以及分娩时困难,引起胎儿窒息或颅内出血,出生后不呼吸,脑缺氧时间较长所致。
2、后天性原因。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颅内血肿、败血症导致休克、吸入性肺炎、肺不张、外伤等导致脑缺氧引起的的后遗症。
三、小儿脑瘫的病理。
1、脑部中枢脑神经的损害,是指脊髓前角细胞以上部位的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的瘫痪。这有区别于任何脊髓前角细胞及以下部位的损害所致的瘫痪,如脊髓灰质炎、坐骨神经损伤等所致的肢体瘫痪均不属于脑性瘫痪。
2、发育性损害,是指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指各种原因作用于未成熟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不是作用在已发育成熟的脑组织上。这有区别于成年人的某些颅内疾患引起肢体运动障碍。
3、非进行性损伤,即病情以不在向前发展为特点,区别于脑炎、脑瘤等疾病,但是对那些进行性不明显,或进展缓慢的脱髓鞘疾病、先天性疾病,与脑瘫也是难鉴别的。
四、小儿脑瘫症状
脑瘫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开始1—6个月为第一阶段,患儿常表现为肌肉无力,抬头困难,坐不住,哺喂困难,如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手指及大腿等各关节都过度背届,当然也站不稳,患儿表现得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2.半年到两年为第二阶段。患儿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比同龄儿童明显落后,抬头、翻身、坐立困难。病儿的肢体很少动作,特别是下肢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偏瘫、双侧瘫、四肢瘫等。由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常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3、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临床症状分型。
1)痉挛型:此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类型,病变主要在锥体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被动运动阻力增高,有折刀样痉挛,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线。
2)随意运动型:病变主要在锥体外系,以不随意运动为特征。表现为紧张兴奋时,不自主运动增多,安静时减少,常在睡眠中消失。主要影响肢体远端,一般上肢重于下肢,站。坐不稳,关节活动过度。累及颜面则出现挤眉弄眼、口齿不清、流涎等表现。
3)共济失调型:此型较少见。通常表现肌张力过低,动作不协调,走路时摇晃不定,平衡性差,伴智力低下,取物时出现意向性震颤。
4)混合型:即具上述类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特点者,如痉挛型伴不随意运动型,常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或小脑均受损引起。
5)其他类型:较少见,如肌力低下型是以肌张力低下为主;强直型表现为运动阻力明显增高,呈铅管样强直。
4、根据运动障碍涉及部位的临床分型。单肢瘫:单个肢体受累;偏瘫: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四肢瘫:四肢及躯干均受累;双瘫:四肢均受累,双上肢及躯干较轻,双下肢受累较重。
五、小儿脑瘫诊断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辅助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
1、一般检查。一般体检以外,应注重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具体神经系统检查,并结合病史而有所侧重。
2、X射线头颅平片,可提供颅压增高及定位的证据。
3、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向健侧移位。B超断层显像能看到占位病变位置的大小。
4、CT、MRI扫描:可扫描出各层次具体的内部结构和脑组织的不同图像,有病变处密度增高。
5、放射性同位素脑扫描,可见同位素浓集现象。
6、脑电图检查:对幕上肿瘤的定位阳性率高,病变区皮层出现慢波。
7、血管造影:可作定位以定性诊断。
8、脑室造影:对位于中线、脑室内性命及颅后窗的肿瘤适用。
五、小儿脑瘫治疗方法。
早诊断、早治疗、早训练,是小儿脑瘫治疗的关键。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医学治疗。包括手术、矫形器、光电声疗法、.语言交流训练等。其中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978年由意大利一名外科医生创立并很快在全世界推广。因为大脑皮质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不能控制下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某些神经纤维是造成肌张力增高的主要原因,因而作SPR手术就是运用现代电生理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寻找出并切除这些神经纤维,令过分活跃的反射弧回复稳定,改善痉挛。成功率大约在 50-80%。手术后还要进行康复训练和肌力平衡协调训练。该手术的适应症是年龄 5-7岁,单纯性痉挛性脑瘫,智力基本正常,肌张力 3 级以上,有一定的控制运动能力,同时没有肌张力低下、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肉挛缩等情况。目前在北京宣武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了此项手术。
2、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按摩、中药等。
3、肢体康复治疗。
目前认为小儿脑瘫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如头部控制的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躯干和下肢功能小儿脑瘫康复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等;恢复期治疗对于脑瘫患者来讲非常重要。目的就是改变肢体麻木障碍、改善肌张力和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逐渐恢复部分肢体运动。尤其是在恢复肢体运动障碍方面更为显得突出。
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在对脑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家用型的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疗法可使瘫痪的肢体模拟出正常运动,更快的恢复患儿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
4、药物治疗。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服药除了要注意时间、次数外,尚须注意方法。在明确诊断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用药。症状往往是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随便用药会掩盖症状,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

