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化学成绩
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深深感到行之有效教学重要性。解读近几年中考试题及今年《新课程标准》特点,不难看出,现在中考命题“狠抓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着重创新”,试题难度降低,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们教师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实施教学,才能“行之有效” 的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有兴趣,学得“有滋有味”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兴趣 多表扬 实施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初三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时期。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上,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以有趣的问题、直观的实验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如《绪言》课上提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什么假酒会引起中毒,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钢铁为什么生锈?氢气球为什么能飞?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为什么”,学生却面带难色,教师接着演示“白纸显字”“铁树开花”烧不坏的手帕等有趣小实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谜语故事、身边事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后期的教学中要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发散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设疑,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知识的升华和加深印象。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近一步认识了解自然,懂得知识的无穷,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学空间,教师也应毫不吝啬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感到自己在主宰着知识的脉搏。 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 可以说也是上好化学课的必要条件,“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不能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生,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用用多把尺子”评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爱能够融化一切坚冰!学生天生喜欢别人赞扬,老师如果表扬了学生,学生就减少了对老师的恐惧感,能放松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气氛就活跃起来,学生就会主动举手发言。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实施措施 面对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一个非常好的化学课堂,成为广大化学老师的首要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材的改写,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更新颖,更有效的化学课堂。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化学知识思维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便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认为制定切合实际的创新教学模式是最合适不过了。 1、课前预习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包含了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在学好这门课最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它可以提高课堂笔记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记什么,哪些详细,哪些略记,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匪浅。 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引题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可以精心筛选设计实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用寓意深刻的化学家的故事,做有趣的化学游戏,开展化学小竞赛等,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情感共鸣。如:教学《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学过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稀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无色,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产生,兴趣高涨。 3、认定目标,自主尝试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围绕事先已经制定好的知识目标以及能力目标,精心筛选的试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教材自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学习过程和学科研究的方法,并由学生试着解答这些题目,教师巡视,点评,释疑。 4、联系实际,拓展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指有所突破,有所改良,表示发展的方向性具有新意。创新精神的培养应先从观念着手,创新观就是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富有追求创新、追求无限的境界。善于发现问题,发现不足,善于思考通过改良来解决问题,弥补不足,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敢于想象,敢于迎接挑战。创新是创新精神的先导条件,只由观念转变,创新精神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体现。创新精神表现为乐于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乐于寻求物质间的内在关系,乐于寻求依据解释现象,能善于接受新的信息,并能运用学习和实践中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整合能力,敢于大胆提出设想和建议。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决定了学习化学注重从实验获得知识,或将获得知识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充分利用课外小实验。学生课外实验是化学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课题中最能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体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如自制净水器,可采用找材料→设计方案→加工处理→讨论完善→尝试制作→实验展评等活动形式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参与欲,使学生能在课外实验的实践中主动发展。又如制作灭火器,自制各色各样的晶体等,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知识,结合收集资料,实现从设计方案交流论证展评整合尝试成功。还有土壤PH值的测定,雨水PH值的测定等许多课外实验的开展,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更有吸引力,更感到满足了。 5、归纳整理,强化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保存教学信息,突出重点,难点的研究方法,还需概括性地将本节知识形成网络体系,本环节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也可由师生共同来完成。 6、达标测试 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对应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选出学生容易出错的,似懂非懂的习题,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素质,深化创新,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更加完善。例如:把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50克加入到1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为中性。 (1)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要配制500毫升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克/毫升)需要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各多少毫升?(40%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4克/毫升)学生在解答此题时,易在计算水的体积时出现:500毫升-98.2毫升=401.8毫升的错误。因为溶液混合时,体积没有加和性,故解此题时需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像这类易出错的题目要多强调。 总之,为了教好化学,上好化学课,每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课堂上的学生感觉如沐春风,在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中心领神会。
② 中考实验物理化学有哪些··
中考化学实验题归类例析
化学实验题是利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知识对化学问题进行实验设计的题目,旨在考查学生能否使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此类试题解题时可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纵观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化学实验题已逐步成为各省、市中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命题的重点是:常用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仪器的选择与连接;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报告的填写等。命题的中心是三大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笔者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2005年各地中考化学实验题常见类型归纳如下。
一、基本技能题
此类题考查的是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知识,如:药品的取用、保存、托盘天平的使用、物质的加热等。
例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时,试管应先预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C.把水缓慢地沿烧杯壁倒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
D.用镊子夹取砝码,把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解析: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B错误;稀释浓硫酸,把硫酸慢慢滴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错误;应把砝码放在右盘,D错误;选A。
二、实验观察题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观察对象的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种类及对仪器装置、操作方法、现象和实质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1
(1)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柴放在__________,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解析:(1)实验室制取氧气利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选A装置;收集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选C或E。(2)制取CO2是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选B装置;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选D装置收集。(3)集气瓶口。
三、装置连接实验题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连接实验装置完成气体的性质实验或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的能力。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是: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性质验证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气体流经洗气瓶时,一般要求“深进浅出”。
例3:在实验室中可选用如图2所示装置连接起来制取氧气(通过分液漏斗玻璃活塞的“开”、“关”,可随时向锥形瓶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图2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制取干燥的氧气时,装置的导管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_________;
若只改变装置甲中的药品,此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
