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构成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扩展阅读
与老同学相处最忌讳什么 2025-02-05 00:35:27
姥姥的同学应该叫什么 2025-02-05 00:30:32

构成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8-12 13:42:28

A.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以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原则。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和,它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没收了官僚资本,并通过“三大改造”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公有制经济;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有经济日益壮大与发展。

(1)构成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扩展阅读: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依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化生产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经济,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资料:网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 国民经济的主导。主体、支柱、基础分别是什么

1、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2、国民经济的主体: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有经济。

4、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经济。

C.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什么,工业起什么作用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工业起(主导)作用。
知识点延伸: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不断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供参考。

D. 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二、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知识点:
①地位: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③作用: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2)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②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③缓解就业压力;
④增加税收;
⑤方便人民生活。

E.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生长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是植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丰富起来的,那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呢?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礼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经济形式。人类历史上有过两种公有制经济:一是原始公社制经济。当时,生产力低下,个人无力单独向自然界作斗争,必须共同劳动,获取生活资料,共同享有,以求生存和发展。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主要存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其中全民所有制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F. 什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6)构成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扩展阅读:

经济发展内容: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G.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时代特点作了新的发展。

总之,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回答了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和所处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应全面地、准确地、完整地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努力落实、不断发展。

(7)构成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扩展阅读: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完全必要的,是历史的正确选择。我们党曾几次就所有制关系做出政策调整,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必要的,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历史经验也充分说明,所有制关系的每一次冒进,给我们带来的是生产力的破坏、经济的衰退、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而所有制关系的每一次调整和完善,带来的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的恢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应当深刻地汲取历史教训。我们应当努力清除旧观念的束缚,清醒地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基本问题的同时,对经济管理模式,应正确区别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

H. 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

(8)构成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扩展阅读:

深刻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应当明确,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这体现着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过,不同的所有制因其性质不同,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私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否认,但要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参与高端国际竞争和促进共同富裕等,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也是无可争议的。

其一,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进力量。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国有经济产值平均增长速度高于10%。国有经济的利税率一直高于其他所有制,在改革的较长时期内其上交利税一直占国家财政收入的80%以上,目前仍占50%以上。

2010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882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11924亿元,增长速度达59.1%,高于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增速

当前,我国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关键技术和重要消费品,如石油、电力、钢铁、煤炭、大型专用机械设备等,80%以上都是由国有企业提供。化肥、农药、大型农业机械,也主要是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提供。

其二,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国家高效调控经济的主要产权基础。对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来说,高效的国家调控是难以实现的。

就拿发达的美国来说,尽管金融和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投入巨大的救市资金,却无法满足华尔街金融资本等的欲望之壑,而大量穷困失业人口依然存在,

债务危机和大量金融“有毒资产”消除不了,消费和投资等有效需求始终启动不起来,其深层次根源在于私有制垄断企业会反对和影响国家及时有效的调控。

而我国为了克服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迅速主要运用国有经济的力量,积极执行国家投资计划,高效率提供大量公共产品,大幅度改善国计民生,确保了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其三,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国家实现经济自主发展和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重要经济条件。仅2005-2010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由10.5万亿元增长到24.3万亿元,年均增长18.2%,极大增强了我国综合经济实力。

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的中央企业上榜30家,不仅没有如某些人所说“比重越高对经济转型越不利”,相反,它还成为西方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对手。

国有经济还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历年来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大部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由中央企业包揽,国有经济是我国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和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力量。

其四,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公有制经济不仅注重经济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注重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对内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维护以人为本的劳动者权益、建设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军工生产等方面,国有经济均具有强大的制度和科技优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