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问下大家,你们公立学校孩子初二除了书本费以外,和书本配套的基础训练要钱吗大概多少钱!!谢谢
公立学校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书本是不收费的,主要包括课本,不包括练习册和课外读物等等。
不知道你是哪里,但是大致在一两百元,所有要交的钱一般不会超过六百。
额外的买的教辅书籍这样的不少。
抛砖引玉,给题主一个参考。
B. 八年级上册大象出版社基础训练物理练习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振动2.物质介质3.介质传声不能4.波声波
5.介质的种类温度340m/s6.振动空气和水7.振动空气
8.17009.A10.C11.C12.振动13.强声空气
14.(1)振动(2)大于(3)真空不能传声15.振动16.振动空气
17.C18.B19.A
20.实验器材:音叉、铁架台、乒乓球、细线;设计实验:将乒乓球用细线悬吊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实验现象:乒乓球明显地跳动起来;结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总结:音叉的微小振动小球明显地跳动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高低高低2.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赫兹(Hz)
3. 20~20000高于20000Hz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
4.大小大小5.材料结构
6.大响度大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7.超声波超声波加湿器、声呐(答案合理即可)8.振动低9.B
10.C11.C12.空气音色13.响度真空不能传声14.音色
15.次声波16.低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17.D18.B19.B
20.音调变高暖水壶的玻璃振动产生的;等等。
21.(1)ABCADF801.02(2)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
22.金属汤匙碰撞石块时振动会产生声音,第一次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到达耳膜引起听觉,第二次声音通过细绳传到人耳侧的骨头上,声音由骨头到达听觉神经,听起来声音比第一次大,因而,小明的实验可以告诉我们: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固体传播;③人耳可以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④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第3节声的利用
1.信息能量2.声呐探测B超诊断(答案合理即可)
3.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体外碎石(答案合理即可)4.听信息
5.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6.振动能量
7.诊断疾病检测零件内部是否有裂纹清洗物体8.A9.A
10.信息响度解析:在放置“动力之源”的大厅天花板上,绕金属球一圈有8个话筒,从8个方向“收听”观众的呼喊。一台计算机(服务器)分析这8个声音的分贝,然后“指挥”安装在金属球悬挂绳索的“黑盒子”——一个传动装置在摆动方向上作出反应。同时,通过另外的计算机控制,球上的视频展示也会随声音而变。也就是说,金属球转动能量的来源并非来自观众声音能量,观众的声音只是控制球的摆动方向和幅度及灯光的亮度颜色。1
1.人耳听不到12.D13.A14.B
15.(1)发现蜡烛火苗跳动。(2)薄膜发声时,声波的能量通过空气传递,能将蜡烛吹灭。
16.(1)用超声波(声呐)。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2)远处的风暴产生次声波,次声波传播速度比风浪速度快得多,引起气球的振动,因而被人察觉到。
17.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在高声喊叫的同时,也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了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振动,这样会有引发雪崩的危险。
18.略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
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3.分贝(dB)为单位
4.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5.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6.声源7.分贝30~409070508.B9.B10.B
11.开放性习题,答案合理即可。12.分贝(dB)13.振动空气噪声
14.噪声响度大音色15.B16.C17.A18.C
19.机械闹钟B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20.启动一辆汽车,在它正常工作时,听着它工作时的噪声逐渐后退,直到听不到为止,记下后退的位置。启动另一辆汽车,也在它正常工作时,听着它工作时的噪声逐渐后退,直到听不到为止,也记下后退的位置。比较两次后退的位置,距离较近的那次的汽车工作时噪声较小。
21.当声波遇到墙壁上的楔形海绵时,会在这些凸起之间不断反射,越“钻”越深,声波被大量地吸收,减小了录音棚内的噪声。
章末小结
1.B2.D3.响度音调音色4.C5.C6.C
7.鼓发声时,鼓面在振动空气 8.dB响度9.甲 乙甲丙
10.B11.D12.B13.B
14.(1)比较听不到声音时人到盒子的距离(2)电铃的响度;听声音的人;包电子铃的厚度;放在盒中的位置;等等
15.(1)固体能够传声(2)金属的传声性能优于棉线(3)棉线停止振动(4)①a、d②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③没有保持琴弦的材料相同,存在多个变量或没有控制变量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液体的热胀冷缩
2.摄氏冰水混合物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1
3. 35℃~42℃0.1℃
4. 37℃三十七摄氏度
5.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6.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7.量程分度值若低于最小刻度线则无法读数,高于最高刻度线温度计会损坏,不能及时读数
8.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9. 7.5℃9℃18℃-4℃
10.A: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B:正确C: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D: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11.BAFCDE
12.乙缩口39.5
13. 3014.D15.A
16.A解析: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在受冷收缩时,在缩口处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所以,大家可以认为,体温计的示数只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17.D18.B
