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考研数学怎么学啊,每天花多长时间啊,怎么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考研数学
课本+复习指导书+习题集+模拟题+真题=KO
数学是与专业课并列的最重要的科目,用时最长。一般总分高的学生数学分数都高,即数学是提分的一门科目。只凭数学一门课,比别人高十到二十分是比较容易的,而这个分数对于考研是相当大的差距。学习数学的要点是:a。注重基本概念、定理(就像练武时的扎马步,一定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b。多动手做题(不能只看不动笔,1+1=2这样简单的东西也要写出来)。
一、我的复习安排
我数学复习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大致分六轮:
1)3月初开学——6月15日: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和陈文登《复习指南》对应章节(平均四天一章)。这一遍最仔细,也耗时最多,通完之后基本掌握了各种题型的解法和考研大纲的要求。这一轮完成后基本上对数学考高分就有了信心,因为很多人连《复习指南》的书还没看过呢。
2)6月15日——8月11日:这段时间我把《复习指南》又做了一遍,同时把从上一届学姐那里买的《数学大纲解析》做了一遍。这一轮完成后,虽然不能全部融会贯通,但基本建立了数学的框架体系,考研数学的信心更足了。因为很多人《复习指南》第一遍还没完呢。
3)8月11日——10月1日:数学过了两遍,基本题型已经能够解决了(《复习指南》太熟了,看着就要吐)。这时感觉做的题不多,急切希望做些题练练手,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于是从图书馆借了本陈文登的《题型集粹》,做了一遍(平均一至两天一章)。因为这段时间准备并参加了一个比赛,有些分神,所以进度较慢。
4)10月1日——11月11日:把《复习指南》又做了一遍,主要目的是在很短时间内,完全建立数学框架体系,达到融会贯通。因为有了前三轮的基础,所以这一轮完成的比较顺利。但由于去外地参加某比赛的答辩以及准备期末考试,进度依然不快。
5)11月11日——考前一周:基本没什么事了,全心全意备考。这段时间主要是做模拟题和真题。把李永乐的《400题》连续做了两遍,又把十年真题做了一遍(留着上年的真题到考前一周做)。这时已经信心十足了。
6)考前一周——考试:才发现时间有些紧了。迅速把《复习指南》扫了一遍,卡着时间做了一遍去年真题(不管好坏,千万别往心里去),剩下一两天把以前总结在本子上的公式、解题方法看了一遍,感觉效果不错。
二、参考捷径
本人是数学专业学生(今年考数一),对数学要求较高。比如我第一轮的复习,其实速度是比较快的,一般人难以做到(当然,数二、数三、数四内容少,努力学完全有可能),有些也不必做到。下面是我和其他一些研友共同探讨出来的一条路,按照这条路走完,正常的话,数学应该能拿140分左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3月初开学——暑假前:课本、课后题、复习指导书(李永乐、陈文登、其他人的也行。如果用陈文登的指南,现代部分做李永乐的《现代辅导讲义》)。可以先把课本做完再做复习指导书,也可以像我一样逐章做过去,关键是做完就行(数一可以迟一些,但不能超过放假后两周)。当然,此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刚刚做完一章,回头再看已经忘了。不用担心,这是刚开始做题少的缘故,随着数学复习的深入,自然会有质的提高(想看到整个森林,你要先一棵一棵的把树栽上)。目的:掌握各知识点和大纲基本要求。
2)暑假放假——9月1日开学:复习指导书再做一遍。目的: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更深入的掌握各知识点。
3)9月1日——11月初:找本习题集做一遍。有时间再把复习指导书做一遍,时间短的话看一遍课本也行。目的:提高计算能力,融会贯通。
4)11月初——考前一周:模拟题、真题(留一套)至少各做一遍。有时间把课本再扫一遍。目的:和考研挂钩,探寻历年出题规律,提高考研分数。
5)考前一周——考试:看总结的东西,做一套真题。目的:查漏补缺,保持良好状态,迎接考试。
在每一遍复习之后都要有一个深刻的思考过程,看看与上一遍有什么不同,如果发现了赶紧记下来,若没有什么变化,这一遍相当于白看。
三、书评
1)陈文登《复习指南》★★★ 强烈推荐。此书将不少东西模式化,优点是条理清楚,解题步骤明了,尤其是高数,相当经典。缺点是一些活的、新的题型没有跟上变化、及时修订,尤其是线代,故认为线代复习不要看《复习指南》。总体来说此书相当不错。
2)李永乐《复习全书》★★ 一直有人把《复习指南》和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做比较。普遍看法是李永乐的简单、陈文登的难。个人认为不能用简单、复杂来评判。李《复习全书》知识点划分的更为精细,应用的方法更为基础,或者说是让人更容易想到,这一点在400题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同时,由于太细,也就导致稍嫌繁琐。总体来说此书不错。
