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基础压是什么
扩展阅读
儿童eb如何治疗 2025-02-07 01:31:26

基础压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2-06 23:44:31

① 什么是基底压力

问题一:建筑物的基底附加压力与基底压力有什么不同? 自重应力附加压应力基土指定高度处应力值 基底压应力基底基附加压应力总值=基础顶面结构荷载+基础自重+基础底板面积面填土重减0.2m×2.0×2.0×1(浮力)基土自重力自基础底板往计算土饱重...

问题二:何谓基底压力,基底压力如何计算 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必须先知道基础底面处弯吵单位面积土体所受到的压力,即基底压力,又称接触压力,它是指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基础传递,在基础底面处施加于地基上的单位面积压力。反向施加于基础底面上的压力称为基底反力。
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称基底压力(地基反力)。也就是作用于基础底面土层单位面积的压力,单位为kPa。 ※基底压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相对刚度、地基土的性质、基础大小、形状和埋深、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小、分布和性质等。

问题三: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自重应力和附加压应力是地基土下指定高度处的应力值,
基底压应力就是基底对地基的附加压应力,它的总值=基础顶面的结构荷载+基础自重+基础底板面积上面的回填土重减去0.2m×2.0×2.0×1(浮力)。地基土的自重力是自基础底板往下计算土的饱和重度。
这里设题目的基础埋深是-1.000.

问题四:基底平均压力在基础设计中怎么用? 主要是验算地基承载力(包括下卧层)及地基沉降(压缩变形)。

问题五:基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基底压力分布形状与基础刚度有关 1)关于柔性基础概念: 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基础本身无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特点:基础随地基一起变形 接触应力为均匀分布 2) 关于刚性基础概念: 特点:基础本身无变形(无挠曲) 基底压力分布图形为非均布

问题六:土力学基底压力计算 你好,应力是受力物体截面上内力的集度,即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单位是N每平方米或Pa。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或埋滑侍流体中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也可称之为“压强”。 土力学中在计算某一点上的土压力的单位是Pa或kPa,计算总主动土压力的单位是kN每米 由于单位要一致,公式中各量的单位相成得到。

问题七:如何计算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自重应力和附加压应力是地基土下指定高度处的应力值, 基底压应力就是基底对地基的附加压应力,它的总值=基础顶面的结构荷载+基础自重+基础底板面积上面的回填土重减去0.2m×2.0×2.0×1(浮力)。地基土的自重力是自基础底板往下计算土的饱和重...

问题八:什么是基底压力标准值? 这是一个很令人蛋疼的问题,按规定说是上部荷载标准值和基础及回填土总有效重量通过基础传递在基底产生的应力,但是细节上让告有点说不清

② 哪些因素会影响基底压力的分布

建筑物荷载是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基础压应力就是基础底面与地基接触面积上的压应力,简称基底压力。基底压力又称为接触压力,它是建筑物的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也是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反力。

由试验及弹性理论可知,基底压应力的分布与基础刚度及基底平面形状、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小及分布、地基土的性质及基础埋深等因素有关。若基础刚度很小,可视为柔性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没有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基础将随着地基一起变形,所以当基础中心受压时,基底压力呈均匀分布。刚性基础本身刚度远大于土的刚度,地基与基础的变形协调一致,因此,中心受压刚性基础置于硬黏性土层上时,由于硬黏性土不容易发生土颗粒侧向挤出,基底压力为马鞍形分布。

如将刚性基础置于砂土表面上,由于基础边缘的砂粒容易朝侧向挤出,基底压力呈抛物线分布。如果将作用于刚性基础上的荷载加大,当地基接近破坏荷载时,应力图形又变为钟形。一般建筑物基础的刚度介于柔性和刚性之间,基底压力的分布仍是不均匀的。由于目前没有精确简便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简化计算方法。

③ 基底压力计算

P=450/(2×3)+20×1.2=99kPa
偏心距e=150/(450+20×1.2×2×3)=0.252m<b/6=0.333m
Pmax=99+150/(1/6×3×2×2)=174kPa
Pmin=99-150/(1/6×3×2×2)=24kPa

④ 地基基础名词解释

导语: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地基基础名词解释,欢迎参考!

地基——土层中附加应力和变形所不能忽略的那一部分土层。

基础——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

人工地基——把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不需处理而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土的结构——土在生成过程中所形成土粒的空间开列及连接形式。 单粒结构——又砂粒或更大颗粒在水或空气沉积形成的结构。 蜂窝结构——又粉粒在水中下沉形成的结构。

絮状结构——由粘粒集合体组成的结构。

土的构造——指土体各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土的组成。

颗粒级配——指打下土粒的搭配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空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含水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粒重量之比。

天然重度——土单位体积的重量。

饱和重度——土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单位体积的重量。

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干重度——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

有效重度——水下土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有效重度。

土粒相对密度——土粒重量与同体积4℃时水的重量之比。 不均匀系数——土的限定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Cu=

2d30曲率系数——Cc= d60d10d60 d10

结合水——受土粒表面电场吸引的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不受土粒电场吸引的水,其性质与普通水相同,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孔隙中,它能在重力或压强差作用下流动,能传递压力,对土粒有浮力作用。

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孔隙中,由于水和空气交界处的弯液面上产生的表面张力作用,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毛细管逐渐上升形成毛细水。

界限含水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 触变性——粘性土的结构受到扰动后,会导致土的强度降低,但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又随时间逐渐增大,这种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碎石土——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砂土——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粒径大于0.075 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砾砂——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超过全重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 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

