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我国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监督制度是什么
扩展阅读
南阳教育机构多少家 2025-02-13 00:53:28
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英语 2025-02-13 00:43:34

我国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监督制度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2-12 22:02:40

㈠ 什么是行政单位的政府储备物资和公共基础设施

一,政府储备物资准则所称的政府储备物资,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实施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进行抗灾救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等特定公共需求而控制的,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在应对可能发生的特定事件或情形时动用;

2,其购入、存储保管、更新(轮换)、动用等由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专门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储备物资主要包括战略及能源物资、抢险抗灾救灾物资、农产品、医药物资和其他重要商品物资,通常情况下由政府会计主体委托承储单位存储。

企业以及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接受政府委托收储并按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的储备物资,不适用本准则。

二,公共基础设施准则所称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控制的,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1)是一个有形资产系统或网络的组成部分;

(2)具有特定用途;

(3)一般不可移动。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如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公交场站、路灯、广场、公园绿地、室外公共健身器材,以及环卫、排水、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系统等)、交通基础设施(如公路、航道、港口等)、水利基础设施(大坝、堤防、水闸、泵站、渠道等)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

独立于公共基础设施、不构成公共基础设施使用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管理维护用房屋建筑物、设备、车辆等,适用《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属于文物文化资产的公共基础设施,适用其他相关政府会计准则。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形成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和初始计量,适用其他相关政府会计准则。


(1)我国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监督制度是什么扩展阅读:

公共基础设施和政府储备物资是政府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政府公共基础设施规模庞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条件。我国政府储备物资包括战略及能源物资、抢险抗灾救灾物资、农产品、医药物资和其他重要商品物资,对于保障国家安全、服务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相关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及其他历史原因,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仅在其账簿中核算其占有、使用的资产,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和政府储备物资因此未入账核算或未恰当核算,导致政府投资形成的巨额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和政府储备物资在政府会计主体资产负债表中未得到全面反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新修订的《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在建立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编制和报告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为核心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过程中,研究制定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和政府储备物资会计准则、规范这两类重要政府资产的会计核算问题,具有深刻的政策背景和迫切的现实需求。

㈡ 试论述公民监督的特征和意义

公民监督的特征和意义如下:
一、公民监督的特征
1. 广泛性:公民监督是最广泛的监督形式。由于监督主体公民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这决定了公民监督的普遍性和普及性。
2. 基础性:首先,公民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各种监督的基础。其次,公民监督作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是专门机关监督和各系统自上而下监督的基础。
3. 直接性:公民是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公民或是正确方针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或是错误方针政策的直接受害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权力行为都会对公民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因此,公民的监督最为直接、真实,也最易取得成效。
4. 多样性:公民监督的形式多样。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公民监督的具体形式包括发表评论、写信、面谈、打电话、网上举报以及民主评议等。公民既可以直接批评和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众传媒来实施监督。
二、公民监督的意义
1.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公民监督是整个监督系统中最能反映民主性的监督制度。
2. 防止权力腐败:公民监督是构建反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防止权力腐败。没有公民监督,反腐败之网就是不完整、有缺漏的。
3.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公民监督同时也是一种民意表达和利益协调,使政府的政策输出、权力运行更具合法性和代表性,从而实现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