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基础教育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
扩展阅读
爱情是什么歌词简谱 2024-11-24 11:15:08

基础教育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

发布时间: 2024-10-13 10:22:36

①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德育、课改、均衡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确定工作重点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 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首先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具体措施包括颁布《中小学德育规程》,推动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颁布新修订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此外,教育部还将通过“形势教育大课堂”等多种形式,推动中小学深入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组织好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迎接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 2、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根据工作要点,教育部要颁布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指南》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工作。修改颁布《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启动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使用情况的调研工作。 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育部还要完善教材审查机制,更新教材审查委员库。积极推进教科书循环使用。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要推动建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系统。积极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推广将部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同时,教育部将继续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范围。推动建立高中校本教研制度。研究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参与指导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的高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还要积极推动农村地区课程改革工作。 以上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最终服务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体系。 3、 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部将继续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各地制定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教师编制标准和教师工资收入标准,实施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同时,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必要资助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政策措施。还要加强对城市义务教育免费工作的跟踪和指导。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在争取各地统一解决教师地方津补贴的基础上,教育部将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各种形式的对口支援。 他还表示,在加强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调研的同时,推动各地以流入地和公办学校为主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 教育部负责人强调,针对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将切实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工作要点还提到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启动“中国扫盲和能力增强计划”,引导民办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等。

② 如何看待教育改革七大措施

一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应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更加突出时代性,增强适宜性,提升课程教材的现代化水平,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周期修订制度。二是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指导学校结合实际制定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开设丰富多彩、高质量的选修课,保障学生有更多选择课程的机会,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提高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设置比例。三是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四是健全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方法和基本程序,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逐步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五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改进培训模式,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加大教师教育院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六是进一步加强教材使用管理,探索建立教材选用评估制度,制订教材更换的管理办法,保证教材使用的相对稳定性,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学材料开发与使用的指导。七是把农村地区的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经费投入,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保障,保证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网上培训、教研、专业咨询等服务。

③ 如何扎实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建议

总体建议: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应试教育倾向,解决好学习为什么、教学为什么、办学为什么的问题。
2、整体推进。坚持系统设计,准确把握各项改革耦合性和关联性,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相互衔接,统筹兼顾,争取发挥最大综合效益。
3、重点突破。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攻坚克难,务求实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
创新发展。坚持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充分激发基层的改革主动性和创造力。
4、市域统筹。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在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市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加大在重点改革、重大政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推进改革。
5、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新型关系,基本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推进学校管理向教育家办学转变,考试招生向多次机会、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转变,教学方式向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转变,评价标准向育人导向、多维综合转变,监督机制向社会参与、主体多元转变。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县域、城乡、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具体措施:
1、全面深化德育综合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动地方、学校德育课程与国家课程有机衔接,促进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德育实践活动系列化、层次化、科学化。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课程,把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积极发展社团组织,支持共青团、少先队开展团队主题活动,
2、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加强校本课程建设。鼓励和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自主选课学习日活动,丰富普通高中选修课,提高选修课开设质量。发挥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作用,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推进特色高中建设,探索建立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联合育人机制。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探索早期救治、康复与教育紧密结合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模式。
3、创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落实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深入探索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生命化课堂构建等课题实践,改革实验教学,强化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4、深化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改革。
实施普通中小学运动场地提升工程和体卫艺设施器材配备工程,积极开展“艺术家进校园”活动。开展市级体育艺术传统学校创建活动,稳步推进游泳、足球、传统艺术进校园等特色活动。
5、深化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改革。
6、强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行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
7、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完善职普统一、学生自主报考、学校自主录取的考试招生录取机制,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含技工学校)招生录取平台升级工程。实行一考多取,统一组织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和分批次录取。保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数量大致相当。
8、健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探
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将品德养成、学业发展、身心发展、艺术素养等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指标,以及校长课程领导力、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班额标准化、家庭教育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科学指导。

9、改革校长评价制度。推动考核中小学校长与考核学校相结合,建立“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办学评价体系。制定中小学校长学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关注学校差异和发展变化幅度,促进过程性管理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专业评价和民主评议相结合,提高校长管理能力。
10、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把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标准,加快建立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制定加强中小学教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学校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和工作绩效,将教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评先选优、职务(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严禁单纯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教师。
11、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推进教育工作管办评分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办学水平、校长办学业绩、学生体质、区域教育质量等进行评价,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建立学生、家长评价学校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鼓励支持社会、学校等发展专业评价机构。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