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柱下独立基础的高度如何确定
确定柱下独立基础的高度需要综合考虑构造及受力两方面的因素。
1、构造要求
(1)柱下锥形独立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且每个方向的坡度不宜大于1:3。
(2)柱下阶梯型独立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mm~500mm。
(3)柱下独立基础的高度需要满足上部柱子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一、二级抗震的柱子,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laE=1.15la;三级抗震的柱子,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laE=1.05la;四级抗震的柱子,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laE=la。其中,la为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4)当基础的高度小于la(laE)时,应保证基础的高度能够满足柱子纵向钢筋直锚长度20d,d为柱子纵向钢筋直径。
2、受力要求
(1)柱下独立基础高度满足抗冲切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范书籍《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2.1条、8.2.2条、8.2.7条、8.2.8条、8.2.9条。
② 基础埋深和基础高度都是怎么确定的
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基础高度主要由抗冲切要求确定,同时考虑柱纵筋的锚固和其它构造要求。
基础埋深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计算,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2)如何判断基础高度扩展阅读
在选择持力层和基础埋深时,应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等资料。针对工程中常遇到的四种土层分布情况,说明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在地基受力范围内,自上而下都是良好土层。这时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
(2)自上而下都是软弱土层。如果地基承载力或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考虑采用连续基础、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选择哪种方案需要从安全可靠、施工难易、造价高低等方面综合考虑。
(3)上部为软弱土层而下部为良好土层。此时,持力层的选择取决于上部软弱土层的厚度。若小于2m,应选取下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
(4)上部为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或6层以下的住宅,宜选择上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方案。
当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时,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埋深。为保证基础的整体性,墙下无筋基础应沿倾斜方向做成台阶形,并由深到浅逐渐过渡。
③ 请问基础层层高如何确定
确定方法:有地下室时从地下室底板标高到基础底垫层标高的距离,无地下室时从±0.00到基础底垫层标高的距离。 基础的柱最好从上层中复制下来,标高、高度去默认值。
基础层层高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为了方便布置砖基础和满足竖向构件的工程量计算,可以按如下要点检验基础层层高:
第一:先按墙或柱的标高定义楼层,首先满足竖向结构要求,然后根据首层的底标高和基础的顶标高来确定基础层高度。
第二:如果是砖混结构,可按正负0到基础底标高来确定基础层的层高,目的是为更方便布置砖基础。
(3)如何判断基础高度扩展阅读:
楼面层高
楼面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楼面,或二层楼面至地面,或楼面至屋顶面结构层的垂直距离。
楼板面至屋顶面的垂直高度也包括楼板面至房屋顶平台面的高度,但房屋顶面或平台面都不应包括隔热层的高度。楼面或地面也不应包括装饰层的厚度,例如用于装饰而铺设的木地板、塑胶地板、瓷砖、石材板料等块料面层的装饰厚度。
