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脚手架梁基础钢筋怎么算
扩展阅读
国学经典文章怎么背诵 2025-01-20 03:47:17

脚手架梁基础钢筋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4-04-02 04:00:01

❶ 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工程量如何计算

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根据基础配筋图纸、所采用的图集、分布计算,也可以利用配筋软件计算,根据工程基础配筋预算单计算。

一、区分计算规则

1、根据现浇、预制构件分别进行计算,并考虑钢种和规格,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质量计算工程量,单位为吨。

2、计算时须考虑钢筋塔接长度,如未规定塔接长度,则已包括在钢筋损耗率之内注意不再单独计算塔接长度。

3、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按个进行计算。

二、预应力筋计算要求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须另行计算。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长度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共增加0.3m计算。

2、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自锚时应将长度增加0. 35m。

3、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时,如孔道长不超过20m,则计算时增加钢筋长度1m;如超过20m,则长度增加1.8m;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应将计算长度增加0. 35m。

三、弯钩长度

1、Ⅰ级钢筋末端设置大于90°弯钩时,圆弧弯曲直径应大于2.5倍钢筋直径,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3倍钢筋直径。

2、HRRB335级与HRB400级钢筋弯弧内径不小于4倍钢筋直径。

3、考虑弯起增加值,通过钢筋斜长与水平投影的差值进行计算。

四、箍筋长度

1、使用Ⅰ级钢筋或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弯曲直径不应大于受力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倍箍筋直径。

2、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其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计算时可按构件断面外周长加上增减值取值。

五、锚固修正

1、HRB335、HRB400及RRB400级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将其锚固长度乘以修正系数1.1;如有环氧树脂涂层,则乘以1.25。

2、如锚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3倍且设置箍筋时,修正系数可以取0.8,但须检验锚固长度是否小于250mm,并检验纵向受压筋锚固长度不小于受拉筋锚固长度的0.7倍。

(1)脚手架梁基础钢筋怎么算扩展阅读: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二、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三、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

❷ 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工程量是如何计算的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肆察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备雹纯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800mm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仿咐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二、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三)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三、柱
(一)、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
一、柱纵筋
1、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一、内筋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_Lae):梁高-保护层+12,5
直锚(_Lae):梁高-保护层
二、外筋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层}
柱顶部第一层:_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_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_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_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_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_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_1.5Lae
注意:在GGJ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_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_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_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_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V8.1中,处理同上。
四、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五章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❸ 基础圈梁钢筋怎么计算

在《全国造价师考试培训教材2003修订版》案例部分P53中,
圈梁钢筋长度是这样计算的: 主筋总长=(圈梁长+T形接头锚固长度*T形接头数)*主筋根数;
箍筋总长=(圈梁长/箍筋间距+内墙的道数)*每根箍筋长;
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❹ 梁.柱子的钢筋量怎么计算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❺ 基础拉梁如何手算配筋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
0.6%;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
计算公式:ρ=a(s)/a。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根据受力性质不同而含义不同,分别为:1.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筋和一侧纵向钢筋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2.
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❻ 基础中的承台和承台梁的钢筋量如何计算

承台:横向底筋长度=横向尺寸-保护层厚度(一般为4mm)

竖向底筋长度=竖向尺寸-保护层厚度(一般为4mm)。

承台底筋根数=(平面尺寸-保护层厚度)÷间距+1,如果带小数则直接向前进一位。

(钢筋长度×钢筋根数×单位重量)×承台个数=钢筋总重量

承台梁便是在承台为桩的时候,在桩口起的地梁,一般比承重梁配比高,结构要求高。它的作用是为了承受上面巨大的荷载,加强基础的整体性,承台一般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结构中。承台板便是在地梁之上的板,和周围的地面一体,上面素灰抹平。

(6)脚手架梁基础钢筋怎么算扩展阅读:

低桩承台一般埋在土中或部分埋进土中,高桩承台一般露出地面或水面。高桩承台由于具有一段自由长度,其周围无支撑体共同承受水平外力。基桩的受力情况极为不利。桩身内力和位移都比同样水平外力作用下低桩承台要大,其稳定性因而比低桩承台差。

修筑承台的围堰和基坑开挖应符合有关规定。搭设的操作平台及支撑系统应连接牢固,并能承受所有施工人员、机具和用料的重量。

在围堰内除土、吸泥或抽水时,应经常检查围堰稳定情况及围堰内冲刷情况,并有防止围堰倾斜的措施。

❼ 工程造价上基础的钢筋 要怎样算啊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
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
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第二节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暗拄与墙身相平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端拄突出墙,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第二节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2、箍筋
第一章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❽ 地梁基础钢筋如何算

①地梁是通长的梁,题目没有示出跨数、跨度、全长,怎能有详细计算及步骤? ②纵筋 共计8根HRB400的直径18mm,全长加两端锚固长再加搭接长,总长乘2.0=纵筋总重; ③构造腰筋 共计4根HRB400的直径16mm,全长加搭接长,总长,1.58=腰筋总重; ④箍筋 HPB300直径8mm,全长÷100+1=总个数,总个数×每个长×0.395=箍筋总重; ⑤拉钩 HPB300直径6mm,﹙全长÷300+1﹚×2=总个数,总个数×每个长×0.222=箍筋总重; ①②③④⑤重相加得钢筋总重量。

