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时候需要做基础钎探
基础钎探是为了基础底部是否有存在空洞等异常情况,因此一般基础都要做。在基础开挖后进行探测。而基础类型是前期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用途等很多因素确定的。钎探结果如果不满足基础受力,可做调整。一般是局部空洞或者有异物,进行局部处理加固就可以了。
⑵ 在建筑工程地基验槽中钎探和触探的方法
验槽方法
(1)详细观察、描述槽壁和槽底岩土特性,验证基槽底的土质与勘察报告是否一致,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有无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如渗水、坑边堆载过多等。尤其注意不要将素填土与新近沉积的黄土、新近沉积黄土与老土相混淆。如果有难以辨认的土质,应配合洛阳铲等手段探至一定深度仔细鉴别。对于旧房基、洞穴、掩埋管道和人防设施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查明在基槽范围内的延伸方向、深度及宽度。
(2)分析钎探资料。一般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时,基槽开挖后均做钎探工作。岩土工程师会同设计、监理等有关人员详细查看、分析钎探资料,判断基底岩土均匀情况及同一深度段(一般按30cm为一步)的纤探击数是否基本一致(同一基槽内的铅锤重量应相同,有条件的应使用标准锤,锤重10kg,落距保持50cm)。低于某一深度段击数平均值30%以上的钎探点,在平面图上圈出其位置、范围,分析其差别原因,必要时需补做检查探点,对低于平均值50%以上的点,要补挖探井或用洛阳铲进一步探查。
验槽中地基的局部处理
验槽工作中常遇到需整体处理和需局部处理两种类型的问题。前者比较容易处理,如果是人工换填土,一般在勘察报告中建议挖除,将基础放在老土层上,但往往由于某种原因未全部挖除而造成槽底残留填土问题。这种情况一般挖除到老土即天然土,然后用2:8灰土回填夯实,或用人工级配砂石回填,也可把基础埋深适当增大。
1.范围较小松土坑的处理
当松土坑(填土、墓穴等)的范围较小时,可将坑中松软虚土挖除,至坑底及四壁均能见天然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边的天然土层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如果坑小夯实质量不易控制,应选压缩模量大的材料。当天然土为砂石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填,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并用平板振动器振密。如果为较坚硬的粘性土,则用3:7灰土分层夯实;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粘性土,多用1:9或2:8灰土分层夯实。当面积较大,换填较厚(一般大于3.0m),局部换土有困难时,可用短桩基础处理,并适当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
关于松土坑的处理情况比较多见,例如河北省南宫市某住宅,验槽时发现2层墓穴,下层墓穴时期较早,墓穴已坍塌,不易发现。经过对土质颜色、包含物的仔细辨认,详细分析纤探记录,才逐一查出并予以清除,以1:9灰土分层夯实。
2.范围较大松土坑的处理
当松土坑的范围较大,且坑底标高不一致时,清除填土后,应先做踏步再分层夯实,也可将基础局部加深,并做1:2的台阶,两段基础相连接。如某办公楼场地原为农田,验槽时发现该基槽东部有一古砖墓坑,清理后发现西部浅,东部深,差异较大。处理方法为:清理全部填土,局部加深,并从东向西做1:2踏步夯实,2:8灰土分层夯实与老土相接。
3.大口井或土井的处理
当基槽中发现砖井时,井内填土已较密实,则应将井的砖劵拆除至槽底以下1m(或大于1m),在此拆除范围内用2:8或3:7灰土分层夯实至槽底;如井直径大于1.5m时,则应适当考虑加强土上部结构的强度,如在墙内配筋或做地基梁跨越砖井。这种情况也较多见,例如河北省南宫市某教学楼,验槽时发现有整齐的2个大口井,中间填土已密实;教学楼之间的廊道也有相连的2个大口砖窑井,砖护壁完好。均采取全部挖除或部分挖除后再夯实2:8灰土的方法,建成后至今建筑物使用良好。
4.局部硬土的处理
当验槽时发现旧墙基、砖窑底、压实路面等异常硬土时,一般都挖除,回填土情况根据周围土质而定。全部挖除有困难时,可挖除0.6m,做软垫层,使地基沉降均匀。
5.局部软土的处理
由于地层差异或含水量变化,造成局部软弱的基槽也较多见,例如某商业楼,钎探后发现1.8m厚软土层。东部钎探总数120击左右,中部230击左右,西部340击左右,地基土严重不均。经与设计、勘察部门研究,采用不同置换率的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处理,置换率为东部8%、中部6%、西部4%.
6.人防通道的处理
在条件允许破坏而且工程量又不大的情况下,应挖除松土,回填土夯实,或用人工墩基或钻孔灌注桩穿过。如果不允许破坏,则采用双墩(桩)担横梁上加基础避开通道,有时还需加固人防通道。若通道位置处于建筑物边缘,可采用局部加强的悬挑地基梁避开,例如北京某沿街商业楼,全部跨越人防通道,采取夯实水泥土桩处理地基,人防通道上部用地梁跨越。
⑶ 什么样的地基基槽需要钎探,钎探深度如何确定,在那本规范里有要求。谢谢!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钎探:
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钎探:
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
基岩、以建筑垃圾为主的杂填土也可不进行钎探。
深度是基础宽度的三倍深度,也可以做浅一些的,能得出结论判断地基基槽就可以。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里有。
(3)什么样的基础开挖要做触探扩展阅读:
应注意的问题
(1) 基土必须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受雨后不得钎探。
(2) 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写锤击数。
(3) 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表上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别开来。
(4) 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勘查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5)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6) 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精力集中,以防出现以外事故。
(7)现场施工人员严禁在施工过程中抽烟、嬉闹,不能光膀子施工。
(8)打钎工具:钢钎应使用直径为22~25mm的光圆钢筋制成,钎尖要呈60°,钢钎长度为2.0m,自下而上每隔30cm做一刻痕,现场上经常采用的每打一步用粉笔在钢钎上画一个标志的方法,应当说有两个缺点,一是每次打钎前都要量划,比较麻烦,二是由于钎孔很多,一旦量错,不容易准确。因此使用钢锯条在钢钎上锯一个小口作为深度标志是可行的,各段小口的方向可以各异,但不要锯得太深,防止锤击钎体时阻力过大,以小口标识作为每步打入地基深度的标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为了减轻人力的负重,以及保证落距的准确,锤的自由落体,应优先采用10kg重的穿心锤。
有一点需要指出,由于上述打钎工具以及使用穿心锤的重量误差、人力操作的体力分配不匀,落距较难控制,真正使穿心锤完全自由落体不易做到,从而影响每一步的锤击数,直接影响准确判断地基土质分布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很多地区打钎使用一种称为轻便触探器的打钎工具,其构造主要由尖锥头、触探杆、穿心锤三部分组成,所采用的穿心锤重10kg。轻便触探器是一种现成的产品,使用时可直接购置。
(9)为了防止钎孔的位置、打钎的力度、钎孔的深度产生错乱,要求打钎人员应尽量保持稳定,轻易不要临时抽调人员或频繁换人。
(10)打钎工作进行前,一定要对打钎人员进行交底,提出打钎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具体要求。
(11)打钎一定要打够要求的步数和每步的深度,按照要求每个钎孔分五步击打,每步打入300mm,打钎记录人员对每步击打的锤数要认真、诚实地填写打钎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