19.(1)热水质量(2)203952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好(3)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0. 35℃56℃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1.固态液态气态2.物态变化
3.固态液态液态固态4.凝固熔化5.00相同的
6.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7.(1)乙好,乙装置海波受热均匀(2)为了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3)48吸收保持不变28.不熔化熔点吸热9. 70BC10.B11.A12.(1)10(2)48(3)10(4)4(5)22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开始计时的初温是10℃,在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吸热了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熔点48℃,熔化时间从第4min到第14min共10min;晶体完全熔化后,又加热了4min,温度又升高到70℃。13.A固液共存14.A15.C
16.C17.C18.D19.B20.D
21.(1)C、B、A(2)如右图所示。(3)4(4)较小解析:(1)三个固定支架的安装顺序:先是石棉网,再是固定试管夹,最后是固定温度计。(2)用描点法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3)温度计的读数为4℃,不需要估读。(4)较小的冰块,易均匀受热,测得的实验数据较准确。
第2课时
1.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2.温度达到熔点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向外界放出热量3.吸热升高放热下降
4.熔点凝固点相同5.吸放
6.①海波②玻璃③是④是⑤不变⑥升高⑦有⑧无
7.放热8.非晶体9.D10.D11.C
12.液固固液混合13.非晶体
14.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等。只要合理均可)
15.凝固点较低(或凝固点低于零下5摄氏度)解析:冬天温度较低,如果用水的话,结成了冰就不能循环,起不到散热的作用了。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在很低的温度下却可以循环散热,说明混合物仍然是液体,并没有凝固,从而推断出此种混合液具有较低的凝固点。16.C17.C
18.A解析:“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可以理解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雪可以在低于0 ℃的时候熔化。该熔雪办法主要用了盐水比水的熔点低的特点。
19.C
20.(1)如图所示
(2)-6固(3)低(4)升高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1.液气吸收蒸发沸腾2.汽化不变沸点3.达到沸点继续吸热4.高高压锅5.100℃6.B7.C8.C
9.C10.D11.(1)注入的水温度太低(或水太多,火太弱)(2)如下图所示。
(3)100(4)(b)(a)12.高沸点
13.(1)100等于(2)20(3)刚开始升温快,后来升温慢14.D
15.D16.D17.C
18.减少水的质量(或用热水等)①密闭容器并抽气②密闭后再将烧瓶倒置,并向烧瓶上倒冷水
19.(1)B(2)98(3)①沸腾是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液体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③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④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烧水的时候,水不断从纸盒上吸收热量,即使烧开后,水的温度也保持沸点不变,从而使纸的温度不致超过183℃。所以水沸腾时纸盒不会烧着。
第2课时
1.一定内部任何液体表面2.高大快3.气态液态放出4.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常温压缩体积5.水蒸气液化6.B
7.A8.C9.A10.液化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11.液化
12.汽化液化13.汽化液化
14.(1) 加快水分的蒸发(2)保持沙子的湿润,使蒸发持续进行15.B
16.D17.B18.C19.B20.C
21.(1)表面积大小(2)A、C(3)表面积不正确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才有比较的意义(研究多个量间的关系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第4节升华和凝华
1.气态吸热2.固态放热3.D4.C5.(1)升华(2)熔化(3)汽化(蒸发)(4)液化6.升华凝华7.升华凝华熔化8.C
9.C10.D11.升华凝华
12.加热时萘吸热升华,停止加热后,萘放热凝华,附着在树枝上
13.凝华14.A
15.B解析:一般情况下,比较蓬松的霜、雪、雾凇、玻璃上的窗花等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因为水蒸气放热凝华成冰时不会结合得太紧密。但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冰,肯定结合得很坚实,故选B。16.D
17.D解析:大家可能会认为“白气”是水蒸气,其实我们是看不见水蒸气的,比如夏天室内空气中有很多水蒸气,但是我们看不见。凡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大量的小水滴。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无数个小水滴(即“白气”)。故选D。18.B19.C
20.(1)凝华0吸收(2)蒸发渗漏(3)升华吸收
章末小结
1.吸液化2.凝华放出凝固3.A
4.(1)秒表(2)98图略(3)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5.(1)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2)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3)A(4)从图象看出,第1分钟内的冰和第5分钟内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二者质量相等,但冰升高的温度高。
6.温室升华蒸发7.液化放8.降低9.汽化、液化10.B
11.D12.D13.C
14.(1)96(2)98低于(3)B(4)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5)适当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子;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等。
15.(1)液体的温度(2)甲、乙(3)不正确(4)正确、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1.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萤火虫、水母蜡烛、霓虹灯、电灯
2.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3.均匀介质中直线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答案合理即可)
5. 3×108快6.①④⑦⑩②③⑤⑥⑧
7.一叶障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8. 3×108慢400009.B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