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筏形基础的底部标高怎么算
扩展阅读
泰安经典教育教学怎么样 2025-02-04 07:50:57
酷狗多排歌词怎么设置 2025-02-04 07:50:51
如何劝告爱睡觉的同学 2025-02-04 07:45:56

筏形基础的底部标高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5-02-04 04:59:01

㈠ 你认为筏板基础挖土高度如何确定

满堂基础(筏板基础)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局部加深部分的体积并入基础工程量种计算。针对这种基础,挖土方按照大开挖计算;回填土:挖方总量-基础-垫层-储藏室(如果有),剩余的就是回填土量。筏板基础挖土方体积通用计算式为:挖土方体积v=(坑底面积+坑顶面积)*挖土高度/2;其中坑底面积=(筏板长度+2*工作面宽度)*(筏板宽度+2*工作面宽度);坑顶面积实质上为基底的长与宽分别加上2倍放坡宽度的乘积即为放线时开挖线的长与宽的乘积,其计算式为:(筏板长度+2*工作面宽度+2*挖土高度*放坡系数)*(筏板宽度+2*工作面宽度+2*挖土高度*放坡系数);挖土高度为坑底至地面的平均高度。

㈡ 基础埋深和基础高度都是怎么确定的

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基础高度主要由抗冲切要求确定,同时考虑柱纵筋的锚固和其它构造要求。

基础埋深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计算,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2)筏形基础的底部标高怎么算扩展阅读

在选择持力层和基础埋深时,应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等资料。针对工程中常遇到的四种土层分布情况,说明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在地基受力范围内,自上而下都是良好土层。这时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

(2)自上而下都是软弱土层。如果地基承载力或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考虑采用连续基础、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选择哪种方案需要从安全可靠、施工难易、造价高低等方面综合考虑。

(3)上部为软弱土层而下部为良好土层。此时,持力层的选择取决于上部软弱土层的厚度。若小于2m,应选取下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

(4)上部为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或6层以下的住宅,宜选择上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方案。

当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时,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埋深。为保证基础的整体性,墙下无筋基础应沿倾斜方向做成台阶形,并由深到浅逐渐过渡。

㈢ 图纸上标注jklmn表示什么意思

建筑施工图中的钢筋图中,JKL表示基础框架梁。这种梁的底部高于基础(或承台)的顶面,但梁顶面低于建筑正负0.000标高,并且以框架柱作为支撑点。基础框架梁底部悬空,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

基础梁则需要承担重量,放置于地基之上,受到地基反力的作用。基础梁的底部标高与基础底部的标高相同,并且包含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中有按照计算配置的受力钢筋,而基础连梁则没有这种底板。基础梁通常设置于筏形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中。

基础连梁是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这类梁不承担重量(或仅承受底层隔墙、填充墙),梁下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基础连梁的底部标高高于两端基础的底部标高,处于类似悬空的状态。

基础框架梁、基础梁和基础连梁在建筑施工图中的标注和功能各有不同,它们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和设计要求也各不相同。通过正确识别和理解这些标注,工程师能够更好地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㈣ 筏型基础高低跨钢筋锚固方法

板厚一样的情况下,底筋:低跨弯折锚入高跨一个锚固长度;高跨直锚锚入低跨一个锚固长度。面筋:高跨弯折锚入低跨一个锚固长度;低跨直锚锚入高跨一个锚固长度。

板厚不一样,底标高相同的情况下:底筋通长。面筋:高跨弯折锚入低跨一个锚固长度;低跨直锚锚入高跨一个锚固长度。板厚不一样,行顷面标高相同的情况下:面筋通长。底筋:低跨弯折锚入高跨一个锚固长度;高跨直锚锚档蔽陆入低跨一个锚固长度。

钢筋锚固

钢筋锚并陆固长度规范: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Ⅳ级钢筋的理论依据)。所以,即便是Ⅳ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Ⅲ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Ⅲ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Ⅲ级钢筋即可。

㈤ 筏板基础挖土的高度如何确定呢

筏型基础又叫筏板型基础,即满堂基础。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一般说来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的时候用筏板型基础。而且筏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础。基坑的边线肯定比筏板大,有些基坑是一边挖一边做支护,那么就按基坑底外围线比筏板底每边扩出1,按实际结算就可以了,准备去投土方开挖的标,大多少就是基坑设计结合基础施工需要来定的的。如果是你土方单位,按基坑支护土施工就好了,不能一次挖到底的,总量准不准无所谓,没有基坑设计图而需要估算土方工程量,也要先明确,集水井。还有,场地窄,只要单价合理,基坑里面有排水沟,有谁来开挖,先要有基坑设计方案,或者采用什么支护形式。土方总量是确定的值,实际施工过程中定有变化,深基坑设计方案等有关的尺寸、深基坑设计方案已定,不可能用简单公式解决。

理论上说,取其近似量得到总和,基础下垫层厚度。而且有一些局部的高高低低的不规则的体型,自然地面的标高,这些局部的增减量,基础结构图已定,灵活运用辅助线区划所谓计算基础的土方量实际上是计算基坑的土方量。那就必须知道基础底板的埋深和基础的形状,矩形筏板基础挖土方体积通用计算式为:挖土方体积v=(坑底面积+坑顶面积)*挖土高度/2;其中坑底面积=(筏板长度+2*工作面宽度)*(筏板宽度+2*工作面宽度);坑顶面积实质上为基底的长与宽分别加上2倍放坡宽度的乘积即为放线时开挖线的长与宽的乘积,其计算式为:(筏板长度+2*工作面宽度+2*挖土高度*放坡系数)*(筏板宽度+2*工作面宽度+2*挖土高度*放坡系数);挖土高度为坑底至地面的平均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