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如何建设基础设施
扩展阅读
高一基础知识英语 2024-09-20 01:02:15
五级下册数学知识整理 2024-09-20 01:00:53
10个创业小知识 2024-09-20 00:37:17

如何建设基础设施

发布时间: 2022-03-06 11:06:52

Ⅰ 如何打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内涵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当前,要围绕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地铁等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加强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市桥梁信息系统建设,严格落实桥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桥的运行安全。各城市应尽快完成城市桥梁的安全检测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到2015年,力争完成对全国城市危桥加固改造,地级以上城市建成桥梁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设市城市应建设城市步行、自行车“绿道”,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二)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市政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到2015年,完成全国城镇燃气8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城镇集中供热9.28万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任务,管网事故率显着降低;实现城市燃气普及率94%、县城及小城镇燃气普及率65%的目标。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综合管廊项目。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地下管网应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城市供水、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国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质达标双目标;加强饮用水水源建设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限期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切实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在全面普查、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加强城市河湖水系保护和管理,强化城市蓝线保护,坚决制止因城市建设非法侵占河湖水系的行为,维护其生态、排水防涝和防洪功能。完善城市防洪设施,健全预报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抢险等措施,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减灾能力,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城市电网建设。将配电网发展纳入城乡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实现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国中心城市基本形成500(或330)千伏环网网架,大部分城市建成220(或110)千伏环网网架。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以满足新能源电力、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需求,优化需求侧管理,逐步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双向互动。以提高电力系统利用率、安全可靠水平和电能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城市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试点示范。
(三)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加快形成“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优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新的环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类标准。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建设完成污水管网7.3万公里。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左右;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加快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保障城市水安全、修复城市水生态,消除劣Ⅴ类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项目。加大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左右;到2017年,设市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确保垃圾处理设施规范运行,防止二次污染,摆脱“垃圾围城”困境。
(四)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城市公园建设。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到2015年,确保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60%。加强运营管理,强化公园公共服务属性,严格绿线管制。
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到2015年,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结合城市污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
三、科学编制规划,发挥调控引领作用
(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遵循城镇化和城乡发展客观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民生为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禁止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滋生腐败的“豆腐渣工程”。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防止各类开发活动无序蔓延。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地下各类设施、管线布局,实现合理开发利用。
(二)完善和落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提高科学性和前瞻性,避免盲目和无序建设。尽快编制完成城市综合交通、电力、排水防涝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抓紧落实已明确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镇供水、城镇燃气等“十二五”规划。所有建设行为应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三)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统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城乡医疗、教育、治安、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场站等,完善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加强公共消防设施、人防设施以及防灾避险场所等设施建设。
四、抓好项目落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一)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各地要统筹组织协调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施工建设进度。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对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消防设施建设等在建项目,要确保工程建设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各地要列出在建项目的竣工时间表,倒排工期,分项、分段落实;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设资金、材料、人工、装备设施等及时或提前到位;要优化工程组织设计,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在建项目实施。
(二)积极推进新项目开工。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落实具体项目,科学论证,加快项目立项、规划、环保、用地等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简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逐步转向备案、核准与审批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要强化部门间的分工合作,做好环境、技术、安全等领域审查论证,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效率。在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对经审核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抓紧落实招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确定施工及监理单位等配套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三)做好后续项目储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要求,超前谋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通过统筹研究、做好用地规划安排、提前下拨项目前期可研经费、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措施,实现储备项目与年度建设计划有效对接。对2016年、2017年拟安排建设的项目,要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库。