(3)若将丁装置充满水,就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此时装置最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填字母)_________。
(4)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回收再利用。采用_________方法,可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MnO2。
解析:(1)这是从另一个方面考查实验室制氧气的知识,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2)混有的杂质气体是水蒸气,连接顺序为a→c→b→g,还可以制取CO2;(3)a→f;(4)因为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
四、填写实验报告题
此类题主要是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设计成实验的形式,给考生以亲身探究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的知识一般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这样的设计给中学化学教学和复习备考也指出了方向:紧扣大纲和教材,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4:花匠用熟石灰来降低校园苗圃中土壤的酸性,但效果不明显。化学老师发现原因是熟石灰已经部分变质,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际例子,就取回一包熟石灰样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该样品确实部分变质。请填写有关实验仪器和药品,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熟石灰样品部分变质
〔实验仪器〕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
〔实验用品〕水、酚酞试液、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存在
样品中有碳酸钙存在
解析:这是答案不唯一的实验考查题,所增加的仪器与试剂要与表中的操作步骤相对应,否则得不到分,第一空填烧杯(或试管等反应容器);第二空填盐酸;因为表中给了实验结论,第一步验证氢氧化钙的存在,第二步验证碳酸钙的存在。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②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盐酸溶液,(或另取少量样品,置于烧杯中,滴加盐酸溶液) 有气泡产生
五、实验推断题
此类题不仅要求考生对元素及其他合物的转化关系要相当熟悉,而且还要善于抓住题干的要求和提供的关键信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寻求解题的途径。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或其混合成分的确定;多种混合气体,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混合气体成分的确定等。
例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钡、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它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假设:白色粉末由上述五种物质组成。
实验探究: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步骤2:取少量由步骤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获得结论: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写化学式),说明假设不成立;
(2)步骤1得到的沉淀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
解析:(1)由步骤1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可以确定没有CuSO4,因为硫酸铜溶于水显蓝色;(2)由步骤2取少量由步骤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得沉淀为BaSO4和BaCO3;(3)综合步骤1和步骤2,可得白色粉末的组成为Na2SO4、BaCl2、BaCO3或Na2SO4、BaCl2、Na2CO3或Na2SO4、BaCl2、Na2CO3、BaCO3。
六、实验设计题
此类题构思别致,题材新颖,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主要考查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化学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然后确定实验仪器的装置,并由此确定操作步骤。因此,设计实验要注意遵循科学性、可行性,使设计的方案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
例6: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解析:(1)运用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通入到少量澄清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其他合理方法也可以);(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3)要从食品卫生和经济效益考虑,①无毒②不与食物反应③廉价、易获得。
七、实验方案评价题
此类题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它要求考生对设计的方案要有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方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严密;是否安全、操作简便易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装置是否经济,实验现象是否明显;从环保角度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例7:为了验证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甲、乙两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甲:将分解后的气体产物依次通过白色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完全分解后,将氢气通入盛有剩余固体的试管底部并加热,观察现象。
乙:将分解后的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白色无水硫酸铜,观察现象。完全分解后将木炭粉与残留固体混合均匀,放入试管并加热,观察现象。
试回答:
(1)两个方案中证明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物里有二氧化碳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有氧化铜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
(2)正确的方案是_______,错误的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
(3)证明分解产物中有氧化铜,你是否还有更简便的方案,如果有,请回答________。
解析:(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变成红色;(2)甲,乙方案中气体先通过石灰水带出的水分也能使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3)将氧化铜投入到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并搅拌,观察溶液颜色。
八、信息给予实验题
此类题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的是初中学生目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题干,捕捉题设中的有用信息,发现本质,寻求规律,进而完成旧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和应用。
例8:把氯气(Cl2)通入水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杀死水里的病菌。所以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请仔细阅读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3)不法商贩常用自来水假冒矿泉水或纯净水出售,坑害消费者。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识别用自来水假冒的矿泉水或纯净水。(简述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给信息,方程式为:C12+H2O=HCl+HClO;(2)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3)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盐酸,所以,取少量水样,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证明矿泉水或纯净水是用自来水假冒的。
九、探究性实验题
此类题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一般取材于课外,但考查的化学原理却是学生熟知的,这样使所有的考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提高了试题的信度,有较好的测试功能。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再回想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而找出解决题设中问题的方法。同时,许多探究实验题的答案不惟一,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给考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例9:为了探究皮蛋中的化学知识,同学们找来一包皮蛋加工配料,经过查找资料得知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为了验证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配料于小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过滤。过滤后得到的白色固体是_________。它们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如果反应物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或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滤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只试管,倒入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
若无气泡产生
你认为是否仍需进行实验?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
解析:过滤后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或答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方程式为: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存在的溶质是NaOH、NaCl;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Na2CO3或Ca(OH)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只试管,倒入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 滤液中有Na2CO3,没有Ca(OH)2
若无气泡产生 滤液中没有Na2CO3,有Ca(OH)2
否;滤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已确定。
十、综合实验题
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不仅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有一定的区分度。一般既有实验原理的分析,又有物质的验证和现象的描述,还有装置作用的分析,有些甚至从定量实验的角度对题目进行编拟,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上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
例10: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靖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测定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的性质)。
(1)下面是他所做实验的有关步骤,请补全实验步骤②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5.0g,并溶于蒸馏水;
②加入过量的_______溶液;
③过滤;
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g。
(2)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
②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
③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___________
(3)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对人体有害。试想一想使用味精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两点即可)
解析:(1)②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应加入AgNO3;(2)①还需要漏斗;②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液体,加入稀HCl(或NaCl溶液等),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沉淀已洗净。③根据沉淀的质量可以求出NaCl的质量,求出NaCl的质量分数为23.4%,不符合包装上标注的标准;(3)根据给的信息,应避免在酸性较强和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避免在温度过高的条件下使用。
总之,2005年的化学实验题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变,除实验基本技能题外,多以观察实验题、实验设计题、实验方案评价题或探究性实验题的形式出现,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顺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也为今后的中考化学实验题的命题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