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说物质、能量、意识,是构成宇宙的三大基础
我主要阐述以下科学思想和哲学观念
(一),世界是由物质的基本粒子组成。
这些看起来像粒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弦的闭合圈,称闭弦,闭弦的振动和自旋有涨落现象,涨落形成不同振动和自旋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 也就是说,目前科学家发现的60多种基本粒子,都是因闭弦的不同振动和自旋运动所产生出的结果。
(二),基本粒子的自在运动,说明物质是有能量的;粒子间的相互转换,说明不同运动及对应的各种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是守恒的,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
(三),基本粒子是具有“灵性”的,每个粒子的几率“叠加态”中都存在一个“感知态”,一旦这个粒子跟另一个粒子建立起量子纠缠关系,这两个粒子就有了相互感知的联系,有了意识的基础,能记住、识别和感知到对方的存在,建立起了超时空的信息联系。
(四),物质、能量、意识,是构成宇宙的三大基础。
为便于研究这种三者的关系和变化,引入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时空是跟物质的运动,能量的变化,意识的活动相联系,是随这三者的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和空间不可以独立于物质、能量、意识这三大基础之外而游离存在。
即是说,没有绝对的时间和空间。
(五),宇宙的发展变化遵循两条基本规律:
物质的惰性(惯量)让自然界自发地向无序混乱的方向变化;物质的意识又让自然界向有序方向发展。这是一对矛盾运动,万事万物均得遵守。
在这对矛盾运动中,能量可以转化,有序运动要消耗能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粒子与生俱有保持它原有状态的惰性(惯性),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如听任粒子自由地随机运动,那么整个宇宙粒子的运动,将向完全无规则,完全无序的方向发展,宇宙的总能量虽然保持不变,但构成宇宙总能量的各式各样的能量,如机械能,化学能,核能,生命体能……以及跟这些能量相伴随的各种运动,都将逐渐地全部转化成热能,变成热运动,最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热,最终达到处处温度相等的热平衡状态,宇宙的熵(无序混乱的程度)趋于极大值,宇宙处于死寂的永恒状态,即宇宙热寂状态。
(2),由于意识的作用,粒子的运动会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些粒子将出现一些排列有序的系统组合形式。
粒子从无序向有序变化,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会发生能量间的转化,即把从外界吸收的能量部份(不是全部)变换成粒子有序组合相对应的有效能量,剩余的无效能量,将已更加无序的状态退还给外界。
意识是靠信息的传递使粒子的运动越来越有序,越有规律性,使粒子之间的系统组合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机组合向有机组合发展。
随着粒子系统组合的条理化和复杂化,粒子组合形成的整体意识形态,也由低向高发展进步,例如出现了生命和遗传现象,有了人脑组织的出现,意识发展上也就有了智商、情商、灵商之类的心理活动。
一句话,
物质的意识活动是需要能量的。
它的活动一方面是使物质系统从无序混乱向规律有序方向发展,意识也会随物质结构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方向变化。
另一方面是指,意识活动不会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成有效能量,只能部份转换,剩余无效部份则以更为混乱的能量形式,退还给外界,加大外界的无序和混乱程度。
就是说,自然界中部份有序结构是靠其余部份的更加无序换来的。
当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无序,
"有效能量"指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能量;
"无效能量"指的是,无法再利用的能量,又可以看为熵。
熵就是系统中的无效能量。
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而每一次能量转化,必然有一部分"有效能量"变成"无效能量"(即"熵"),因此不难推论,有效能量越来越少,无效能量越来越多。
……
一个宇宙是从两个相反方向走向死亡:
一,物质惰性的自发运动,宇宙会向熵增加方向变化,最终走到"热寂"未日。
二,物质的意识活动,虽然能让部份宇宙走向有序,却会使余下部份宇宙更加无序,总体上是加速了宇宙"热寂"未日的到来。
意识会让宇宙的有序部份呈现宝塔式发展,越发展越高端,物质粒子构成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复杂,人将越来越聪明,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先进,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能力越来越强,……最终会发展到什么样子,……宇宙大爆炸的奇点状态(物质有序的极限状态)。
……
注明:
早年麦克斯韦为了反驳热力学第二是定律,反对孤立系统会自发地走向无序,曾经设想了一只麦克斯韦妖,这智能妖就可以把无序变为有序,这是暗示了意识在自然变化中的作用,只是他没有明确指出这妖其实就是物质的意识,或者说他当时还没有认识到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
另外麦克斯韦认为麦克斯韦妖把无序变为有序这过程是不用花费能量,这观点是错误的(实验已证明了)。
(六),不同宇宙因为物质不同,时空不同,彼此间不能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以这些宇宙都是孤立系统,遵守熵增加原理,最终走向热寂末日。
各个孤立的宇宙,要想联系,必须完成构成宇宙粒子的转变或者时空转换,绝不能用A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去量度B宇宙的时空和空间。
虫洞能实现不同宇宙间的穿越,把各个孤立的宇宙连接起来,是因为虫洞可以完成物质粒子和时空转变。
(七),通常情况下,意识不以占据空间的形式存在,而物质存在是占据空间的,这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区别。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传递。意识的联系实质是信息的联系,是超时空的。
(八),海森伯的“测不准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质的现象、基本粒子的现象,跟观察者、观察的目标和他所用的观察仪器直接相关的,没有一个纯客观的东西。实际上讲,意识让自然界向有序方向发展,是由我们的观念决定的, 所以物质的状态是与我们的观念相联系。实证得到的规律和理论应该是主客体相结合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猜想,外星系的智能生物会不会有与我们不同的物理定律,而那里的物理学与我们一样成功!
(九),由于意识的作用,粒子从无序向有序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遵守两项原则:
(1),粒子从无序向有序变化,会遇到阻力,需要消耗能量,但意识永远会让能量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径。这是世界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基夲方向,即能量最小原理。
(2), 意识会努力把从外界吸收的能量尽量多地变换成粒子有序组合相对应的有效能量E,减小无效能量e的排放, 使能量的利用率η不断提高,即让η=E/(E+e)增大,但始终η<1 而不会η=1。
能量最小原理广泛存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所选择的最佳方案往往都是省时省心,最方便、最高效、最节能的方案。
对能量最小原理的实验证明,可以这样进行:
设想计算机解决某一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即操作程序。计算机能量是可以测量的,最佳方案应该是计算机执行这些套方案时所用能量最小的方案。
Ⅱ 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大量神经元集群的协同活动。
生物(即生命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特定组织结构的、能够自行调控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具有一定环境自适应能力的一个有机系统。大脑是神经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意识是大脑复杂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特性。
大脑是物质的,意识是从属于物质的,离开物质的意识(灵魂)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