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如何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
扩展阅读
10岁儿童旅游优惠多少 2024-12-24 09:11:53
拿破仑冷知识大全 2024-12-24 09:11:47
教育片有哪些牌子 2024-12-24 09:10:28

如何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3-14 21:17:14

A. 如何加强规划编制的基础研究工作

一、高度重视规划编制
编制好全省供热发展“十三五”规划,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见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全省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镇居民宜居环境,提升城市供热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促进全省供热行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市要高度重视此次规划编制工作,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二、认真做好组织填报
各市要按照《供热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提纲》(见附件1)要求形成书面材料,重点对“十二五”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深入分析供热行业实际和面临的新形势,注重实事求是和数据说话,超前谋划、合理确定“十三五”期间供热发展指导思想、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提出的任务和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要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开展现状调查摸底,并填写《供热发展“十三五”规划调研表》(见附件2,电子版可登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燃热办板块通知公告栏下载)。以上材料请于9月25日前连同各市、县供热专项规划电子版一并报省厅燃热办。省厅近期将根据各市报送情况,组织开展重点专题调研。

B.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和德国国家科学院共同签署了《北京基础研究宣言》,在介绍“面向未来的科学”新合作模式的会议上,两所科学院都强调了“弘扬科学精神”,追求卓越,鼓励合作、包容和负责任的科学研究,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共同努力。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

创新通常被认为是方向性的、目的性的,尤其是应用性的研究。但是真正的创新研究是不同的,并且是从不同的心态出发的。科学本身并不以“有用”为目标,而是努力通过自由和独立的思想探索和开放的交流。好奇心驱动,本质上是“无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识和潜在的新解决方案。

基础研究不断挑战现有知识的界限,克服传统概念的局限性,创造新的假设、新理论、新材料、新反应和新方法。有价值的进步可能隐藏在没有目标、没有目的的科学工作和思想中。因此,必须肯定和支持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将其作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

社会发展需要基础科学

科学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现代科技和工业的源泉,也是一种文化成果。科学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科学是理解社会决策影响的先决条件。因此,社会应当对保持和加强科学活动、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理解选择和决定的选择以及以开放和相互尊重的方式与科学系统互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未来的科学是协作的、包容的和负责任的

对于许多问题包括全球性的挑战,科学研究需要合作。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的共同努力,对于研究大规模、复杂和动态系统的行为,理解和预测其发展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应加强学科间的互动和学科知识的整合。而科学互动必须是开放和包容的,不分民族、种族和性别差异。

科学的核心价值是信任。科学结果必须是可复制的,并经得起严格的检验。科学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负责并致力于促进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的进步需要鼓舞人心的、支持性的环境

科学需要稳定和长期的支持。加强基础研究是保证科学发展的精神环境和物质基础的关键。加强基础研究项目、科学基础设施的资助,支持早期职业科学家的研究,为科学探索和发现建立坚实的基础。建立高水平、高效率的青年科学家交流平台,鼓励青年科学家成为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要吸引有前途的青年人才从事科学和基础研究,不仅要加强青年一代的科学教育,而且要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的科学教育。因此,为科学和社会的基础研究创造和支持良好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 Explore the Unknown—The Value of Basic Research. 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 10.1002/anie.201913851

C. 我国将如何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在1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将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会上还解读了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三是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加强中青年和后备科技人才培养、稳定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是提高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继续参与他国或多国发起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立足我国现有条件,在相关优势特色领域选择具有合作潜力的若干项目进行培育,力争发起组织新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五是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等。

希望多重视科学研究。

D.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区别

区别:

1 基础研究: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2 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

3 开发研究是利用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在的知识与技术,创造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是一种以生产新产品或完成工程技术任务为内容而进行的研究活动

4 基础研究是为了认识现象,获取关于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应用研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应用目的。

拓展资料:

具体目标是:

1.稳步发展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科学等基础学科,形成更加合理的学科布局,在新兴交叉学科和科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

2.重点解决农业、能源、资源、环境、健康、信息、材料、海洋、空间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批关键科学问题。

3.争取在蛋白质科学、量子科学、纳米科学技术、发育与生殖生物学等科学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完善和发展国家研究实验基地体系,一些研究基地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新建100个左右不同类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稳步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建设160个左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形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络体系。

5.稳定一支10万人左右的基础研究队伍,形成500个高水平研究团队,产生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

6.提高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等的采集、加工、集成、共享、服务的整体水平,形成适应科技创新需要的基础性工作支撑体系。

7.提高科学论文的质量,国际论文篇均引用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取得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获得若干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性科技奖励。

8.切实改进基础研究管理体制,优化创新环境,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环境和学术氛围。

特点:

——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具体表现为: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在围绕特定目的或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一般只影响科学技术的有限范围,并具有专门的性质,针对具体的领域、问题或情况,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着、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一般可以这样说,所谓应用研究,就是将理论发展成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刊物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实效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侧重欠发达地区研究,致力于发表研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水平的理论文章,以推动中国尤其是西部经济的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力求办成一个兼顾宏观、中观和微观,坚持学术特色,理论充分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的、高品位高信息传递能力的综合性杂志。

E. 如何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间的转化

转化或转换医学是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转化医学在健康产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它的精确定义也不断变化。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转化医学的典型含义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实际患者提供的真正治疗手段,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联接,这通常被称为“从实验台到病床旁”定义。

