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动力的内驱力需要什么作为基础
扩展阅读
如何画动漫图片的简笔画 2025-01-13 13:26:29

动力的内驱力需要什么作为基础

发布时间: 2024-08-24 05:01:34

⑴ 解析内在驱动力

一.什么是内在驱动力?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内驱力与需要基本上是同义词,经常可以替换使用。但严格的说,需要是主体的感受,而内驱力是作用于行为的一种动力,两者不是同一状态,但两者又密切相连,因为需要是产生驱力的基础,而驱力是需要寻求满足的条件。

1.如何经常保持自我驱动力?

首先,自我驱动力强度和内心的渴望程度是成正比关系的。但是驱动力是否稳定,这和实现目标的难度有关,也是影响你工作进度和耐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越容易完成的目标,我们可能越勤奋!反之就可能越懒惰。这本来就符合人性好逸恶劳的本质。

但是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坚定的信念。这才是真正内在驱动力的升华!当然了,除了信念,方法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养成某种习惯,当然也就意味着我们也可以改变这种习惯。

如何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呢?

这就要求我们,先制定一个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计划。然后就坚决执行自己定下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一开始估计有点难度,但是只要我们真的动起来了,投入到我们真心想做的事情当中,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行为习惯改变了。因为当你对一件事投入的越多,你就越难放弃。当你不断强化积极向上的行为模式时,消极心态也会逐渐淡化。久而久之,你知行合一的能力就会得到良好的锻炼,进而提高了。

2.如何寻找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内在驱动力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内在驱动力:就是发自内心的不断驱动自己前进的力量,这一力量来源于我们自己而不是外界给我们强加过来的。

记得罗振宇的一句话: 拥有自我驱动力的人,会想方设法找到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与工具,进行自我学习、探索,或与人合作与创新。而没有这种强烈动机的人,既是拥有再多的资源、工具,都没有用。

所以说自我驱动,决定命运;动机落差,又决定阶层。很多人都会发现 身边总有一些人整天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而你为嘛总是昏昏欲睡,一起锻炼减肥,别人为嘛变成窈窕淑女,自己却是效果甚微。

二.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呢?

1. 在自己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当你感觉自我良好时,就相应的提高自己的目标,当你处于低潮时期时,就对自己的目标降低,在自我的潜意识下进行持续而又稳定的进步。要记住时刻盯住自己的目标,盯死它!一旦我们无法将目光集中于目标,怀疑和恐惧就会接踵而至。

始终要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隔三岔五要问自己,制定踮脚就能实现的目标,不断鞭策自己砥砺前行。我是谁?我将要干什么?我用什么办法干?

2.找到自己的刚需,这样才可以保持强大的驱动力,进而让自律也变得更有持久性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刚需?刚需就是你真心喜欢的或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必须要做的事情。

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制定一些无法影响自己生活的目标,我们不能感受到它的紧迫性,还有必要性。还有一些就是对于一些刚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万一不需要呢?这样就导致我们产生了惰性思维。

这就像一根毒刺一样扎在你的身上,顺带造就了拖延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像魔咒一样挥之不去。

3.注重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心灵的开启

想做好任何事情,都是先有心而感,心里有强烈的感觉与动机,便会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与工具,去学习、摸索,去实现。心若不在,没有感觉,就是拥有再多、再好的资源与工具,也都没用。

人是需要心灵敞开,用心去感知内在与外部的世界的,长期心灵的关闭,对外部感知逐渐麻木,不仅精神会出问题,同时学习力、感知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与压抑,哪里还会有学习的动机与乐趣呢。

驱动力来源于自己的渴望,不管经历多少岔路,最终会走上成功的道路。它会让你犹如脚踏风火轮,坚定不移的朝着既定的方向全速前进,它会让你手握指南针,永远提醒你不要偏移正确的轨道。

有着强大驱动力的人,目光如炬,能够看清税务背后的逻辑,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时刻找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刚需。

他们可以成为自己的灯塔,成为自己的船桨,为自己而工作,我认为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工作中的强者,生活中的强者,你认为呢?

三.人基本上有三种驱动力:

我们平时说的内在驱动力,就是说的第三种。这种驱动力才是真正能激励和调动积极性的方法,这种驱动力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具备第三种驱动力,就能主导自己的人生。

四.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

人们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能够自主:

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和工作团队。

驱动力这张三角桌的前两条腿:自主和专精至关重要,但是为了保持平衡,我们还需要第三条脚:目的,它能为自主和专精提供内容。

昨天跟大家强调了“价值”的重要性,也明确了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找到创造价值的路径,其实创造价值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驱动力”,如果说思考让我们有了正确的、达成目标的路径,但是我们却没有动力去做任何的行动,那么这条所谓“正确的路径”也只是摆设,我们不会有机会去验证它、改进它。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好书《驱动力》。

如果说自我管理有一个核心,这一个核心一定就是驱动力。

过去我们总以为只有持续的奖励,才有可能让员工有超出平常的表现,这在一些只需要机械技巧的工作中确实如此,但是如果完成任务需要思维技巧,哪怕只是一些最基本的思维技巧,我们都会发现奖励越大,往往成绩越差。