我们所指的层高一般均指的是楼面层高,这种层高的定义和解释已得到了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细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以求得共识。
结构层高
在有些学术着作和文件中,也有提出使用结构层高的问题。结构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结构层层面的垂直距离。
房屋建成以后,房屋各层的结构层层面已被上层构造层层面所埋盖,这对实测和以后复测或检测都很困难;另外结构面是一个粗糙的不平表面,无法进行更为精确的测量。所以以房屋的结构层层面作为测量的参照面尽管也是科学和可行的,但困难较多,而且也不适用于更为精密的测量,因此很少用于房产测量。
中线层高
中线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层厚中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线层高的根据尚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房产测量规范》中计算房屋建筑面积采用中线尺寸而仿效之,不得而知。
楼板层、屋顶层都可根据层的厚度找到层厚的中线尺寸,测量参照面也存在;但地面之底层的中线位置却很难找到,是一不定值,需要另行进行专门的定义。所以以中线尺寸来定义层高是不可取的。
净高
根据上述层高的定义,有些建筑物就无法测量出层高,例如地下室的入口处、窑洞等建筑物就测不出层高。为了保证人民最基本的活动空间,建筑物空间的高度应使用净高这一标准取代层高标准,这已达成共识,净高标准的要求在全国也应该统一。
测量
房屋的层高已定义为:房屋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至地面、或楼面至屋顶面的垂直距离,即房屋层高测量的参照面选择的是楼面、地面和屋顶面。房产测量的参照面对测量的实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房产测量的成果和房产测量结果的公正性。
作为房产测量的参照面应具备以下几个最基本的条件:这个面应该是永久性的、稳定不变的,是可以用数学模型描述的,测量的结果是可以恢复的。
④ 砖基础高度怎么确定
问题一:怎么算砖基础的高度 基础埋深深度是根据上面传递颤御下的总荷载计算出耒的,根据你画的条基,应该从条基面(一1,40O,开始朝上{到O,00(包括防潮钢砼)的。
问题二:如图,如何确定砖基础高度? 砖基础是从"正负0.000"以下算? 还是从"室外设计地坪"以下算起? 基础与墙、柱使用同一材料的,以设计室内地坪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所以,是0.000
问题三:为什么算砖基础工程量的高度是从室内地面到垫层上 答:“砖基础”即等高或等差的大放脚应砌在垫层上面。而不是“垫层地下”。若垫层上面基础中设有地梁(也不是过梁)这时砖基础应砌在地梁上。
问题四: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10分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1.砖基础工程量包括的范围
条形砖基础工程量为基础墙体积与大放脚体积之和。
砖柱独立砖基础工程量为基础部分柱身体积与大放脚体积之和。
2.工程量计算方法
(1)砖墙砖基础
计算公式: 砖基础工程量=砖基础长度×砖基础断面面积
1)砖基础长度的确定。
外墙砖基础按外墙中心线长度;内墙砖基础按内墙净长线计算。遇有偏轴线时,应将轴线移为中心线计算。
2)砖基础断面面积确定。
砖基础断面面积=基础墙厚度×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断面积 或
砖基础断面面积=基础墙厚度×(基础高度+大放脚折加高度)
3)大放脚折算断面积。
砖基础大放脚分为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等高式放脚,每步放脚层数相等,高度为126mm(两皮茄禅岩砖加两灰缝);每步放脚宽度相等,为62.5mm(一砖长加一灰缝的1M4),其大放脚折算断面积为A、B两部分叠加为矩形的面积。
不等高放脚,每步放脚高度不等,为63mm与126mm互相交替间隔放脚,每步放脚宽度相等,为62.5mm;其大放脚折算断面积为A、B两部分叠加为矩形的面积.?
4)大放脚折加高度。
大放脚折加高度是指砖基础大放脚部分断面面积折算为和基础墙等厚的墙高度,即:
5)基础大放脚折加高度及断面面积,可按表查取。
在计算时应注意,设计图纸中,往往习惯以60mm或120mm标注大放脚的放出高度及放出宽度,工程量计算时,均按表计算。当设计图纸中的不等高大放脚为非标准63mm与126mm互相交替间隔放脚时,亦可按前面讲述的每层放高、放宽数据,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计算大放脚断面面积。
在工程量计算时,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嵌入基础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层等所占的体积不予扣除,但靠墙暖气沟的挑砖亦不增加;穿过墙基的孔洞,其洞口面积每个在0.3m3以上的洞口应予以扣除,其洞口上的混凝土过梁或砖平碹亦应另列项目计算。