=望采纳=

Ⅲ 脑瘫如何有效的康复

一、要按照孩子的正常发育规律,在适当地时候进行正确的主动运动,包括大运动、手的精细运动及口腔运动三个方面;
二、要对孩子早日进行有效阻抑肌张力、姿势及反射异常的训练。这种引导主动运动的训练可提高肌力和骨、关节稳定性,促进正常的运动功能;按摩、牵拉、体操等可阻抑痉挛及姿势异常,亦可不同程度减轻反射异常,为运动功能训练打下基础,二者缺一不可。
脑瘫康复训练是可以降低肌张力,但是通过康复只是一种被动的降低,一旦间断,肌张力又会上升,就会出现反弹,而外科手术,是从根本上去降低肢体肌张力,并且不易反弹,再通过术后的脑瘫康复训练,最好的效果是生活可以自理,甚至接近正常孩子。
其实脑瘫康复训练与外科手术治疗两者并不是冲突,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在脑瘫治疗中,往往单一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于痉挛型的脑瘫患者来说,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肢体肌张力高,通过FSPR手术之后,肌张力降下来的同时肌力也会下降,此时就需要一段时间的脑瘫康复训练来恢复肌力,并且可以通过后期康复改变以往长期形成的错误姿势。
常崇旺教授提示:对于2周岁半之前的孩子,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建议采用脑瘫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如果后期康复效果并不理想的话,可以在孩子2周岁半之后,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总之,术前术后,都要进行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前者是为康复做准备,后者是为巩固手术的效果,以及得到一个最佳的康复效果

Ⅳ 儿童康复训练做哪些训练

如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一般选择物理治疗、按摩,以及一对一的手部功能锻炼,认知训练包括经颅磁、针灸、手功能等,语言包括语言康复认知系统、口肌功能锻炼、感觉统合失调等,所以要先进行评估。

Ⅳ 脑瘫有什么练习训练的好方法介绍一下

你好
脑瘫的训练方法最好是与脑瘫患者需要提高的地方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脑瘫患者的联系训练方法:
混合型小儿脑瘫康复训练——鬼脸训练法

1、颞下颌关节训练,小儿脑瘫患儿被动(或主动)做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及侧方运动,协调面部肌肉张力,增强关节灵活性,恢复功能。

2、面部表情肌训练:

■ 做呲牙裂嘴,咀嚼泡泡糖等动作锻炼面部肌肉的协调性。

■ 手法拿捏面部肌肉点揉相关穴位(垂根、听会、翳风、地仓、承浆穴),调节肌肉张力。

■ 照镜子练习口形,发音,吹气球等。

【混合型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措施)】

1、上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 预备姿势:仰卧位,术者面对患儿,双手握小儿脑瘫症状的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掌心。将其双臂放于体侧。

■ 第一节扩胸运动;

■ 第二节伸展运动;

■ 第三节屈肘运动;

■ 第四节环转运动。

■ 适用范围:上肢关节活动受限的小儿脑瘫症状的患儿。

2、下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 预备姿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双手握患儿双踝。

■ 第一节屈膝屈髋运动;

■ 第二节双髋外展运动;

■ 第三节髋内、外旋运动;

■ 第四节屈、伸膝运动;

■ 第五节牵踝、摇踝运动;

