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部着作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呢
能够冠得上“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巨着只有《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又叫《灵枢》、《素问》。成书大约是战国时期,作者不详,根据历代研究而言,该书并非一时一人所着,而是整个中国自战国之前医学理论及当时社会哲学的精华所荟萃而成。
《内经》当下的价值是内容的指引,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启迪。如果我们认同自己,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人都会在时间上保持一定的一致性,他可以理解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理解相互联系是人类存在的法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我们都可以理解这种说法的含义。
《内经》评价实际上是一种世界观方法,它把古今对立起来,依靠当下的先进性来审视古人,看什么是愚蠢的,什么是愚蠢的,什么是容易战胜古人的;或者把旧的和现在的结合起来,利用旧的力量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前者在一个肤浅而短暂的进步中处于危险之中,后者激发了一股不断增强的力量。
受现代科学的深刻影响,我们被它的话语空间所吸引,我们试图用有形的物质成果来证明中国,比如对四大发明的钦佩,或者说在建筑、水利和农业方面的优势,坦率地说,越来越不值得他们的时代,吹嘘这些进步对演示者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
2. 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的着作
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的着作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既非一时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战国以前的许许多多的医学着作的总结。这不仅可以从《素问》、《灵枢》各八十一篇这一点得到证明,而且也可以从《黄帝内经》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献及《素问》、《灵枢》互引、各篇互引等现象上得到证明。
《黄帝内经》所引的古文献大约有50 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逆顺五体》、《禁服》、《脉度》、《本藏》、《外揣》、《五色》、《玉机》、《九针之论》、《热论》、《诊经》、《终始》、《经脉》、《天元纪》、《气交变》、《天元正纪》、《针经》等16 种;仅保存零星佚文者,有《刺法》、《本病》、《明堂》、《上经》、《下经》、《大要》、《脉法》、《脉要》等8 种;仅有书名者,有《揆度》、《奇恒》、《奇恒之势》、《比类》、《金匮》、《从容》、《五中》、《五过》、《四德》、《上下经》、《六十首》、《脉变》、《经脉上下篇》、《上下篇》、《针论》、《阴阳》、《阴阳传》、《阴阳之论》、《阴阳十二官相使》、《太始天元册》、《天元册》等29 种。至于用“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亦复不少。
正是由于上述情况,我们才说《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我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黄帝内经》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
摘录于《黄帝内经》简介。
【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为东汉张仲景(张机)所着。
本书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平脉法,特别是载有六气主客、伤暑病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病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篇,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等论述较为详尽,这是本书与其他版本不同之最大特点。同时,书中还列举了许多病例,并保存了大量有效方剂。内容丰富,理、法、方、药连贯紧凑,理论联系实际,至今还是学习中医必循的一本重要医着。
摘录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备急千金要方】
书中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着,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网络全书。
摘录于“中国文化>中国医药>中医文献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着作。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革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着,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网络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摘录于《本草纲目》简介。
仅供参考。
3. 有哪些医学基础入门书籍
医学基础书籍就两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解剖都没弄懂的话,别的医学知识学了都是白搭。
4. 临床医学内科有哪些基础书籍`
基础书籍就是课本啊!最有用的就是诊断、病生、生理、解剖、药理和内科课本!
最好的参考书,我只推荐2本,你可以选择其一。首选《实用内科学》陈灏珠陈先生主编的;次选《哈里森内科学》15版,估计16版要2-3年后才出来,英文原版已经出了,要是“英国历史”学得好的话,不妨看一下!到不是说《哈里森内科学》没有《实用内科学》好,只是《实用内科学》比较适合临床医生使用,《哈里森内科学》比较适合搞科研的医师使用!
5. 去医院招聘考试~要考医学基础知识~需要看什么书
很多人会对医院招考都考什么内容?应该选择什么教材?比较感兴趣,为此,为您准备了这篇关于“医院招考都考什么内容?应该选择什么教材?”的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医疗卫生系统考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
公共科目:医学基础知识:生理、病理、药理、诊断、解剖、生化、生物学等;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技术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相应知识。
专业科目:医学影像、麻醉学、药剂学等。
虽然各地甚至各医院的考试侧重差异很大,但是由卫生局统一命题,专业必修课、主干课,仍然是最多、最常见的一种考查内容。下面我们将就这种情况详细说说各专业都“考什么”。
(一)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的命题方式一般是医学基础知识+临床课。医学基础知识中又以解剖、生理、病理、药理、诊断这几科为重点。临床课即内、外、妇、儿。又根据用人科室的不同略有侧重。这就要求考生们要仔细研读职位表,明确自己报考的职位。此外急诊科学和传染病学因是临床中经常需面对的问题,故也为考查的重点。近年来,医患关系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故对于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卫生法律法规的考查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二)中医学专业
中医学专业的命题,各地差异很大。有些地区只考四门基础课,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有些地区会侧重考查临床课,即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和中医妇科学,甚至还会涉及针灸和四大经典。但总的来说,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课是重中之重。如果在您不了解当地考情的情况下,建议您着重复习这五门课,同时兼顾其他。温馨提醒广大考生尽量充分备考,全面掌握考试内容,以免遗漏任何一个科目而影响我们的整体成绩。
(三)护理学专业
纵观各省、市、县事业单位历年的考试真题,虽然考察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大体可以总结为两点:
第一,《基础护理学》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无论考核的内容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还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基础护理学》这门科目所占的分值相对来说都比较多。尤其是基本护理操作、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几乎穿插于其它四门科目各个系统疾病中,可以说《基础护理学》除了是其他科目的基石外,还在护理学中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二,考察的内容注重临床实践,考核的疾病基本上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所以,虽然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同学大多都是毕业有些年份了,但是由于在临床中都曾在各个科室转过,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占优势的。
(四)药学专业
药学专业(药剂科)的考试,各地区的考情差异更大。绝大多数地区的公告中通常只说明考试范围是“相关专业知识”。那么药学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包括哪些呢?其实,大家只要回忆一下大学时期学习的重要专业课,就能对考试范围有一个大体的把握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药事管理学这门课程,很多人在学生时期没有作为重点学习过,但是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考生在复习时需要格外关注。
(五)医技专业
医技专业如影像、检验之类,专业性比较强,所有考查大家所学的专业的课的可能性大。同时需要恭喜该专业的考生们,因为医技专业的人才相对缺乏,往往这些专业的录用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