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桩径d1000什么意思
直径为1000毫米。d表示直径,1000表示该桩的直径尺寸为1000毫米,通常用于桥梁、隧道、地铁、高速公路等工程中,是其中比较大的规格之一,桩是用来支撑建筑或结构物的一种基础设施,大小直接关系到其承载能力、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等因素,常见的桩类型有钻孔桩、灌注桩、钢板桩等。
‘贰’ 桩进入持力层深度如何确定灌注桩持力层如何选定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倍~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具体操作标准如下:
一、应选择较硬上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对于碎石土及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d,且不小于0.5m。
二、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桩全断面进入岩层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风化硬质岩时,嵌岩深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0.2m。
三、当场地有液化土层时,桩身应穿过液化土层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的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由计算确定,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且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且不宜小于1.5m。
四、当场地有季节性冻土或膨胀土层时,桩身进入上述土层以下的深度应通过抗拔稳定性验算确定,其深度不应小于4倍桩径,扩大头直径及1.5m。
五、桩型选择原则。桩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分布、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1)预制桩(包括混凝土方形桩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适宜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大的强风化层、风化残积土层、砂层和碎石土层,且桩身穿过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穿越层中存在孤石等障碍物的石灰岩地区、从软塑层突变到特别坚硬层的岩层地区均不适用。其施工方法有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
2)沉管灌注桩(包括小直径D<5O0mm,中直径D=500~600mm)适用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且桩身穿越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对于桩群密集,且为高灵敏度软土时则不适用。由于该桩型的施工质量很不稳定,故宜限制使用。
‘叁’ 导管法灌注桩基水下混凝土时,首批混凝土数量如何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几个数据,导管的直径d、导管下放至孔底什么位置h(也就是导管最下端距离孔底多大)、孔的直径D、第一罐料浇制完毕后混凝土埋管深度L。
之所以要确定首批混凝土量,就是为了防止混凝土量太少,浇制后顶面与下管口之间还有距离,这时候混凝土顶面肯定是淤泥,第二罐浇制后,淤泥会夹在两罐混凝土之间,造成断桩。导管下管口距离底部该多大距离呢,一般是300-500mm,根据导管直径而定,因为第一罐浇制前,导管内需要放隔水球或者隔水栓,要保证隔水球能够顺利通过。
第一罐浇制完毕后,要保证埋管深度大于1m以上,也就是说L 至少为1m,当然要看看规程了,我们电力控制在2m以上,其实1m也够了。由于管外水压的作用,管内混凝土顶面一般高于管外混凝土顶面,管直径小的话,可以不考虑这点影响。
计算公式:V=3.14*D*D/4*(h+L) *A(A为充盈系数,也叫超灌系数,一般为1.1-1.3,看土质)
规程见《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 第3-2-6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