液限——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为液限。

塑限——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率称为塑限。 缩限——半固体状态与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缩限。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的差值,即IP=ωL-ωP。 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的差值除以塑性指数,即IL=ω-ωP。 ωL-ωP

qu。 'qu灵敏度——原状土的强度与重塑土的强度之比,即St=

粉土——是指粒径大于0.075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IP 小于或等于10的土。

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

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0小于17的土。

人工填土——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堆填的土。

素填土——是由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 杂填土——是由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填土。 冲填土——是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自重应力——指土体本身的有效重量产生的应力。

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基础底面传递到地基表面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

地基反力——地基支承基础的反力称为地基反力。

基底附加压力——基底压力减去土的自重应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即p0=p-σcd=p-γ0d。

附加应力——由于修造建筑物,在地基中增加的压力称为附加应力。 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

土的固结——土的压缩随时间增长的过程称为土的固结。

孔隙水压力——饱和土在荷载作用后的瞬间,孔隙中水承受了由荷载产生的全部压力,称为孔隙水压力。

有效应力——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同时使土粒骨架逐渐承受这部分压力,此压力称为有效应力。

固结度——土在固结过程中某一时间的固结沉降量与稳定的最终沉降量之比。

压缩系数——单位压力增量所引起的孔隙比的变化。

压缩模量——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压力变化量与应变变化量之比。 变形模量——土在无侧限条件受压时,压应力与相应应变的比值。 倾斜——指单独基础在倾斜方向上两端点的沉降差与纪律之比。 沉降差——指相临单独基础沉降量之比。

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墙6~10m内基础两点沉降差与距离之比。

抗剪强度——在外力作用下,土体内部产生剪应力时,土对剪切破坏的的极限抵抗能力。

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不让土样排水固结。 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在围压作用下充分排水,然后关闭排水阀门,在不排水条件下施加压力至土样剪切破坏。

固结排水剪试验——在围压作用下充分排水,然后关闭排水阀门,在排水条件下施加压力至土样剪切破坏。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条件下,地基单位面积上所承

受的最大应力。

临塑压力——土中即将出现剪切破坏时的基底压力。

塑性荷载——土中即将出现塑性变形的基底压力。

极限荷载——地基中刚出现整体滑猎破坏面时的基底压力。

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墙后土压力作用下向前移动或转动时,墙后土体随着下滑,达到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静止土压力——挡土墙刚度很大,在土压力作用下不产生移动或转动,墙后土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或转动,达到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浅基础——埋深在5米以内且用常规施工方法施工的基础。 深基础——基础埋深很大,并采用特殊施工方法施工的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由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基础。

扩展基础——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埋深——是指基础底面至地面的距离。

冻胀——是指土冻结后其体积增大的现象。

融陷——冻土融化后引起地基土沉陷的现象。

季节性冻土——指地表层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 多年冻土——指冻结状态持续2年或2年以上的土。

标准冻深——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

摩擦型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端承型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摩擦桩——指桩顶荷载的绝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端承摩擦桩——指桩顶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但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受。

摩擦端承桩——指桩顶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但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受。

端承桩——指桩顶荷载的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淤泥——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化作用形成,孔隙比大于1.5,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土。

淤泥质土——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化作用形成,孔隙比大于1.0小于1.5,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土。

强夯法——将重型锤以8~20米落距下落,进行强力夯实加固地层的深层密实方法。

振动压实法——是一种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把浅层松散土振密的方法。

最优含水量——对应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

压实系数——实测的干密度与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之比。 井径比——砂井排水圆直径与砂井直径之比。

面积置换率——桩直径与等效影响圆直径之比的平方。

湿陷系数——土样湿陷下沉量与原始高度之比。

自由膨胀率——指研磨成粉末的干燥土样浸泡在水中,经充分吸水膨胀后所增加体积与原体积之比。

不同压力膨胀率——在不同压力下,处于侧限条件下的原始土样浸水后,其单位体积的膨胀量。

液化——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逐渐积累,甚至完全抵消有效应力,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液化。

线缩率——土的垂直收缩变形与原始高度之比。

⑤ 建筑物基础作用于地基表面的压力

建筑物基础作用于地基表面的压力称为基底接触压力。

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称为基底接触压力,有时也简称基底压力。

基底压力既是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外荷载,也是计算基础结构内力的外荷载,上部结构自重及荷载通过基础传到地基中。

基底压力是地基和基础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大小和分布受荷载条件、基础条件和地基条件的影响。

1、弹性地基,完全柔性地基(抗弯刚度EI=0,M=0)

实测资料表明,刚性基础底面上的压力,在外荷载较小时,接近弹性理论解;荷载增大后,基底压力呈马鞍形。在粘性土地基表面上的刚性基础,其基底压力分布也是这样。

当荷载继续增大时,基底压力分布变为抛物线,当刚性基础放在砂土地基表面时,基底压力分布即为抛物线。

⑥ 什么是地基反力,什么是地基净反力

建筑皆由上部结构和基础两部分构成,建筑物的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在基础底面和与之相接触的地基之间便产生了接触压力,基础作用于地基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地基又给基础底面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这就是地基反力(以往又称基底反力)。
基础计算中,不考虑基础及其上面土的重力(因为由这些重力产生的那部分地基反力将与重力相抵消),仅由基础顶面的荷载产生的地基反力,称为地基净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