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理强迫症疾病特点
心理强迫症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困扰,它与一般的日常烦恼有着显着的差异。烦恼往往只是短暂的、表面的困扰,而强迫症则源于对那些无法根除的烦恼进行过度的强迫性试图解决,结果却往往产生更深层次的焦虑。这种病症可以被形象地描述为一种双重的烦恼漩涡。
精神科专家长期以来认为,强迫症的治疗一直具有挑战性,早期的研究显示,60年代以前,患者的康复情况并不乐观。然而,这一状况在1966年发生了转变,Meyer博士报告了两例强迫症患者通过行为疗法取得了显着的疗效。这一突破性发现开启了新的治疗路径。
1971年,Rachamn医生发明了一种名为“暴露结合应答预防法”(Exposure with response prevention)的疗法,这种方法在强迫症的治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Foa等人的研究资料,这种方法在治疗200多例强迫症患者中,有65%至75%的患者显示出明显的改善。在后续的随访中,这些患者的症状保持稳定,甚至有部分人长期保持良好的康复状态。
总的来说,强迫症的特点在于它复杂且顽固,但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能够找到缓解症状的途径,为他们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1)强迫症的疾病基础特点是什么扩展阅读
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成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② 强迫症是怎样一种心理疾病呢
强迫症,全称为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症的主要特征:
1. 强迫思维:
- 患者会经历反复的、不受控制的想法、图像或冲动,这些思维通常是令人不安或焦虑的。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他人、感染疾病或忘记锁门等。
2. 强迫行为:
- 为了减轻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患者会进行某些重复的行为或仪式。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反复洗手、检查门锁、整理物品等。尽管患者意识到这些行为是过度的,但他们仍然感到无法控制。
强迫症的成因:
强迫症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强迫症患者的人,患病风险可能更高。
- 生物化学因素: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如血清素)的失衡可能与强迫症有关。
- 环境因素:生活中的压力、创伤经历或重大生活变故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治疗:
1. 心理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暴露与反应预防(ERP)技术,帮助患者逐渐面对强迫思维而不进行强迫行为。
2. 药物治疗:
- 抗抑郁药(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常用于缓解症状。
3. 支持性治疗:
- 参加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