Ⅱ 如何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按照不同的标准,物流可作不同的分类,通常,物流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
1、按物流的范畴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属于宏观范畴,包括设备制造、运输、仓储、装饰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公共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贯穿其中;企业物流属于微观物流的范畴,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
2、根据作用领域的不同,物流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和流通领域的物流: 生产领域的物流贯穿生产的整个过程。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即采购生产所需的材料;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是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 流通领域的物流主要是指销售物流。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销售物流活动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需求,最终实现销售。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便是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实现销售。
3、根据发展的历史进程,将物流分为传统物流、综合物流和现代物流:
传统物流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仓储和库存的管理和派送上,而有时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仓储和运输方面,以弥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综合物流不仅提供运输服务,还包括许多协调工作,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如对陆运、仓储部门等一些分销商的管理,还包括订单处理、采购等内容。由于很多精力放在供应链管理上,责任更大,管理也更复杂,这是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现代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及储存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它强调了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提高了物流的标准和要求,是各国物流的发展方向。国际上大型物流公司认为现代物流有两个重要功能:能够管理不同货物的流通质量;开发信息和通讯系统,通过网络建立商务联系,直接从客户处获得订单。
4、根据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同,将物流分为代理物流和生产企业内部物流 代理物流也叫第三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第三方就是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 企业内部物流是指一个生产企业从原材料进厂后,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零件,然后零件组装成部件,最后组装成成品出厂,这种企业内部物资的流动称为企业内部物流。
5、按物流的流向不同,还可以分为内向物流和外向物流 内向物流是企业从生产资料供应商进货所引发的产品流动,即企业从市场采购的过程;外向型物流是从企业到消费者之间的产品流动,即企业将产品送达市场并完成与消费者交换的过程。

Ⅲ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二是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三是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具体来讲,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就是要: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Ⅳ 如何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8月的持续高温挡不住太仓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的步伐,记者在胜泾村附近看到,推土机、压路机声音轰鸣,一条宽阔大路在不断延伸,路边新入园的南仓金属、金菱仪表、铭铨环保等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城厢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期3.3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开工,纵二路、横五路、横二路等五条道路都在抓紧建设和完善提升,其余的配套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并计划在年底前全面启动整个园区8.22平方公里内的道路、桥梁、绿化、路灯等工程建设,力争园区早日出形态,完善功能。

农户企业动迁齐头并进

据介绍,园区范围内正在进行的农户动拆主要有两大片:一片是原南郊工业安置区3.3平方公里内的210户,其中177户已完成评估,大部分已签约,已拆除的有77户;另一块是准备新建的南郊农民安居新镇(占地900亩)范围内的222户,目前也已基本完成评估,签约和交钥匙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为了推进企业的动迁,城厢成立企业动迁组,制定相关动迁、安置办法,目前正加快推进南郊集中安置小区和安置工业动迁区内的企业动迁工作,已有21家企业完成评估,后续的签约等工作也在顺利推进。

高标准规划推动转型升级

太仓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是该市实现工业经济“三年翻番”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厢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为了更好地建设这一平台,城厢已于6月完成了园区控制性详规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目前正委托设计研究院进行全方位产业规划。

园区的产业定位依据省、苏州市和我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并遵循四个原则,即重点突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着眼建立省级乃至更高级别的工业园区;产业选择上服从太仓产业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规划;注重与周边产业园协同发展;注重与其它镇区产业错位、协调发展。

据介绍,园区开发建设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力争五年内初步形成一区多园、两个平台、一个社区的格局,多园包括依托昆山光电产业园的光电特色产业园,与安亭汽车产业互动的精密制造特色产业园以及服务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生命科技园。两个平台是科技、人才服务平台,信贷、金融服务平台。一社区是以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为主题、公共服务完善的中小型企业集聚的现代化企业社区。

Ⅳ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矿山路建设、国道及省道通达至矿业园区的支线道路或末梢交通体系仍需完善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矿业特区建设对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奎北铁路已经铺通,福海—富蕴铁路建设项目、富蕴机场迁建、阿勒泰机场扩建、阿勒泰市至新区高速公路修建等大型项目已列入自治区 2009 年道路建设计划,并逐步付诸实施。形成了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立体化交通网路,为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地区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道路及运输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强。目前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需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矿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影响,不能满足勘查工作和矿业生产的正常需要。富蕴县县城—蒙库矿区每天运输矿产品专用车流量往返将达 1 200 次,矿山道路已不适应矿山生产的需要,资源路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地区北部山区如诺尔特等许多有前景的成矿区带至今无路通达,地质勘查工作的重型设备无法到达,严重影响地质勘查工作进度。另外,红山嘴口岸至阿勒泰市的道路两侧存在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也应引起重视。

