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党的执政之基是什么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之基
邹礼祥
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章明确规定的,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保证的。这方面,在革命战争年代,每一位有志有识革命者入党,都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更能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改革开放以后,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如何体现党的先进性,自己经过开展先进性教育以来的学习,深刻认识到的一点,就是要为民执好政,就是要做到“三个代表”,就是要带领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突出地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并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创新。”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系,通过自己的学习、认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程。
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实际作为,顺应了中国社会发展要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充分体现了先进性。赢得执政地位,靠的是先进性;保持长期执政,同样要靠先进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理论、路选、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党的执政活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认同,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有的甚至不复存在。尽管其中原因很多,各个党的情况有很多不同,但有一点十分相似:这些党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失去了应对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最终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失去民心。完全可以说,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
党的先进性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动态的、应当放到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中去考察,放到同最广大人民的联系中去考察。党受到人民拥戴,取得执政地位,担负起了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执政使命,党就是先进的;反之,若不能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党的先进性便无从读起,即使有了执政地位,也可能得而复失。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它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检验和衡量。
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统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伟大事业中获得动力和要求,脱离开伟大事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的之矢;而脱离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就有落空的危险。
三、身先垂范,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努力。
自己是一位有30多党龄的共产党员,又是一位领导干部,应当一如既往,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事事做起,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既要自己做好,又要影响带动大家,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现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总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及个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各方面建设都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单位:中共梅州市委党校)
❷ 我们党执政的三大基础是什么
答:我们党有三大执政基础,即党的理论基础、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
❸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什么
党的执政基础,就是包括阶级基础在内的党的群众基础。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面对社会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兴衰成败。
(3)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什么扩展阅读
新时期党的执政基础的变化如下:
1、工人阶级发生了新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成员流动性的增加,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单位、职业身份的差异性大大增加,工作地点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工人阶级的这些新变化,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2、农民阶级发生了新变化
一部分农民由种植业转向林牧渔等其他经济效益更高的部门;一部分农民由农业转移到农村非农产业,尤其是转移到乡镇企业;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变为城镇居民。当然,农民阶级仍然是党执政的最主要的群众基础。
3、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新社会阶层是指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因此,必须团结新社会阶层,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党史网络—党的执政基础
❹ 执政党执政的基础是什么
广大的人民群众
一切要以民为本
❺ 党的执政基础是什么
党的执政基础,就是包括阶级基础在内的党的群众基础。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后,由于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存,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复杂、多样,使党的执政基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工人阶级发生了新变化。工人阶级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力量,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成员流动性的增加,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单位、职业身份的差异性大大增加,工作地点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工人阶级的这些新变化,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二是农民阶级发生了新变化。一部分农民由种植业转向林牧渔等其他经济效益更高的部门;一部分农民由农业转移到农村非农产业,尤其是转移到乡镇企业;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变为城镇居民。当然,农民阶级仍然是党执政的最主要的群众基础。三是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必须看到,新社会阶层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新社会阶层是指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因此,必须团结新社会阶层,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