❾ 基础钢筋计算和对量及计算要点

一、基础钢筋计算和对量
1、独基的翻样和对量:
(1)当独基底板X向或Y向宽度=2.5M钢筋长度可减短10%,但对偏心基础某边自中心至基础边缘=1.25M时沿该方向钢筋长度=L-2*保护层。独基四周钢筋不缩减。
(2)当双柱独基和四柱独基柱距较大尚需在双柱间配置基础顶部钢筋或设置基础梁。
(3)柱截面内钢筋长度=净长+2*La;柱截面外钢筋长度=跨长+2*La.
双柱独基构造:
独基构造:
2、条基的计算和对量:
(1)双梁或双墙条基顶板尚需配置钢筋,锚固从梁内边缘起。
(2)当独基底板X向或Y向宽度>=2.5M钢筋长度可减短10%,但对偏心基础某边自中心至基础边缘=<1.25M时沿该方向钢筋长度=L-2*保护层。
(3)T和十字型条基布进1/4,L字条基满布。
(4)条基分布筋扣梁宽。
条基构造:
条基平面表示图:
3、承台及承台梁钢筋计算与对量:
(1)承台、承台梁钢筋弯折为10D.当桩内侧伸至端部直段长度>35D时不设变折。
(2)承台钢筋不缩短,长度为L-2*保护层。
(3)桩顶钢筋在承台内锚固长度为MAX(LAE,35*D)。
承台构造:
4、基础连梁的翻样与对量:
基础连梁有两种情况:
(1)一是不贯通基础,主筋在独基、条基和承台边缘开始锚固。
(2)二是贯通基础,纵筋在框架柱截面投影范围内锚固。
(3)贯通基础的连梁遇支座能通则通。
(4)一般来说:大支座不贯通,小支座贯通。
基础连梁的三种构造:
基础连梁贯通构造:
5、地框梁的翻样与对量:
地框梁是基础顶面以上室内地坪以下且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地下框架梁以下的柱称地下框架柱。
有地框梁时柱加密从基础顶面至地框梁顶以上Hn/3 (柱净高/3)。
有地框梁时柱加密情况:
地框梁钢筋构造
(1)地框梁钢筋支座负筋与楼层框架梁不同:L=Ln1/3+Hc+Ln2/3.
(2)其余钢筋构造同楼层框架梁。
6、平板式筏基钢筋计算
基础纵向钢筋构造:
基础梁钢筋计算注意:当底部贯通筋出现不同配置的纵筋时配置较大一跨的底部纵筋须延伸至毗邻跨配置较小的跨中1/3连接区域。
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
基础梁负筋计算:
(1)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 max(1/3 Lo,a)*2
(2)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有外伸=max(1/3 Lo,a)+L-保护层+12*D;无外伸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
(3)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取值:基础主梁a=1.2La+Hb+0.5Hc;基础次梁a=1.2La+Hb+0.5Bb
基础梁钢筋计算:
基础主梁侧面构造钢筋计算:
基础主梁箍筋设置范围:
基础主次梁端部外伸构造:
(1)梁上部第一排与下部底排纵筋伸至外伸边缘弯折,其弯折长度为12*d;
(2)上部第二排纵筋伸入边柱或角柱内弯折12*d;
(3)下部非底排纵筋伸至外伸边缘截断;
基础主梁端部无外伸构造:
(1)端部无外伸构造中基础梁底部与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成对连通
(2)底部或顶部多出的纵筋伸至基础梁端部弯折,其弯折长度为15*d;
(3)端部无外伸构造中基础梁底部与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可采用通长钢筋,或将底部与基部钢筋对焊连接后弯折成型),并向跨内延伸或在跨内支付宝区域连接,成对连通后,底部或顶部多出钢筋按下图构造。
基础次梁无外伸时构造:
(1)下部钢筋锚入基础主梁内la,当无法直锚时弯折;
(2)上部钢筋锚入基础主梁内为:max(12*d,bb/2);
(3)基础次梁端部第一道箍筋距基础主梁边50开始布置;
梁板式筏形基础无外伸构造:
(1)上部纵筋锚入基础梁内为:max(12*d,梁宽/2)
(2)下部纵筋伸至基础梁边缘弯折,弯折为15*d
平板式筏形基础无外伸构造:
(1)上部纵筋伸至基础边缘弯折,且总锚长≥la,弯折长度≥15*d
(2)下部纵筋伸至基础边缘弯折,其弯折长度max(1.7*Lae,h-bhc)
平板式筏基钢筋计算筏板边缘侧面封边构造:
梁标高变化时构造节点:
(1)上部第一排钢筋的锚固为:hc+c(高差)+La,其弯折长度为:c(高差)+ La
(2)上部第二排纵筋伸至对边,总锚长>la,当直锚(hc-bhc)≥la时,可不设弯勾;
(3)下部第一排纵筋应伸至低标高较高处的梁内满足la;其锚固长度为:hc-bhc+斜长+La,弯折长度为:Lw=斜长+La
两边梁宽不同构造:
(1)宽出部位的上下第一排纵筋成对连通配置;
(2)宽出部位的上下第二排纵筋伸至对边,总锚长≥la,当直锚≥la时,可不设弯勾;
二、基础计算要点
1、基础梁外伸时钢筋弯折长度为12D,无外伸时为梁高1/2,多出部分钢筋弯折长度为15D。
2、高低基础梁低跨钢筋伸入高跨内Lae。
3、基础梁底部负弯矩钢筋自柱中心线向跨内延伸的长度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宽。
4、基础次梁无外伸时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基础主梁)内为>=12D且>=支座宽1/2.基础次梁下部钢筋>=LA,外伸时上下部钢筋弯折12D。
5、梁板式筏形基础外伸时底板上部钢筋和中部钢筋>=12D且到梁中心线,下部钢筋伸到梁箍筋内侧+弯折15D。
6、平板式筏板外伸时上下钢筋弯折12D,U型封边筋长度:筏板厚-2*保护层+2*12D.交错封边纵筋弯折长度:板厚1/2-保护层+75。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