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为中药学奠定理论基础的是什么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为中药学奠定理论基础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8-30 04:34:38

⑴ 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是什么

我国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着作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1、《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冠以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着,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着。

2、《难经》是战国时期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扁鹊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中医学着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3、《伤寒杂病论》是传统医学着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

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4、《神农本草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着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着,是对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⑵ 中医药四大经典着作

中医药四大经典着作是:《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

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由多人完成,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

该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该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着作,贺哗稿被称为医之始祖。

四、《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撰着,晋代王叔和编次的中医着作,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学着作。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该书载方113个,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并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该书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禅孝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⑶ 什么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着,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

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辩证论治专书,理法方药俱全,把中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张仲景又名张机,西汉末年人,曾任长沙太守(相当于湖南省省长),着《伤寒杂病论》,后世把这本书分成两部着作即《伤寒论》和《金贵要略》。
第一部中医理论着作为《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篇各九卷,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第一部中药专着为《神农本草经》分上中下三篇,载药365种,奠定了中药学基础理论。

⑷ 中医四大经典着作是什么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作是中医四大经典。

1、《黄帝内经》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2、《难经》

中医理论着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

中医学四大经典着作意义: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着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难经》尤其在脉诊和灸诊的基础上有发展,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有多种刊本和注释本。

3、《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4、《神农本草经》为后世中药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