新区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工作急需开展。国道及省道通达至矿业园区的支线道路或末梢交通体系仍需完善。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建设相对滞后,水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优化资源配置和节水成为矿业特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阿勒泰地区水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和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但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控制性水利工程少,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夏季由于农田灌溉而出现缺水的情况,使得一些矿山企业不得不闭矿停产。如 2006 年,阿勒泰地区受历史罕见的暖冬天气影响,降水量明显减少,积雪明显偏薄。2007 年春季,由于气温回升较快,积雪快速融化,大风天气频繁,土壤失墒严重,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干旱的年份,农牧业缺水严重,对正在发展中的矿业企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一要进一步对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调配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调控作用,统筹规划,综合利用,着力构建完整的水利控制体系。利用国家将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的良好机遇,地区加快了纳噶什水库等 5 个控制性水利工程和克孜加尔灌区等 6 个灌区前期工作,将为矿业特区的建设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障。

二要强化节水意识和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探索完善水价计价方式,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合理确定不同级别的水量基数及其比价关系,对超过基数或定额的用水,实行较高价格,以切实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更加充分发挥引导资源节约的价格杠杆作用,同时尽量减少水价调整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截至 2009 年底,全国 36 个大中城市中有接近一半实行了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已经普遍施行。农业用水方面,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积极推广和应用高效节水技术,实现高效节水面积占耕地面积80%的目标。工业用水方面,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三、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原煤、成品油、天然气需从区外引进,水火风电结构也存在问题

阿勒泰地区一次能源主要为: 煤炭、油气、电力,另外,作为新能源的风能等发展也很快。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地区能源结构不合理; 水电比例大、火电比重少,电价相对较高,影响对矿业企业的持续供电; 煤炭资源潜力大,但产量少,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油气资源丰富,具备一定的产能,但由于处于勘查开发的初期,地区可利用天然气量少,且价格较高。风电建设成绩喜人,但由于存在风电上网体制等障碍,加之风电产能过剩,造成地区风能产业布局的不尽合理。

( 一) 电力

地区电力主要包括水电、火电和风电,主要以水电为主。地区电力供应中火电供应严重不足,如在地区的 27 座电站中,火电仅有 4 座,总装机 25. 5 MW,占地区总装机量的17. 5% ,其他水电占 81. 8% ,风力发电占 0. 7% 。由于地区电力供应以径流式小水电为主,调节能力有限,而且枯水期长,造成水电供应不足,随着各重点矿山企业步入实质性的快速建设阶段,随着蒙库铁矿、可可塔勒铅锌矿、喀拉通克铜镍矿、可可托海稀有矿等重点工矿企业的球团厂、选厂、冶炼厂等一大批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的上马投产,特别是新兴铸管等 10 大项目的上马,无法满足地区继续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及五大矿业园区建设的用电需求,将使电力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地区电力大多是小水电,电价相对较高,直接影响了冶炼等高耗能矿冶企业的落地,制约了产业链的延伸。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促进电站及电网建设。2009 年,冲乎尔水电站投入试运行,哈德布特、吉勒布拉克水电站正式开工,蒙古 ( 香港) 能源公司火电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等。2009 年新建装机容量 39 万 kW、新增发电量 5 000 万 kWh。地区在未来 3 ~ 4 年内新增水电装机容量 100. 4 万 kW。随着这些水电、风电工程的建设及并网发电,装机容量将大幅增加,电价也有望降低,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

风电建设成绩喜人,金风科技布尔津风电场,华电布尔津电场完工,使地区风电比例有所增加,但由于存在风电上网体制等障碍,加之风电产能过剩,造成地区风电产业布局的不合理。今后,要根据风电上网情况、认真分析电力供需等因素,对全地区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估,做好风电开发利用规划,优化风电产业布局,探索解决风电上网体制、风电产能过剩等障碍和问题,促进风电资源的良性发展。

( 二) 煤炭

截至 2008 年底,阿勒泰地区煤炭资源探明储量 10. 26 亿 t,探明程度很低,仅占新疆全区预测资源总量的 4. 7%,资源分布大致以额尔齐斯河干流为界,以北地区不具备成煤条件,属无煤区,以南地区为含煤区。历史上,该地区属于煤炭严重缺乏地区,原煤几乎从外引进,尽管近几年勘查工作不断加大,但目前原煤产量远不能满足矿业特区工业发展需求。

