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筏形的基础构造
1、高层建筑的平板式筏基,筏板伸出墙柱外缘的宽度不宜大于2.0m;对梁板式筏基,筏板伸出基础梁外缘的宽度,在基础纵向不宜大于0.8m,横向不宜大于1.2m.多层建筑的墙下筏基,筏板悬挑墙外的长度,从轴线起算横向不宜大于1.5m,纵向不宜大于1.0m。
2、筏板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等厚度或变厚度。对于高层建筑,平板式筏基的板厚不宜小于400mm;梁板式的板厚应不小于300m,且板厚与板格的最小跨度之比不宜小于1/20.多层建筑筏基的板厚可适当减小,其中墙下筏基的板厚不扰掘得小于200mm。
3、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基均可用作柱下和墙下基础。梁板式筏基的梁可以增大基础自身的刚度,当需使筏板顶面保持为平面时,基础梁可从板底向下伸出,墙下筏板也可在其厚度内设置暗梁。
4、若筏基内力用后面所述的倒楼盖法求得,其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述规定: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钢筋及梁板式筏基筏板纵横方向的支座钢筋(指柱下、基础梁及剪力墙处板底的钢筋),均应有1/3-1/2贯通全跨,且其配筋率应不小于0.15%。
5、对肋梁不外伸的双向外伸悬挑板,其转角部分最好切角,并在板底布置辐射状、直径与边跨的受力钢筋相同、内锚长度大于外伸长度且大于混凝土受拉锚固长度的附加钢筋,其外端最大间距不大于200mm.平板式筏基两种板带顶部的钢筋和拿李让梁板式筏基跨中的钢筋都应按实际配筋全部连通。
6、筏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高层建筑应不低于C30,多消局层建筑的墙下筏基可采用C20.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室筏基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高水头与混凝土厚度之比确定,且不应低于0.6MPa.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② 筏板基础的做法
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及其荷载的分布等因素确定。
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可根据受冲切承载力计算确定,板厚不宜小于400mm。筏形基础的钢筋间距不应小于150mm,宜为200~30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采用双向钢筋网片配置在板的顶面和底面。
③ 筏板基础怎么施工
1、在筏板基础的平面布置时,尽量使建筑物重心与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边缘宜外挑,挑出宽度应由地基条件、建筑物场地条件、柱距及柱荷载大小、使地基反力与建筑物重心重合或尽量减少偏心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挑出宽度为边跨柱距的1/4~1/3。
2、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同时要满足抗渗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载较大时,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设置暗梁且配置抗冲切箍筋,来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数柱而将整个筏板加厚。除强度验算控制外,还要求筏板基础有较强的整体刚度。
一般经验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楼层数估算,每层约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楼地上21层,筏板厚度为1100mm;部分轴力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为1600mm。
(3)筏形基础如何做扩展阅读
筏板基础应用范围
建筑物采用何种基础型式,与地基土类别及土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工程设计中,常遇到这样的地质情况,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软岩层,因此,有可能采用天然地基。
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
筏板基础主要构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④ 筏板基础施工流程
筏板基础施工流程
地坑开挖,如有地下水,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以下部位,保持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土方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
基坑土方开挖注意保持基坑底上的原状结构,如采用机械开挖时,基坑底面以上20~40㎝厚的土层,应采用人工清除,避免超挖或破坏基土。如局部有软弱土层或超挖,应进行换填,并夯实。基坑开挖应连续进行,如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应在基底以上留置150~200㎜一层不挖,待下道工序施工时再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以免基土被扰动。
当筏板基础长度很长(40m以上)时,应考虑在中部适当部位留设贯通后浇缝带,以避免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和便于进行施工分段流水作业;对超厚的筏形基础,应考虑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浇筑入模温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现过大温度收缩应力,导致基础底板裂缝。
混凝土浇筑,应先清除地基或垫层上淤泥和垃圾,基坑内不得存有积水;木模应浇水湿润,板缝和孔洞应予堵严。
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使用串筒、溜槽(管),以防离析,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每层厚度为250~300㎜。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钢筋、预埋铁件、预留孔洞和管道有无走动情况,发现变形或位移时,应停止浇筑,在混凝土初凝前处理完后,再继续浇筑。
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应用木抹子搓平或用铁抹子压光。
基础浇筑完毕,表面应覆盖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必要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并防止浸泡地基。
在基础底板上埋设好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分析,作好记录。
⑤ 高层建筑的筏形基础要怎样构造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的构造要求如下:(1)筏形基础平面尺寸。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布置、地下结构底层平面以及荷载分布等因素按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需要扩大筏形基础底板面积时,扩大位置宜优先考虑在建筑物的宽度方向。对基础梁外伸的梁板式筏形基础,筏形基础底板挑出的长度,从基础梁外皮起算横向不宜大于1200mm,纵向不宜大于800mm;对平板式筏形基础,其挑出长度从柱外皮起算横向不宜大于1000mm,纵向不宜大于600mm。
(2)筏形基础的板厚。平板式按受冲切承载力验算确定,可按楼层层数*每层50mm设定,但不应小于400mm。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的厚度按受冲切和受剪力承载力验算确定,且不应小于300mm,其厚度还不宜小于计算区域内最小板跨的1/12.,而肋的高度宜大于或等于柱距的1/6对12层以上建筑物的梁板式筏形基础,其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14,且板厚不应小于400mm。
(3)筏形基础混凝土。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与防渗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选用,但不应小于0.6MPa。对重要建筑,宜采用自防水并设置架空排水层。
(4)筏形基础的地下室。采用筏形基础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宜小于200mm。墙的截面设计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还应考虑变形、抗裂及外墙防渗等要求。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钢筋不宜采用光圆钢筋,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竖向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5)筏板钢筋。筏板配筋率一般在0.5%~1%为宜。当板厚度小于300mm时,单层配筋;板厚度等于或大于300mm时,双层配筋。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为100~200mm,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5mm。筏板的分布钢筋,直径取8mm、10mm,间距为.00~3.00mm。筏板配筋不宜粗而疏,以有利于发挥薄板的抗弯和抗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