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教书怎么教基础知识

教书怎么教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21 16:41:25

㈠ 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引起求知欲: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作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产生了知与不知矛盾,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

(2)感知教材:如果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则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

(3)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只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学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吸收新知识,自如运用已有知识。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5)运用知识:重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6)检查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7)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2、教学过程中几种必然的联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倾向。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1)教书怎么教基础知识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具有丰富的特点

1、双边性与周期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统一。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碰撞、交流和融合。

通过碰撞、交流达到融合以后,又出现新的矛盾——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的矛盾,产生新的碰撞和交流,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教学周期的运转导致了教学过程的实现。诸周期的运转可以描述为一个螺旋体,

2、认知性与个性化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与人类其它的认识活动相比,它不是为了直接创造社会价值,而是为了实现学生个人的思维创造,即人类的“再创造”,因而,这种认识活动关注认识的结果,但更注重认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发展。

学习者必须积极地建构意义,通过对话及思考过程或与他人互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个人的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过程会越来越丰富化、生动化和个性化。

3、实践性与社会性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育、教学活动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具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新生一代通过接受、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传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性。

㈡ 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方法分类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㈢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知识

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浅谈在教师成长的历程中,求知始终闪烁着永恒的价值.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知识修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提高、充实的机会,如学历教育、进修培训、自学反思等等,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可供选择的途径. 1.多方摄取信息,争做通才教师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神圣使命的基础.教师只有自身知识积淀丰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正如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知识.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 张苏奇教授把知识状态完整的标准分解为“八个板块”:即强烈的自我效应意识、学术水平、知识转化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适应环境、创造环境的能力;提出了“人心教育”说:把志气、骨气、毅力、耐劳、进取、拼搏的精神称为人应具备的“本钱”,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三者互相渗透的教育当作人的“资本”,把三大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济,叫做人的“本事”,把人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称为人应有的“根本”.这一切,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显然远远是不够的! 信息技术使人类最新的教育、科学、文化成果可以很快地传播,人人可以共享.教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重视终身学习,破除传统的封闭性,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那种只埋头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这是因为当今的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系统地把该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和吸收进去,更不用说描绘清楚该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各类各门学科走向综合,这正如德国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麦克斯·普朗克所言:“科学是内在的整体,他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当今教师,不少人努力加强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少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增强自己智能的复合性.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等学科当作攻玉的他山之石,不断地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之中,向“博、大、精、深”迈进. 当今教师在智能上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视野开阔、博学多能的“通才”教师.这里所说的“通才”教师是指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教师.着名学者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认为,在年轻的时代,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可见,破除封闭性、开阔知识视野,是提高和完善教师智能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问题教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是通往通才之师的康庄大道,也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方式.曾听人谈起这样一件事:国内某名牌大学的一位高材生到美国留学,课堂上这位学生认真听讲,作业更是完成得出色,可一学期下来还是只得了个C等成绩.看着平时学得轻松但成绩不错的外国学友,他心情非常郁闷.后来他接受一位学友的建议,去找该课的执教老师谈谈.教师问:“你听过我的课吗?”“我没有缺过一节课呀,作业次次都是优等呢.”学生委屈地说.“那你在课堂上提过问题吗?帮同学解答过问题吗?”高材生不解了:“课堂上您讲的我都听懂啦,没有不懂的问题,而同学提的问题也实在是太简单了.”教师郑重地对这位学生说:“我的课堂欢迎有贡献的人,而不欢迎消费者.” 仔细想想,这里涉及到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以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满足于学生听懂听会、理解记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他获得的更多是结果的成功,而绝少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体验——那种大胆质疑的浮想联翩,那种豁然开朗的妙不可言,那种合作探讨的共鸣与碰撞,那种创新发现的幸福与癫狂,乃至不解、疑惑、争辩、对抗……而这些才丰富了生命的色彩,体现了发展意义上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2.阅读理论书籍,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特别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为学生所喜欢;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展示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这一切要求课堂教学建立起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在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氛围中,实验区的教师“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一种久违的、渴望已久的东西回到他们中间,教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又普遍感到,让学生体验实践花费的时间多,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如直接灌输来得快. 