■ 第六节屈、伸踝运动。

■ 适用范围:各型小儿脑瘫患儿进行小儿脑瘫治疗的下肢运动障碍。

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
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心理治疗:脑瘫患儿有时伴发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多动、情绪不稳等症状。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加与同龄儿交往,以及尽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心理行为疾患的关键;

二、训练治疗:治疗师应为患儿及其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高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儿,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应是主要目标。通常包括:对患儿病情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功能性主动活动的强化训练;辅助用具如矫形器、椅子、站立架及轮椅的使用等等;

三、日常生活密切结合:由于脑瘫儿的大脑尚处于发育过程中,许多功能尚未像成人一样健全,因此,早产儿脑瘫的治疗还有一个“致能”或“再致能”的问题。在对脑瘫患儿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结合相关的日常生活动作进行,比如移动能力的训练,力求运动姿势的正常并获得移动手段。这是脑瘫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

四、作业治疗: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支具和辅助具的制作及生活环境设施的简单改造等。

五、物理治疗: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术包括:体位性治疗、软组织牵伸、调整肌张力技术、功能性主动活动强化训练、肌力和耐力训练、平衡和协调控制、物理因子辅助治疗等等。

六、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
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七、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八、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九、脑瘫阶梯诊疗康复体系将诊断、治疗、康复三个阶段阶梯式推进,环环相扣,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另从患儿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0—2岁患儿采取保守治疗与康复治疗相结合;
3—4岁患儿采取手术治疗与康复治疗相结合;
5岁以上患儿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相结合。

Ⅵ 儿童脑瘫康复训练要做一些什么

脑瘫儿童的语言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只注意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训练和发音训练,其实更科学的方法是:在进行构音器官训练之前,首先要训练脑瘫儿童全身状态,因为构音器官的运动受全身状态的左右.只有全身状态趋于正常,脑瘫儿童才能正常发音,下颌、口唇、舌才能正常运动.因此对脑瘫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就需要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 控制全身的异常动作 脑瘫儿童因肌张力异常,所以身体动作,姿势很难控制自如。强肌张力型脑瘫儿童常因一些小动作而引起全身的动作异常,很难恰当的分离动作,例如他们在一开始练习发音时,常常会引起面部表情异常甚至回全身抽动,导致呼吸,发音受到影响,使声音变的短促,模糊不清.低肌张力型脑瘫儿童往往低着头,弯着背,这样他们的口腔无法充分的打开,胸腔也处于受压迫的状态,这样就很难再谈发音技巧了.因此脑瘫儿童全身状态能得到有效控制是语言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有效地控制异常姿势,必须从头,颈,肩等大的运动肌体开始训练,逐渐向下颌,口唇,舌等精细运动过渡。在进行训练前,必须先消除脑瘫儿童的心理不安,尤其是强肌张力型脑瘫儿童,否则效果不明显。 二、构音器官训练 由于口腔肌张力异常和全身异常动作,使得脑瘫儿童不能灵活的控制构音器官、口唇,舌等,严重影响发声,因此应该特别加强构音器官的训练.口腔动作的训练,应从进食功能开始训练,利用吃东西的方式来训练脑瘫儿童正确的吸吮,咀嚼和吞咽技巧,由此来增加对下颌、口唇、舌的控制能力.具体的方法如下: l、呼吸训练:吹羽毛,吹风车,吹玩具喇叭,吹哨子,吹气球等。练习的器具要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2、舌的训练:利用儿童喜欢吃的棒棒糖,冰淇淋等,让他们用舌头添着吃,这样可以训练舌头灵活伸缩,增加面部肌肉和舌的运动机能.同时教师还可以自编一些舌体操,以此来训练学生.。 3、吸吮训练:先用粗短的管子吸盛在杯子里的并且是孩子爱喝的饮料,学生很容易吸到;然后再用细长的管子吸盛在瓶子里的饮料,使训练难度逐渐加大。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快的使学生的呼吸能力加强. 4、咀嚼训练:咀嚼动作需要口腔内所有的构音器官参与,这是训练构音器官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给学生难嚼的食物练习,如红薯条等. 三、发音训练 进行发生训练时要摒弃先练声母、韵母再练词语、句子的传统方法,应先从拟声词和较常用的词语入手,如爸爸,妈妈等。 在训练时要有正确的姿势,提供正常的肌张力,同时要使呼吸深而缓慢。先利用游戏或歌唱方式练习,使脑瘫儿童能松弛神经,把肌张力调整的最佳状态。发声训练最好从拟声词开始,因为拟声词有趣并且容易发音,选择周围环境中最常听到的声音来练习,如汽车声,小狗叫声等,再逐渐练习词语,短语和句子.在练习句子时最好选择歌词较为简单的儿童歌曲,使他们边唱边练,在欢乐的氛围中愉快地练习. 四、语言沟通训练 脑瘫患儿如何进行言语训练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沟通,提高脑瘫儿童运用语言沟通的能力是语言训练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家庭在脑瘫儿童语言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家庭是脑瘫儿童生活的环境,是语言实践的最佳训练场所。家庭里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参与这一训练过程,不仅可以一对一的进行个别化教学,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学校要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1、认知 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发展语言的必要条件,但是脑瘫儿童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触觉障碍,会阻碍各种学习,因此要常带领他们多听、多观察、多操作练习等,充分利用各种感官,扩展他们对各种不同情景、不同事物的认识,不断充实沟通内容.这是脑瘫儿童运用语言沟通的前提工作。 2、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 不要因为他们讲话不对而丧失信心,不管他们懂或不懂,都利用各种机会去跟他说话.做游戏时与他一起进行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寓教于乐,以引起患儿训练的兴趣。 3、鼓励脑瘫儿童发声 当他们发声时,要立刻与其对话和应答。即使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教他,启发他想要表达的话语。要多表扬或夸奖,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他们树立学说话的信心。利用他们的各种要求和欲望,鼓励他们发声的积极性。 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学校和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这样才能有收获,才能使语言障碍的脑瘫儿获得良好的语言基础,为脑瘫儿童将来能自理,自立创造条件。

