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等概念
一、 基础梁的定义
1、 定义: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
称其为基础梁。
2、 称呼的由来: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
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3、官方出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6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36
二、 地下框架梁的定义
1、 定义: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而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所产生,且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地下框架梁,简称DKL。
2、 历史错误:
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注:这种梁原来错误翻译为基础梁,而实际上应为地下框架梁DKL)。
3、 官方出处:
(1) 明确的定义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2) 体现于有关钢筋构造方面的规定
看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关于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DKL、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详见(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
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没有“紧密接触”,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意义上的地基反力。
新版116G101-3图集中是否还有相关概念,还需考证。
三、 基础连梁的定义(又称为基础联系梁、基础拉梁)
1、 定义:
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而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所产生,且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起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但不承担由柱传来的荷载的作用,这梁是基础连梁,简称为JLL。
2、官方出处: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有关于JLL的构造要求。
新版图集116G101-3 P92也有论述。
3、DKL与JLL钢筋构造做法的区别
(1)DKL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因为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
(2) 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
四、地梁的定义
1、定义:
有人认为地梁是笼统的叫法,以前砖混结构基础下面的梁叫地梁,现在基础连梁(拉梁)、基础梁、地下框架梁也有叫地梁。
2、出处:
JCCAD模块中有地梁的说法,而且是按照承受地基反力的地基梁设计。
五、两种地下梁的混合
一根地下梁,两端锚入基础或桩基承台,其上仅仅只承受底层墙体的荷载,如果这根地下梁的下面有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那么,它就是基础梁和基础拉梁两梁合一;如果这根梁地下未设置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仅仅只有宽出梁两侧各25~50mm的纯混凝土垫层,那么,墙体的荷载还是通过这个地下梁传递到地下梁两端的基础或承台。
六、 各种地下梁的配筋计算方法
1、地下框架梁适用情况(与上面定义不矛盾)及计算方法
适用情况;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
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地下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地下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计算方法: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2、基础连梁适用情况及计算方法
适用情况;
1)有抗震设防,基础埋深不一致
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
4)基础埋深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计算方法: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为,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第二种为,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1/25L~1/35L,高度大于等于1/15L~1/20L。如按0.1N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平方毫米。(权威出处?????)
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3、基础梁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适用条件:一般在有基础梁的基础结构中,无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础梁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满布。
计算方法:主要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进行计算,涉及地基模型与基本假设,梁有限元单元刚度矩阵,内力分析,以及一些修正等内容,可采用两种地基模型,即温克尔地基模型和广义温克尔地基模型。详细内容可参看JCCAD用户手册。
七、 关于基础梁的补充内容
(1) 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
(2)基础梁的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 3 )在基础埋置很深时,可以在-0.05标高处设基础梁,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高度;如果基础埋置不深,明知基础梁拉在靠近0.000处会造成短柱,那就设在基础顶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处,那可以设基础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4)不同意见:
“ 若基础埋深较浅时,基础梁设在某个靠近正负零的标高处,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这种说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谓要避免短柱的出现,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短柱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并发生脆性破坏。而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并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响,这样做也没什么。但我会优先选择把基础梁设在基础顶面处。
以上说法存在问题:其实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并不是因为其在地面下就不受地震力作用了,因为当嵌固端位于基础顶处时,基础顶以上部位都会发生水平位移,会产生水平剪力作用;同时由于地基土与基础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也会产生水平剪力。
‘贰’ 基础拉梁钢筋搭接位置
1.上部贯通筋在支座两边Lo/4处连接;Lo为左跨与右跨的较大值
2.底部贯通筋在跨中Lo/3处连接。
3.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叁’ 钢筋基础里面DL是什么梁
建筑框架结构,梁有主梁L和次梁CL。框架梁;拉梁;井字梁。 砖混结构中,有连系梁LL,边梁BL指阳台最外侧的梁;挑梁TL指阳台外挑主梁;门过梁MGL;窗过梁CGL;圈梁QL; 屋框梁指屋顶承重梁,起屋顶承重作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一0@一00/二00(二) 表示箍筋为φ一0 ,加密区间距一00,非加密区间距二00,全为双肢箍。 ⑵ φ一0@一00/二00(四) 表示箍筋为φ一0 ,加密区间距一00,非加密区间距二00,全为四肢箍。 ⑶ φ吧@二00(二) 表示箍筋为φ吧,间距为二00,双肢箍。 ⑷ φ吧@一00(四)/一50(二) 表示箍筋为φ吧,加密区间距一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一50,双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三Φ二二,三Φ二0 表示上部钢筋为三Φ二二, 下部钢筋为三Φ二0。 ⑵ 二φ一二,三Φ一吧 表示上部钢筋为二φ一二, 下部钢筋为三Φ一吧。 ⑶ 四Φ二5,四Φ二5 表示上部钢筋为四Φ二5, 下部钢筋为四Φ二5。 ⑷ 三Φ二5,5Φ二5 表示上部钢筋为三Φ二5, 下部钢筋为5Φ二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二Φ二0 表示两根Φ二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二Φ二二+(四Φ一二) 表示二Φ二二 为通长,四φ一二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陆Φ二5 四/二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四Φ二5,下排为二Φ二5。 ⑷ 二Φ二二+ 二Φ二二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二φ一二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一二。 ⑵ G四Φ一四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一四。 ⑶ N二Φ二二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二二。 ⑷ N四Φ一吧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一吧。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四Φ二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四Φ二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陆Φ二5 二/四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二Φ二5,下排筋四Φ二5。 ⑶ 陆Φ二5 (-二 )/四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二Φ二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四Φ二5,全部伸入支座。 ⑷ 二Φ二5 + 三Φ二二(-三)/ 5Φ二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二Φ二5伸入支座,三Φ二二,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二5,通长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