比如说要寄200份月饼给客户,但是这个工作让快递公司做会增加预算,你打算自己来做,但是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你一个人做来不及完成,需要其它人帮忙。这项任务就是典型的机械劳动,只需要把月饼装到快递袋里,放入贺卡,封口,贴好已经打印出来的快递单。一共四个步骤。

在这种情况下,许诺奖励就会很有效,比如说完成一份就可以给一份小额奖金,计件工资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尽管条件奖励会破坏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但是因为这项任务既不需要深度的热情,也不需要深度思考,所以直接的奖励是有效的。

而对于那些不只是需要遵循指示,踩着梯子一步一步爬的工作来说,奖励就比较危险了。比如说我们举办年会,需要设计师设计海报,不要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他们办公室宣布:“如果你给我弄张能震撼到我的海报,或者让海报比去年更轰动,你就能得到10%的奖励。”

这在全世界各个机构都是最常见的激励人的做法,但它实在是降低工作水准的“良方”,设计海报不是机械劳动,它需要脑力劳动,需要打破限制,需要艺术化的思维。而这种'如果你做到了,那么就有奖励’的激励方式正是压制这种思维的“理想方案”。

当然在需要思维技巧的团队里,基本报酬必充足,也就是说团队的基准报酬必须数量充裕、分配公平,尤其是与类似机构做类似工作的人比较。在一个人的工作中,薪水、奖金、福利的位置越显着,就越会扼杀创造性,降低人们的表现水准。

所以最好的策略是让报酬合理,然后把它们扔到注意力的覆盖范围之类。高效的公司给员工报酬的数量和方式能够让员工几乎忘了报酬这回事,而只专注于工作本身。

五.驱动力的三大要素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自主:我做什么,我决定

我们有时候忘了“管理”并非来源于自然,它是人类发明的东西,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控制,主要的工具是外在的激励因素。这种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对被管理者基本天性的特定假设之上。它假设我们是需要剌激才能行动起来或者迈步向前,如果没有奖励或惩罚,我们就会一直呆在原地。它也假设人们一旦行动起来就需要指导,没有严格可靠的指引,人们就会徘徊不前。

但这真的是人的本性吗?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和被动、懒惰脱离不了关系吗?还是我们天生积极进取?我相信是后者:充满好奇心、倾向于自我管理才是我们的本性。

自主不同于独立,不是指单独行动、不靠任何人,它是指有选择权的行动,其含义是我们既可以自主又可以愉快的与人互相依靠。

自主的感觉能够对个体行为的表现水准和态度施加强大的影响力。很多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自主动机能够促进思维、提高理解力、提升成绩、让人们在学习和运动时耐力增长、提高生产力、减少能量消耗、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在工作中构成自主的四个方面: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时候做,怎么做,跟谁做。人们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能够自主: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和工作团队。

花几分钟想想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艺术家吧,想想他们是怎么工作的,没有人告诉他们你必须画这种画!你早上8:30必须开始画画!你必须和我们选好的人一起工作!你必须这么画!这些想法实在太荒谬了。

但是你知道吗?对你来说这些想法同样也很荒谬。无论你是在修水槽、打电话、卖汽车、还是写教学计划,你和我和伟大的画家一样,都需要深层次的自主。

然而激励自主并不是鼓励不负责任,人们必须对他们的工作负责,但是达成目标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我们内心深处不同的假设之上。人们想要负责任,而确保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团队有控制权,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必经之路。

专精: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自主的对立面是控制。这两者位于行动指南针的两个极点,因此会把我们指向不同的目的地。控制带来的是服务,自主带来的是投入。

只有投入才能带来专精。

投入作为实现专精的必经之路,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尽管服从是有效的生存策略,但是它非常不利于个人价值观的实现,要过上满意的生活不仅仅是满足控制者的需要。然而在办公室和教室里,我们服从太多,投入太少。

通往专精的路上并没有鲜花盛开,上空没有彩虹环绕,如果那条路真的那么美好,我们中间会有更多的人踏上行程。专精是一种痛苦,很多时候在通往专精的路上并没有那么趣味盎然。很多的特质和才能以前被认为是天分,但实际上它们是至少10年的高强度练习的结果。

目的:超越自身的渴望

驱动力这张三角桌的前两条腿:自主和专精至关重要,但是为了保持平衡,我们还需要第三条脚:目的,它能为自主和专精提供内容。朝专精努力的自主的人会有高水准的表现,特别是,如果这么做是为了实现更宏伟的目标,那么这样的人就能取得更多成就。

那些由个人内心深处驱动的人,会把他们的愿望系于比自己更宏大的事业上,更不用说那些效率最高、自我满足感最多的人了。心理学家米哈伊说:“目的为生活提供了活性能量。我认为,只有那些想做超越自己能力范围事情的人,才会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取胜。”

商界人士也开始重新思考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中到底有多少目的。战略专家加里·哈梅尔说:“财富最大化作为一种情绪催化剂,缺乏调动人类全部精力的能量。”

我们知道,利益驱动固然强大,但无论作为个人还是公司机构的推动力,它还都不够充分。而另一个同样强大的能量之源,即经常被我们忽视或被我们认为不现实,它就是我们所说的“目的驱动”。

那些带有目的目标,觉得自己正在实现这些目标的人称,人们的自我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高于他们在大学的时候,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也相当低。这也许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他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且感觉自己正在接近这个目标。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