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零基础怎么学习中医基础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零基础怎么学习中医基础

发布时间: 2023-09-04 11:32:31

㈠ 学中医如何入门

1.启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步首先要勾起兴趣,由一些比较有趣的中医故事入门。

一来提高兴趣,

二来接触一些中医基本知识。

推荐的有罗达伦的《古代的中医》等着作,任之堂的《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等着作,经过这些你一般能掌握一些小偏方,悟性高的还能初步会一些脉诊,可以帮你的家人解决一些小问题,有时候还可以装个B,满足你的虚荣感。但切记别去到处乱开药,你还没那个本事。

2.入门:有了兴趣后就要开始正规打基础了。


这个阶段会有点痛苦枯燥,很多需要记忆,但有了前面的兴趣和一定基础,应该是可以坚持下来。

这个阶段教材应该还是以现代文的为主,推荐《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思考中医》,郝万山的《伤寒论讲义》等。这阶段主要是打基础,五脏六腑,几种基本学说,常用中药的药性都背不下来、理解不了就别学中医了。

3.提高:这个阶段要开始逐渐加深理解了。

基础打的好不好看前2个阶段,从这个阶段就开始升华了。

需要看的是:《圆运动的古代中医学》。这本书很重要,为什么,这个是一个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承上启下的指示灯,非常非常重要。

学完这本书,学什么,学《梅花易数》,什么!算命书?对,就是他,上面有位知友说学《滴天髓》,结果还被人笑话了,笑话他的那个人绝对不懂中医。

我要说句公道话,学《滴天髓》也没错,为何?中医的根在“易”,易没学懂,中医任督二脉打不通,永远落在“技”的末梢,学不会变通。

学《梅花易数》或者《滴天髓》都是一个目的,把“易”学明白了,所谓“医易同源”就在于此。把“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学明白了,中医的思维你就学会了。

学完后再学黄元御的着作《四圣心源》《四圣悬殊》《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等等,有着黄老前辈的指点,看《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这些经典才能事半功倍,靠自己单独看这些经典。

要悟透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大量时间和极高的悟性和毅力,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古中医一脉,就在于此。所以理论的高度,就在于这个阶段你能吃透多少。这一阶段,也是学中医最重要的阶段。

4.实践:

其实实践是一直伴随在学习中的,学了脉学,就多去把脉,看到家人有不舒服,就试着用中医去分析下,这样很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前面的理论吃透后,后面就要看大量医案了,医案的着作很多,很多名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看他们的医案能学到不少,开阔见识,

㈡ 零基础 想学中医应该如何入门

帮忙点个采纳,谢谢!
第一:基础阶段。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4《中医方剂学》5《中医内科学》6《中医妇科学》7《针灸学》
上面除《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之外,都是中医学教材,要买第五版教材,80年代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最好(绿色封面),如果找不到,就用6版教材(黄色封面,人民卫生出版社)。照顺序学完上面7本书,基本可以学会解决一些常见病。学习时,遇到某些不懂的问题不要死抠,暂时放过,等到7本书看完,某些问题自然可以前后贯通。要尽快粗略看完一遍,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整体的中医观。接着比较详细地再按顺序看第二遍,精读第三遍。
第二:提高阶段。
1、《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录音讲稿)》,2《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录音讲稿)》3刘景源《温病条辨》讲稿,4王洪图主编《内经选读》
自学中医,最忌贪求怪异,否则容易误入歧途,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个人认为并不适于初学。
《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介绍了很多老一辈名中医的成才经历,大家不妨看看,可以受到很多启发。

学完这些,可以去看看四大经典了。四大经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二说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㈢ 中医零基础者怎样学好中医

先学习基础理论,解剖学,再学习生理学、中医诊断学、诊断学·、中药学、药理学、方剂学;然后学习伤寒论、温病学,再回来学习中医内科学、内科学和其它学科,学好外科学、再学习针灸学、推拿学。

㈣ 如何自学中医

首先,当然是需要读书,而且是很多书。

中医的经典书籍:《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但是,划重点,这四大经典对于初学者其实不是特别友好,在这里给大家另外推荐几本书:

《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着,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都是干货。

《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着作。

此外,还有很多比较好的书籍,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学医先学药,中药很重要,看病先辩证,诊断有疗效。切不要贪图经典玄幻,或者急功近利,而把最重要的大饼丢弃了。作为入门级别,这些书看完看懂,已经很好的造诣。

㈤ 零基础学中医应该从哪里开始

1、最开始零基础时很难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书迷惑的眼花缭乱,此时不要乱买乱看,从教材入手。先看《中医基础理论》,认真看书学习,不懂得可以请教周围中医师,或者网上搜索。此书为一切之基础,要懂:阴阳、五行、气血、脏腑、经络。此为中医学路之基石。

2、中医基础理论了解过后去看《中医诊断学》。学习诊断学的秘诀就是可以不太理解结合实际情况如何,但是一定要看懂。了解“四诊”“八纲”“六淫”之类的一切关键内容。要有自己的理解,学习此段后能做到按照书中内容讲解至无误就算小成了。

3、当进入到第三阶段推荐针灸。可以先从《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开始入手。当你有一些基础后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一类的古书就便于理解了。也可以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

4、当你进入到这四环节的时候,你要想继续精深,去找一位医师(名师)要学会跟师学习,才能更加充分学习到诊断与施治。

5、这一步就是你面临着是否选择成为中医师,目前想成为中医师有两条方向可以参考,具体还是要询问当地有关部门。

第一条:师承学习三年或五年,考试通过参与实习,实习期满。考取。

第二条:拥有中医专业高等学历参与实习期满可以考取。

(5)零基础怎么学习中医基础扩展阅读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着。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