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语法测试研究理论基础是什么
扩展阅读
如何教育娃不打游戏 2025-02-05 15:40:29
火神迦具土是什么动漫 2025-02-05 15:33:09

语法测试研究理论基础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2-05 13:35:17

1.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什么的科学

语法学里的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词法研究词的语法类别和词的结构规律、词形变化;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法则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语法研究的种类与理论可作不同的分类。就时限可分为历时语法学和共时语法学;就社会目的可分为规范语法学和描写语法学。就教育目的可分为研究语法学和教学语法学;就范围可分为普遍语法学和语别语法学。

传统语法,又叫学校语法,规范语法。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以词法为主、划分词的主要依据形态变化、注重典范书面语的研究。

描写语法,又叫结构语法,是在对传统语法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的共识和历时、认为语言是一个结构系统、强调语言结构的层次性,提出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采用归纳法,提出依据分布和替换划分词类。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而非运用方法。

社会语法学简述:

社会语法学是当代语言学最前沿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生成语言的社会程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理想化的内省方法,注重对自然语料进行社会化处理和结构化处理,以程序为本位,以解释为研究取向。

语法是生成语言的社会程序,小称是一种借助形态而表小的语义特征,其形态标记主要有重叠、音变、词缀等三种,生成程序是突显原则。当一个方位词用于表示社会文化意义时,它就是社会方位词,其生成程序是基于像似原则的社会性隐喻。

变位句的生成程序是“语境像似动因”。话语的社会性就是话语语法。会话结构可以分为“成话”、“持话”和“除话”三个阶段。中国式的合作原则包括贵言、美言、应言和下言。话语的“意义框架”以语境化线索作为自己的表征。

2. 读书: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短评

在1955年的中国语言学界,一场关于主语与宾语的热烈讨论揭示了语法研究中核心的矛盾——施受关系与位置的微妙平衡。即使是现在,尽管主流观点已趋于统一,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施事主语”与“受事宾语”的概念,以及主宾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仍可能显得困惑。面对“主语是话题中心,表述对象”的说法,更是容易混淆不清。

解决这个困扰,我向大家推荐胡裕树与范晓合着的《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理论的诞生,它逐渐成为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论的基石。理论的形成并非孤立,它深受莫里斯符号理论的影响,同时融入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菲尔墨格系统、韩礼德系统功能以及蒙太古语法等多种理论思路。然而,对于汉语语法,这并非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对研究思路的深化,它将焦点扩展至符号与内容、符号与人的深层次关系,突破了单纯形式研究的框架。

“三个平面”理论的出现,是对传统汉语语法研究的革新,它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清晰地划分,从而解决了过去理论杂乱的问题。这一突破性成果,使得语法研究不再局限于形式,而能够更全面地探究符号的意义和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堪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杰出成就。

阅读论文是深入学习的关键,但要避免盲目和机械。首先,理解研究方法论和指导思想至关重要,比如层次分析法与变换分析法等,它们并非同时出现,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现象的万能钥匙。以胡裕树和范晓的论文为例,它明确区分了三个平面,为句法分析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基础,极大地拓展了研究视野。

其次,阅读综述和述评类论文,有助于了解研究现状和进展,辨识共识与争议,以及哪些领域尚待探索。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研究框架,还能引导我们寻找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尽管写作此类论文看似易行,但做到条理清晰、观点深刻并非易事。

最后,阅读有影响力的开创性论文,如“三个平面”理论的初始探索,尽管可能年代久远,但只有在理论成熟、共识广泛时,我们才应选择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如对主语与宾语问题的讨论,现今的研究已超越了早期的局限,不再需要过度回溯和发掘未成熟的理论内涵。

总的来说,胡裕树和范晓的《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对于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的学生来说,是一篇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文献。尽管时代变迁,但它对理解语法三个层面的区分,无疑为理解语言结构提供了清晰的路径,让那些能区分主语、施事与话题层次的读者,不再是初入门槛的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