新课程从教育观念到内容、方法,对于每个人都是全新的,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或成功的模式,只有依靠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课程改革,面临最大挑战的教师,这种挑战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一次“蜕变”:课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在这场变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敢于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新课程教材难度降低了,知识面加宽了;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自己参与、自己探索,教师如何引导,如何确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能否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自身储备的知识量能否适应课改,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都是我们教师面临的课题. 一位老教师说“这种变革是一个是痛苦的过程”.因为,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否定,而否定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意味着改变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我们教师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了.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定势”中去.这一点尤其是对于一些颇有建树的成功教师来说更是艰难的.他们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甚至一定程度上要改变一些“成功经验”.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达到新标准要求,使用好新教材,我们不仅要“洗脑”,还要不断“充电”.教师只有不断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并大胆实践,才能适应课改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 (1)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图书.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变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像《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图书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我们广大教师都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多读一些真正提升教师自身内在修养的图书.新课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要求,教师必须随着新课程所建立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的变化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因此,广大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着作的学习.像各种教案、教参类的图书应该看,但不能依赖.有的教师看教案类图书,不是参考学习借鉴,而是图方便、照抄照搬,这不但不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反而有害.而像《专业: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样的图书会使教师受匪浅. (3)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从目前教师购书情况看,绝大部分是集体购买或由课题经费报销.影响教师个人出资购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现在学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缺乏教师业务理论学习用书的状况,的确应该尽早改善.切实加强图书馆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能扩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理论图书实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举. 3.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今天,教师的功能从传统的教给学生知识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使命.当代的教育科学表明,人类的知识不仅在不断分化,形成许多新的边缘学科,教育也跟科技一样,不仅各门学科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的立体网络,就是教育学和教学法体系本身也日益丰富,同一学科内各种流派林立,同一教学内容也因教法迥异而效果悬殊.为能够保证自己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教师就必须发挥群体优势,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以弥补个人智能的不足.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形象而生动地评述过群体优势: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不仅要求在教师同行中创造一种“文人相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好风气,还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大胆跨出校门,与科研部门、企业挂钩,在实践中搞科研、抓信息,使教师永远处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前沿,不断补充知识的新鲜血液.教师与社会发生横向的学术联系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教师在参与这些学术交流后可以及时地提高自身的智能和教学水平,把最新的学术及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克服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弊端. 在教师的生涯中真正令人遗憾的并不是教师“红烛”般的命运“照亮了学生,耗尽了自己的光焰”,从一个有高尚责任感的教师的角度来看,那正是对教师崇高精神的礼赞.真正令人感到遗憾的,常常是匆匆流逝的时间.教师的一生,都消耗在讲台前、学生的作业本上和备课的台灯下.难怪许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关键一环,集中到能否树立科学的时效观上.让每一个教师掌握时间的运筹学,花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智能上的较大发展,产生最大的效益来. (1)珍惜分秒时间.从教师的工作来看,其时间就更有价值,更应当珍惜.因为一位教师的一小时就是几十名学生的一小时,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漫不经心地白耗一小时,就等于剥夺了学生一个小时的黄金般的青春生命. (2)科学安排时间.教师的工作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就是星期六、星期天,有的教师也还要工作,莫说学习提高,就连锻炼、做家务和休息的时间也挤掉了,许多教师为此而苦恼.作为当代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应该是科学、健康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科学地分配时间,掌握时间的运筹学是其中的关键.我们可以按照科学的比例分配好一天中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锻炼和睡眠的时间,有计划调配一周乃至一月的活动,使之成为规律,不因工作繁忙而取消和不适当地压缩睡眠、锻炼,也不要过度消遣而偏废学习和工作. 4.自学反思培训,直击三大难题教师投身业务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举步维艰,经费紧缺、工作矛盾和与实践脱节这三大难题,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造成不少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部分教师学历、文凭与水平不一致,职称与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不符.因此,必须打破“进修为学历”、“进修必离职”的传统做法,把培训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过程中,使教师的培训基础化、全程化,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21世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课题进行的“自修——反思”培训,直击以上三大难题,实践证明是继续教育有效的培训形式.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是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在职培训,学校是培训的主阵地,教师是培训的主体,教师可以从自己最为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最感兴趣的专题入手,确立课题,自订培训目标、自修培训教程,并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随时随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在自察自省、自评、自己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教师互评、校长导评、专家审评,力求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 而培训者(培训机构、科研所)则要转变观念和角色,和中小学联合起来,走进学校,走进教师中间,参与到教师培训中,做培训的指导者、促进者、资源携带者,为教师提供随时性服务,强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学习者需要的基础上,学习活动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培训者将与被培训者共同成长.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其实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它面向全体教师,不必把教师集中到学校以外的某个培训机构,不受时间、地点、经费的限制,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进行反思性学习和培训;是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发展.其特点是每位教师都要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不良教育教学习惯以及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并解决面临的问题.