2008 年地区原煤产量只有 3. 78 万 t。煤炭消费量,2008 年地区工业交通部门原煤消费量 33. 5 万 t,民用原煤消费量不详,但由于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地区的冬季供暖时间较长,每年供暖时间为 180 天,而供暖采用的燃料几乎全部为煤。经测算,地区原煤缺口至少在 30 万 t 以上 ( 不包括民用煤) ,未来缺口会更大。随着富蕴县卡姆斯特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富福矿业园区将以开发利用该地区的煤炭资源为主,将该园区规划建设成为煤电、煤化工产业基地。届时,将结束阿勒泰地区少煤的历史。

( 三) 油气

据地区新疆油气公司资料,全地区 7 县 ( 市) 均有很好的油气显示,资源潜力大。地区油气资源比较丰富,油气前景较好,乌伦古河区域具备形成中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该区域内乌伦古坳陷、福津盆地均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但是目前勘查开发利用程度低,不能满足矿业特区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福津盆地作为地区油气资源勘查重点区域,要加大勘查投入,2010 年争取实施 1 ~2 口探井,进一步掌握福津盆地油气资源分布以及资源储量情况。2008 年地区原油产量大约2. 2 万 t,主要输送到克拉玛依市进行深加工。地区成品油消费量约 5 万 t,因地区没有炼油厂,所有成品油均通过车载由克拉玛依市运到阿勒泰地区销售,价格相对较高,据预测地区成品油需求量未来会成倍增加。从能源产业布局看,地区原油就地加工,可降低成品油价,对阿勒泰地区而言,是可行的,因为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未来在新区矿业园区内可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炼油厂,在满足地区成品油需求的情况下,可将部分成品油销往中亚地区。

2008 年地区天然气生产规模 30 万 m3,主要通过环准噶尔天然气管线供给乌鲁木齐市。据预测,阿勒泰地区 ( 不包括兵团) 2007 年天然气需求量约 4 800 万 m3,2015 年和2020 年地区 ( 包括兵团) 分别达到 8 000 万 m3和 2. 16 亿 m3,中石油给地区天然气的年配额为3000 万 m3,未来供需矛盾突出。新疆广汇集团的 LNG 项目的落地,以及富蕴县煤制气项目的实施,对缓解地区天然气供需紧张局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若福津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实现突破,在吉木乃能源矿业园区内,远期可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炼油厂,届时矿业园区将形成油气加工并重、兼顾煤炭等资源深加工、能源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园区,天然气资源从国外引进,石油、煤炭等资源面向国内,产品市场销售定位在国内及周边国家。

Ⅵ 如何抓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村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属于什么性质的收费

朱效先 | 浏览 4230 次

发布于2010-05-27 17:36最佳答案
(一)各级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安排上支持村镇建设。向村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应按规定用于村镇建设。乡镇和管理区(中心村)要继续收好、用好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乡镇规划区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应按土建造价5%收取,管理区(中心村)范围内的集体或个人建设项目按3%收取,专项用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部分贴息资金,大中城市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辖区村镇主要基础和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市、县(区)财政每年要安排适量周转金,支持试点村镇基础和公用服务设施建设。
(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财力和物力上支持村镇建设。交通部门要在资金方面支持村镇搞好村镇公路的规划建设;水利、卫生、爱卫会、工商、教育、邮电等部门要从财力和物力上支持村镇搞好防洪、改水、改厕、医疗卫生、集市贸易市场、科技服务网点、教育和由电通讯等设施建设。
(三)大力推行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政策。积极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资金参与经营村镇供水、排水、道路、环卫等设施建设项目。对村镇市政公用事业,可推行股份合作制,鼓励农民投资入股进行建设。

Ⅶ 6,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政府对这些方面的投资和建设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了。我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缺口大。交通阻塞日趋严重。供水不足,排水设施落后。城市汽化率低。能源供应长期不足。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这些也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啊。所以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Ⅷ 如何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年,GOV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持续加大、工作不断加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要求,从远景设计研究院来看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支持力度。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村民生的迫切需要,也会催生更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第二,以主产区为重点,加强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大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三,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
第四,以育种培育为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科研力量,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一是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推进农机农艺措施结合。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第五,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当前农村建房需求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大举措,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积极推动建材下乡。
希望可以帮到你。

Ⅸ 如何抓好的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投资进行建筑、购置和安装固定资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经济活动。基本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生产活动。
请看网络
http://ke..com/view/131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