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
(1)什么叫公有制基础扩展阅读:
深刻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应当明确,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这体现着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过,不同的所有制因其性质不同,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私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否认,但要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参与高端国际竞争和促进共同富裕等,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也是无可争议的。
其一,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进力量。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国有经济产值平均增长速度高于10%。国有经济的利税率一直高于其他所有制,在改革的较长时期内其上交利税一直占国家财政收入的80%以上,目前仍占50%以上。
2010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882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11924亿元,增长速度达59.1%,高于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增速
当前,我国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关键技术和重要消费品,如石油、电力、钢铁、煤炭、大型专用机械设备等,80%以上都是由国有企业提供。化肥、农药、大型农业机械,也主要是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提供。
其二,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国家高效调控经济的主要产权基础。对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来说,高效的国家调控是难以实现的。
就拿发达的美国来说,尽管金融和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投入巨大的救市资金,却无法满足华尔街金融资本等的欲望之壑,而大量穷困失业人口依然存在,
债务危机和大量金融“有毒资产”消除不了,消费和投资等有效需求始终启动不起来,其深层次根源在于私有制垄断企业会反对和影响国家及时有效的调控。
而我国为了克服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迅速主要运用国有经济的力量,积极执行国家投资计划,高效率提供大量公共产品,大幅度改善国计民生,确保了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其三,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国家实现经济自主发展和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重要经济条件。仅2005-2010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由10.5万亿元增长到24.3万亿元,年均增长18.2%,极大增强了我国综合经济实力。
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的中央企业上榜30家,不仅没有如某些人所说“比重越高对经济转型越不利”,相反,它还成为西方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对手。
国有经济还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历年来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大部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由中央企业包揽,国有经济是我国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和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力量。
其四,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公有制经济不仅注重经济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注重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对内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维护以人为本的劳动者权益、建设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军工生产等方面,国有经济均具有强大的制度和科技优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
B.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礼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礼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公有制经济作用: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样采取合作化的道路,经过耐心的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总之,在我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和平赎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通过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 为什么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l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