㈣ 如何抓好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

如何抓好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
一、备课
准备好上课的每一份教案,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扎实地予以落实。开学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备课应包括以下内容:
1、要备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注重接受式学习和体验(探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选择最佳的、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设计。有了这样的设计,教师走进课堂,才能任务明确,条理清晰,就会底气十足,胸有成竹,操纵自如,效率显见了。
2、要备学生实际。教师的备课要从备“教”向备“学”转变。要善于分析学情,要知道哪些内容学生已掌握了,哪些内容学生尚未掌握,哪些内容学生可通过自学掌握,哪些学习方式最适合本课的学习等等。这样的分析,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3、要备课前工作。上课之前,要求教师一定要调整好情绪,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诸如,提前几分钟到教室,调试好投影仪、倒好录音带、发放好练习本或学具等。这样才能保证不浪费学生的每一分钟学习时间。
开学初教务处要求教师备课教案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练习设计等主要环节。各备课组要以集体备课为抓手,要以每个教学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或一个教学内容)为例子,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开展集体备课,形成(电子教案)共案。然后教师个体根据共案的备课要求,实施备课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记录每课时的重点教学环节及课堂设问、课堂练习设计、板书设计等,以便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案的质量,为上好课作好准备。
本学期,学校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检查也作了改革。进一步增加了检查的密度,提高到每周一次,行政领导分学科检查,把预备到初三的同一学科统一在一起,相互比较,提高了检查的针对性,检查完后,由各检查人员及时与教师反馈。一个学期来,教师们在备课的认真程度上比以前有所提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备课有问题的教师,对其及时进行了引导,使其备课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二、上课
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战场。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充分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以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发展。为更好达到以上目标,对教师上课提出了以下要求:
(1)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循序渐进和优质高效相结合,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等教学原则,把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应有明确具体的目的要求,要努力完成大纲和教材规定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任务。
(3)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4)教学内容要科学严谨,不错不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难点突破得当。
(5)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6)课堂结构要有整体性和层次性。讲授和训练做到紧凑、有序、密度适中,效果好,效率高。
(7)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A、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教态自然。B、使用普通话,语言表达科学,准确生动;C、板书简明清晰,工整有序.
(8)讲解问题要思路清晰,逻辑条理;提问明确有启发性,注重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实验操作要规范、熟练,演示准确。能够熟练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9)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10)要求教师加强实验教学,按要求开足开齐课程。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成正比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力争体现“三优三多三活”:
三优即教得最优化,学得最优化,师生互动最优化;
三多即教师应多一点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多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多给学生一些信心和引领;
三活即学生上课思维活跃,交流活跃,气氛活跃。
本学期开始,校长室及董事会人员就深入课堂听课。并对每节课作了认真的评课,提出了改进意见,引导教师适应课堂,研究课堂。下半学期,学校还举行了教学比武活动,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展示和评选。以此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上课的质量。
三、作业
我们认为,多练不如精炼,多练不如巧练。要做到精炼与巧练,就要善于优化作业与练习,就得出好每一道题。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做到“三个善于”,把握好“三个度”,
“三个善于”即:
1、要善于设计作业和练习。要根据教学重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理解能力去设计作业和练习,既要有积累型的作业,又要有思考型的作业,还要有实践型的作业,更要有兴趣型的作业。
2、要善于筛选作业和练习。要求教师要从大量的作业练习题中,挑出最能反映本质的、最能促进思维的典型题目,让学生进行操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要善于布置作业和练习。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克服随意性,反对盲目性,减少重复性,杜绝惩罚性。教师要清楚所布置的作业到底要巩固什么,加强什么,拓展什么,延伸什么。这样才能在布置作业和练习时做到有的放矢,练出成效。
“三个度”即:
1、数量限度。要按照市教委的要求,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不使学生因为陷在作业堆里,而丧失做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降低学习兴趣。
2、时间跨度。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兼容性,既有刚学到的“新知”,也有已经学过的需要进一步巩固的“旧知”,两者要兼顾;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作业有限制,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
3、难易度要适当。作业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自信心丧失。
对于作业批改也要求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要有等级评定或分数,作文既要有眉批又要有尾批,其他学科提倡在作业本上写一些有启发性的批语,批语字迹工整,作业的批改记录也要分类清晰,材料详实。
教师要注重作业的反馈功能,及时批改作业,从中获得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问题,并及时向学生反馈,改善教学行为。采用要点指导和评语激励等作业批改方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施作业面批,并在作业面批过程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和个别学习辅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做到耐心、细致,挖掘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
学校对作业的检查,采取了分学科四个年级统一检查的方法,做到检查每门学科的每一样作业,检查时做好分析记录,并做好反馈工作。以便有问题的教师及时做出改进。
四、辅导
对于辅导,学校强调课前辅导、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三个方面。
课前辅导对学困生是非常有帮助,这样做能强调旧知和新知的连接;
课外辅导要求教师把时间、内容、目标告诉家长,况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个办法有利于家校的有效沟通,也有助于辅导的有效性。
五、考试
学校为了加强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考试命题由命题组统一命题,把关老师审核,专人负责保管。每次考试后进行质量分析会议,商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个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要更新教育观念,紧跟课程改革步伐,另一方面要狠抓教学常规五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