Ⅶ 脑瘫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问题分析: 你好,儿童脑瘫的康复锻炼内容包括:1、站立训练:此训练可延长患儿站立时间,提高站立平衡能力,促时髋关节发育,为行走做好准备。2、爬行训练:通过训练患儿爬行可提高患儿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活动,同时为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础。3、坐位训练:此训练可提高患儿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的能力,使患儿在坐位时能完成进食、交流、学习等活动。训练时,尽可能让患儿摆正头、挺直背,保持在坐位状态下玩进行活动。4、头部控制训练:患儿双下肢屈曲,头、躯干摆正。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肘部,缓慢将患儿拉起数次。5、步行训练:步行对患儿建立自信心及参加各种活动十分重要。此训练可提高患儿在行走中控制躯干及下肢的能力,以逐步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训练时应及时矫正患儿出现的异常步态并注意安全。6、上下台阶训练:此训练可提高患儿行走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对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7、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意见建议:建议到专业的康复中心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学会后在家要保持长期坚持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祝孩子健康成长!

Ⅷ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有哪些

脑瘫又称脑性瘫痪.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疾病,病变部位在大脑常累计四肢.是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综合征

脑瘫治疗:

1、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关节挛缩、畸形可予以恰当的手术矫治。常见的有腱膜松解术,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 hoke跟腱腱滑动延长术, 股直肌远端转移术等。

2、药物治疗

(1)本症的治疗无 治方法,药物也是辅助治疗作用,主要有脑活素、胞二磷胆碱, a型肉毒毒素, 脑苷肌肽, 巴氯芬、安定等。

(2)及时治疗合并症。对有视听障碍者及时矫正,有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智力低下者进行特殊教育,有癫痫发作者应积极用药物控制发作。

3、康复治疗

(1)以纠正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恢复正常运动发育为主,应采用理疗、体疗、手术疗法等多种措施进行矫治和训练。

(2)对于运动异常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常用方法有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体疗、理疗等。按摩、针灸、推拿等也能促进症状的改善。

(3)全面关心患儿,注意生活护理及营养保证。

(4)功能和智力训练: 以鲍氏提出的“0~3岁早期干预大纲”为指导, 针对疾病损伤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碍, 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 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 结合婴儿操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