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因为它给了交易条件,允许交易进行,商品的交易其实质就在补其不足,而价格往往在其不足中站有很重要的位置,就如你在买商品的时候会非常关注价格一样,在同等条件下优胜的价格绝对会让你购买它,既允许了此交易的进行,
② 为什么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是贸易的基础
比较优势反映相对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决定比较优势。当贸易双方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增加,经济蛋糕变大增大了社会总福利,由于对于同种物品贸易双方拥有不同的机会成本,于是他们可以以低于自己生产某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所对应的价格换取该物品,从而从贸易中获益。
于是得出结论,当人们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并从事相应的贸易活动时,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福利增加了。
因此,由机会成本决定的比较优势是贸易的基础。
③ 为什么价格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因为在贸易术语、销售合同、租船合同、信用证中均涉及到价格,价格对于买卖双方也是达成合同的最基本的因素。也是买卖双方首先会考虑到的因素,因此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④ 规模经济如何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当国内规模经济需求加上国外需求,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企业生产就可以增加。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取得贸易利益,企业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如果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企业所面向的只是国内的需求。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曲线。规模经济效应使资源禀赋即使无差异的国家之间也能凭生产规模大的优势形成竞争力,企业不能生产太多,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能力,由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由着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与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着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1985)一书中提出的学说。
由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产量的增加反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其主要观点为。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规模收益递增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由于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高低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现阶段国际贸易主要以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国际贸易为主要形式。
⑤ 亚当斯密理论阐述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是什么
贸易基础是各国商品之间存在着绝对成本差异 贸易模式是各国都倾向于生产其成本绝对低于它国的商品,并用其中的一部分商品交换它国生产的其他成本绝对低于本国的商品
⑥ 按穆勒的解释,贸易的基础是什么,贸易的利益如何获取
贸易的基础是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但是,国家之间相互产品需求的程度影响着贸易利益的分配.一国如果想在贸易中获利,就要持续的创新,改善贸易条件,从而创造贸易利益.
⑦ 为什么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和比较优势相对应的是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的概念不难理解,比如在轮胎制造领域我比你强,我在制造技术方面就处于绝对优势。但在国际贸易中,并不能据此决定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比如,我制造的轮胎所需要的橡胶原料供应及价格受制于你,而从我方出口到你方的产品还有运输物流通关等费用,还有人力成本高低不同,可能到你方境内的产品加上各方面成本会高于你国内的供应价格。
所以, 两国的贸易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之上,而不是绝对优势之上。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尽管可能你什么都比我行,但你不能什么都自己做。当然你可以选择什么都自己做,但那样你得到的收益会少于和我合作你所得的份额。
比较优势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对一个各方面都强大的国家或个人,聪明的做法不是仰仗强势,四面出击,处处逞能或事必躬亲,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反之,一个各方面都处于弱势的国家或个人也不必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先天不足。要知道,“强者”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为了它自身的利益,“强者”必定留出地盘给“弱者”。
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⑧ 为什么说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确国际分工是指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国际贸易是指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因此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国际分工自然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当国际分工出现后,各国主要生产的产品不尽相同,只有将各国生产的产品加以组合才能够使形成的产品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生产国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共赢。除此之外的分工形式还有根据国家特点的国际分工,例如一国主要生产重工业产品,另一国主要生产轻工业产品,只有当这两国进行贸易之后,使得各自的国家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这是重工业国家与轻工业国家的分工与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力的。这既是一种格局,也是一种最终必然的机智的选择。
国际分工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会为参与贸易的国家带来利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拒绝这种利益,这也导致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