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银行现金被抢基础货币怎么变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银行现金被抢基础货币怎么变

发布时间: 2023-09-01 18:19:17

‘壹’ 简述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资产业务来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动

通过设定贷款利率。在设定贷款利率时,设定高会降低供给比率,设定高会增加供给比率。再贴现是一样的。基础货币又称强势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公众持有的流通货币和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储备货币之和。 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准备金。其增减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化。这是影响货币基础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央行这种债权的增加意味着央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的增加,同时也表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增加和货币供应量的多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货币供应将大幅萎缩。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2.境外净资产。境外净资产包括外汇、黄金存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其中,外汇和黄金存款由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购买。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央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它对通过该资产业务释放的基础货币有更大的主动性。否则,央行就会被动地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稳定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会对中央银行的外汇余额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基础货币通过该渠道释放的被动性。
3.对政府索赔净额。中央银行债务净增加到政府通常通过两个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第二种是向金融机构放贷,以弥补财政赤字。不管怎样,央行都是通过金融部门将基础货币投入流通。
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贰’ 什么是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中央银行能否控制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中央银行能控制。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

(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

(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

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2)银行现金被抢基础货币怎么变扩展阅读

基础货币,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

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叁’ 中央银行怎么控制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通过他资产业务的变化影响到负债业务的变化,从而影响基础货币。

(1)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影响基础货币量。如果增加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即增加再贷款或再贴现,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减少。

(2)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财政的债权可以影响基础货币量。不管是透支还是购买财政债券,结果都是财政支出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如存入银行,存款增加,准备金增加,如不存入银行现金增加,也是准备增加。反之减少。

(3)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外汇、黄金占款规模影响基础货币量。如果中央银行增加外汇黄金储备,如果向个人买入,导致现金增加,如果向企业、商业银行买入,导致存款增加,都会使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如果卖出,会导致现金或存款的减少,基础货币减少。

(3)银行现金被抢基础货币怎么变扩展阅读: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来调控经济。

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是中央银行各政策措施与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重要中介指标之一。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

而中央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而发挥作用的。

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它们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可动用的基础货币量相应减少。

信贷规模减少,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减少了货币供应量,造成通货紧缩,抑制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中央银行若在公开市场上从商业银行或公众手中买进证券,便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虽然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但可动用的基础货币较之增加更大。

信贷规模增大,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促进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参考资料来源:基础货币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