3.砖柱砖基础
(1)矩形砖柱柱基计算袭局公式:
V矩=A×B×H+V放
式中,V矩一一矩形砖柱砖基础工程量(m3);
A、B一一矩形砖柱截面的长、宽尺寸(m);
H一一矩形砖柱砖基础高度。自矩形砖柱砖基础大放脚底面至砖基础顶面(即分界面)的高度(m);
V放一一矩形砖柱柱基大放脚折算体积(m3),查表7―4或7―5得到。
(2)砖圆柱柱基计算公式:
V圆=лD2×H1+D2×H2+V放
式中,V圆一一砖圆柱砖基础工程量(m3);
D一一砖圆柱直径(m);
H1――砖圆柱自大放脚上面至基础顶面(即分界面)的高度(m);
H2――大放脚的总高度,按各阶高度的标准值计算(m);
V放一一矩形砖柱柱基大放脚折算体积,查表得到。
4,例子
基础平面示意图
基础剖面示意图
【解】
(1)定额工程量砖基础工程量计算如下:
V=砖基础断面面积×(外墙中心线长度+内墙净长度)V=[0.72×0.5+(0.72-0.24)×0.5+0.24×0.5]×[(12+6)×2+5.76]m3=30.07m3套用基础定额4-1。
(2)清单工程量计算方法同定额工程量。
础单工程量计算见表。
...>>
问题五:想问下这砖基础的高度0.5是从哪看的 你所问的砖基础的高度在你所提供的三张照片中都看不到!你再仔细找找看,其他地方应该有砖基础的详图才对。
希望能帮到你。
⑤ 电气图纸上怎么看基础层多高
根据标高看基础层有多高。
标高表示建筑物各部分的高度,是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标高的零点)的竖向高度,是竖向定位的依据。 在施工图中经常有一个小小的直角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尖端或向上或向下,这是标高的符号。
⑥ 基础高度如何确定
问题一:基础设计中基础高度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5分 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基础高度是指基础本身的垂直距离(厚度).
一般基础的埋深和基底宽度的确定都要根据地勘报告和上部结构的荷载来定。基础埋深的大小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及造价的高低。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主要影响因素有: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足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应随建筑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基础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力的要求。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应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设置在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
存在地下水时,如粘性土遇水后,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使土的承载力下降。含有侵蚀性物质的地下水,对基础将产生腐蚀。
问题二:基础高度从哪里算起 3.8-3.2=0.6,基础高度不是800么
具体图形见附件
问题三:基础高度怎么确定,包括垫层的高度吗? 设计标高基础,包括垫层
问题四:基础连梁的高度如何确定呢? 这个高度的确定,地基与基础规范上面有要求。看一下规范吧。记得是跨度的1/6。
问题五:扩展基础的基础高度如何确定? 从受力和传力的角度考虑,由于土壤单位面积的承载能力小,上部结构通过基础将其荷载传给地基时,只有将基础地面积不断扩大,才能适应地基的受力要求,根据试验得知,上部结构(墙或柱)在基础中传递压力是沿一定角度分布的,这个传力角度称压力分布角,或称刚性角,由于刚性材料抗压能力强,抗拉能力差,因此,压力分布角只能在材料的抗压范围内控制。如果基础底面宽度超过控制范围,致使刚性角扩大,这时,基础会因受拉而破坏。所以,刚性基础底面宽度的增大要受到刚性角的限制。
问题六:独立基础高度怎么确定 但他姆磁w
问题七:基础高度从哪开始算 5分 独立基础高度从垫层上皮标高(就是-1.5)算到基础顶标高(-0.9),所以基础高0.6m
问题八:图纸中没有基础高度的标高时,该怎样确定基础的高度 肯定有,仔细找,如真没有,就问设计师
问题九:柱下独立基础的高度如何确定? 按基础变截面处的抗冲切验算确定。
问题十:如何确定基础的高度? 10分 你没仔细看计算规则吧,
(1)有肋带形混凝土基础,其肋高与肋宽之比在4:1以内的按有肋带形基础计算,超过4:1时,基础底按板式基础计算,以上部分按墙计算。
那就是高宽比超过4:1,你最好吧你施工图截图发来。
⑦ 基础层层高如何确定
有地下室时从地下室底板标高到基础底垫层标高的距离,无地下室时从±0.00到基础底垫层标高的距离。 基础的柱最好从上层中复制下来,标高、高度去默认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