3)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强烈推荐。此书我没做过,但做过的人都说不错,且刚好弥补《复习指南》的不足。优点是题型多而全,一些方法比较经典,归纳的也不错。缺点是难度不够,而且过细。
4)《考研数学大纲解析》:适合用作参考,不做也罢。上边有错误解法讲解,可以看一下。和指导书不一样的地方以此书为准(如数理统计区间估计方、圆括号等)。
5)陈文登《题型精粹》★★ 推荐。目前同类型的习题书不多,相比较而言,还算可以的。做完后基本能达到练手的目的。和复习指南思路相同,但更难一些。总结了更多的公式和技巧,但考研一般不考。
6)李永乐《400题》★★★ 强烈推荐。与陈文登的书风格不同,是一本创新性质的模拟题。有一定难度。做完陈文登的《复习指南》,再做此书,效果相当不错。做此书重点不是看答了多少分,而是看从每一套题中学会了什么,找到了哪些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这个时候发现比考试时发现好的多,建议每一套后都要有一个深刻的总结过程。
7)李永乐《历年试题解析》★★ 推荐。主要是没发现更好的真题书。优点是有错误解法,书比较厚,解析的还行。缺点是没有采纳各家之长而达到经典的地步,个别题解析方法不全。选真题书要慎重,解析一定要详细,即选“厚”一点的。做真题一定要注意在2003年前后的题型变化,也就是2003年及其以后的要重点研究(各科都是如此)。
㈡ 考研复习的基础训练阶段一般做些什么
答:3—6 月,这整整四个月都属于考研的基础阶段。可以说基础阶段跨度最长,也至关重要,正所谓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阶段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全面多角度打牢根基”。
英语:该阶段的关键是单词、语法,虽然考研不具体考语法题,但是每一部分题目都需要语法知识,
所以高中语法没学好,或者忘得差不多的学员一定要趁这机会把语法补回来。另外这一阶段要注意精读文
章。准备考研阅读,需把 70%的精力用在精读上。这个阶段的精读练习不要求数量,也不要求速度,目的
是看懂文章。整理里面的生词、固定搭配和比较好的句子。另外学会翻译,特别是对于里面的长难句。精
读的同时,注意背诵经典文章和段落。
数学:此阶段,主要看教材和考研数学复习全书,基本上看一章课本后,做课后题和的对应章节(平
均四天一章)。这一遍要非常仔细,耗时会很多,看完之后做到基本掌握各种题型的解法和考研大纲的要
求。这一轮完成后基本上对数学考高分就有了信心。
专业课:如果你已定好专业,并且需要跨专业考研,那这时候就该开始专业课复习了。特别是对于不
考数学的同学而言,专业课占据至少半壁江山,甚至有人笑言“得专业课者得天下”。
该阶段专业课复习要点:把指定书目大概通读一遍,熟悉其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在通览参考书的同
时可以扩展一下知识面,这对于加深理解和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十分有帮助。这一轮复习基本上可以不用
涉及政治。
㈢ 零基础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各需要多少时间
零基础学习要半年,每天3个小时才可以学习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一科一个小时。
由于是零基础,前面三个月肯定都是熟悉课本考点。一定要按照考纲知识点进行复习,比如数三不考曲率,三重积分等等。时间本来就不多,千万不要做无用功。
第一轮强化重视整体,所有的考纲知识点一律不准略过,并形成了大致的框架。于是第二轮强化要强调细节突破,针对第一轮强化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点,结合习题努力攻克。重点、难点要多花一些时间,做到熟稔于心。
对于数学公式不好记的问题,平时太耿耿于怀刻意去背,题目做多了,用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高等数学主要内容包括:
数列、极限、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级数、常微分方程。是工科、理科、财经类研究生考试的基础科目。
指相对于初等数学而言,数学的对象及方法较为繁杂的一部分。
广义地说,初等数学之外的数学都是高等数学,也有将中学较深入的代数、几何以及简单的集合论初步、逻辑初步称为中等数学的,将其作为中小学阶段的初等数学与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的过渡。
通常认为,高等数学是由微积分学,较深入的代数学、几何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内容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