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联达“梁板基础”怎么画
帮你分析一下:1、一般在地下有一定深度的梁板为,筏板+基础梁,软件建模用筏板+梁(基础联系梁)画,用次梁原因为基础梁一般存在于筏板基础等结构中,受力方向与基础连系梁不同,平法(11G101-3的P92)一致。2、在首层地板处的梁板,该处用梁(基础联系梁)+板画
2. 怎样建地梁层
所谓地梁层应理解为正负零标高处的一层框架梁,它参与地震作用,与上部结构共同协同工作。
一、从结构计算的角度出发:
1、在首层建模时输入的高度首先就不是标准的建筑层高。
建模时输入的高度该是结构的高度。
通常我是以 建筑层高-4mm=结构层高 来取值,但须结合实际情况采纳。
2、在建模时,一层的高度是否包含+0.00至基础顶标高的高度,关键是看你的结构模型想如何建立。
若该一层为首层,那就须包含其高度。若以框架柱为例,其柱该延至基础;若未包含其高度,那么在最终柱结构计算时,其起始高度将为+0.00,则柱计算高度短了。
反之,若该一层非首层,而还存在地梁或者其他形式,那么该层高就可仅输入其结构层高即可。
二、从建筑的角度出发:
若要从效果图来考虑,那就是APM的情况了。
当然你不该输入地面以下至基础的高度。
砌体结构应是室外地面以下300-500mm.框架结构一般应算至基础顶.若埋深较大,可在0.000以下适当位置加设一道梁,底蹭层高算至此梁也可.
有的时候基础土质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我还是考虑加地梁层的,这样可以减少柱子的计算长度~
1.加地梁层,短柱加大截面,满足轴压比要求,但应注意:模型应设地下室,且注意层刚度比,实际一层柱根配筋应放大。
2.不加地梁层,拉梁下短柱处理成类似高杯口基础,计算模型柱底取拉梁顶,一层填充墙荷载在基础里按竖向力输入,不存在轴压比问题。
3.视具体情况确定,但建议8度及以上按方法2做。
注意点:
1,层高取基础顶面到正负零的高度;
2,地梁的断面尺寸取值类同于楼面梁,但在配筋时应考虑无楼板而要加强抗侧抗扭腰筋和箍筋;
3,因为地梁层的设置,你的底层就被pkpm认为是基础到正负零那一层了,而实际应理解为基础到二层楼面标高。在计算时显然没有放大正负零到二层楼面那段柱子内力和配筋。所以你还需另行取建模把地梁层删除,底层层高取正负零到二楼高度复算一遍,取框架柱的内力和配筋。这是新抗规的规定。
4,但是复算的模型毕竟和实际理论的嵌固端不同,所以在配筋上面应注重概念设计的加强。
5,以上是目前抗震审图意见统一的处理方法。
3. 请问前辈: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地梁层要怎么建模
有两种方案,
拉梁方案:起协调不均匀沉降、承担轻墙荷载等作用。在JCCAD中建拉梁,附加拉梁荷载。手工按全截面受拉取相邻柱轴力较大值的0.1倍校核。拉梁不承担基础或上部柱传来的弯矩。基础应按偏心受拉设计。梁高可取跨度1/15~1/20。
地梁方案:承担平衡柱底弯矩,承担轻墙荷载等作用。如梁与基础标高相差不大,基础可按中心受压计算。梁高可取跨度1/8~1/15。具体建模方式差异很大,学术工程界也很有争议,不好简单介绍。建议你多看看相关资料有自己的主见。
4. PKPM咋建基础梁
用PKPM把地梁那层也建成一层楼,然后在生成的梁平法图里面把梁上部筋下部筋改层一样的就可以了。
基础梁简单说就是在地基土层上的梁。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基础梁是指直接以垫层顶为底模板的梁。
在工业厂房中,一般都以柱作为主要的承重构件,基础梁(在建筑图纸中符号为JL)作为基础的一部分,主要起到柱子间连系的作用,使基础形成较稳定的结构,也部分抗弯和抗剪的作用,当独立柱之间不均匀沉降时会起到抗剪的作用。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1/4~1/6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础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计算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