F. 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研究成果

主要应从学术价值、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评审。对不同类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侧重,但不能偏废。对基础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学术价值;技术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印发展研究成果)应侧重于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在成果具体评价上,必须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原则。体育科研成果有:体育科学理论成果、体育科学新技术成果、体育科学新产品成果、体育软科学和体育信息成果,以及对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分为理论性成果和应用性成果两种形式。对前者通过评审的方式进行评价.对后者用鉴定的方式进行评价。体育科研的理论性成果,通常是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专着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类成果占有相当数量.但“可比性”较差,又缺乏一种相对检验的标尺,所以较难评审。对这类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学术会议来宣读论文,组织评审;组织专题报告,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审;把论文上报本单位学术委员会,或通过本部门年度科研评奖工作进行评审;把材料寄给有关专业研究机构.或通过报刊编辑出版单位进行评审等。具体的评审方法有写出评审意见、推荐宣读、批准发表。投票表决、订分评定等。

G. 怎样帮助临床医学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基础研究

要么能招到学生,有课题的可以帮忙做。如果没有课题,准备申请课题的话,多看看文献吧只能这么说,如果上学期间有注意培养基础实验的思维,申请起来也没那么困难;但是我觉得临床工作者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基础研究,教授啊什么的除外,一般一线大夫建议可以考虑临床课题或者写临床特殊病例报告等等。。。。

H. 如何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建设提升学科竞争力

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内容
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核心”的强校理念,并详细规划了相关内容,主要涉及: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学科梯队建设、科学研究、科研平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管理体制创新、学报发展建设等方面,为高校学科建设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依据。
3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方法
对于学科建设问题的研究我国学者普遍使用定性理论分析,基本属于个人观点陈述型和经验总结型,西方关于学科建设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对学科建设内涵的认识,定量模型分析、实证研究和大规模的统计调查研究比较少见。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参与和开展相关研究,并不断取得突破,科研人员广泛运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等统计分析方法、SPSS统计软件、调查问卷分析法、DEA超效率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相关因素,不断完善学科构建体系,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4临床医学学科建设评估的研究
学科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动态监控管理的过程,做好评估工作,有助于学科持续、健康、高效发展。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引入竞争机制,采取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科学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对学科现状和水平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为了解临床学科的技术水平、人才状况、科研能力,许多医院、管理机构和高等医学院校大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评估工作,探索构建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并根据反馈和研究结果不断进行完善。虽然各地具体的实施方案细节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4.1制定临床医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学科评分表采取等级指标的方法,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指标涵盖主要评估因素,涉及人力、财力、物力、科研、技术等大方面,二、三级指标是一级指标内涵的延伸,根据国家和军队对医学科学发展和医院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可测性、一致性等原则进行立项。不同机构根据本院具体学科情况设计的学科评估指标内容各有不同。
4.2确定临床医学学科评估指标的权重权重系数是临床医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赋予各项学科评估指标内容不同的权重系数,才能更好地保障指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4.3构建临床医学学科评估标准方法的研究当前,各机构主要运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系统分析法、头脑风暴法、专家咨询法尤其是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确定学科评估指标及其权重系数,采用赋值统计迭代法、样本平均法、加权加法等统计学方法计算权重并进行评估。
5促进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策略与思考
5.1凝练科学研究方向,构建特色学科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和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向的凝练是科研工作开展的前提。不断探索各门学科的特色科研方向,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是特色学科形成的主导。汲取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不难看出,在学科建设战略上,只有集中科研力量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以伯克利加州大学为例,它原来下设100多个学科系,每门学科的发展非常均衡,虽然水平很高但特色不明显。于是,他们就调整发展战略,集中科研力量,重点发展生物原子工程,终于经过几年努力拿下17个诺贝尔奖,形成生物原子工程特色学科,闻名于世。
5.2注重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相结合,促进学科交叉学科的形成往往是某一领域研究课题的综合,是专业分工的必然,然而学科之间又有发展的不平衡。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各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和广泛,任何重大科研项目的突破,都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团结协作。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在日常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强调临床和基础两个学科的紧密结合。例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就明确主张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应强调基础与临床医学的交互作用,采取两个学科的交叉教学,关注对医学生两方面能力的全貌性培养。
5.3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培养工作关系着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业界对学科带头人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医院学科带头人不仅是医学专家,还应是学科领域的战略家,有较强的学术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关于学科带头人模型的研究也还处在探索阶段,以第四军医大学为例,他们采用美国劳工部最新组织开发的O*NET工作分析系统中的5个结构化的问卷进行信息收集,通过团体焦点访谈进行探讨,然后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临床学科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活动和知识、技能、能力和工作风格要求,最终形成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的模型。然而,其信度、效度、权威性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立更加完善、全面的临床学科带头人模型。
5.4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平台科研条件是国家重点学科评审的重要指标,也是科研工作开展的硬件支撑。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在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扶持下大力建设学科实验室、研究基地和技能培训中心等,为各学科提供科学研究和技术共享平台。但是,如何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源,搭建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仍有待探讨。
5.5加强临床学科评估指标的研究,完善评估体系临床学科评估的合理应用,能够为医疗机构和领导规划临床学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能够在竞争机制下促进各学科发展;更能够发现学科建设中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因此,如何做好评估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全面、适用于各级不同类型医院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引用某学者的观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定量指标评价为主,兼顾体现在心理、社会方面的定性指标;探讨公认合理的确定评估指标权重系数的方法和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使评估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