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理解的基础之上。
信任,是相信并敢于托付。信任的意义就是在一起能快乐。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当信任变成一种欲望时,就有了一个欲求的过程,也就是能证明而得到的过程。当信任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过程时,我们的思维模式所肯定的并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开始证明的就是情感。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是0,是由于掺进了情感,才能开始这个证明的过程。
❷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
一、树立生本教育的理念,要为学生谋发展,不为自己谋利益。
王老师班上有一名学生小夏,成绩很差,是那种以绝对优势稳居倒数第一的那种。更为头痛的是,小夏的行为习惯也很差,总是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实在让人头痛。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王老师对这位学生非常好,从来不说什么,就是连小夏旷课也是轻描淡写的说几句就算了。在我还在佩服王老师的忍性如此之好的时候,一件事情让我忽然明白了。小夏被学校勒令退学了。小夏因为晚上翻墙外出上网被政教处抓住了,而王老师也适时的拿出了小夏进校来的所有违纪记录。在事实面前,小夏被退学了。王老师就是这样巧妙的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老师总希望遇到理想的学生。总是听到老师这样说:我们班如果没有这几个学生就好了。其实,班主任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孩子还不成熟,因此要有足够的爱心,用呵护的态度对待学生。孩子还在成长,成长就会犯错误。因此要有宽容心善待学生错误,把学生犯错误作为教育的机会。孩子还在学习,学习就有一个过程。因此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把过程看成是成长的需要。孩子还在改变,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人、成才、成功
二、坚持坦诚相见,信任学生,用信任才能换来信任。
寄宿制学校一般都需要班主任住校,以便日常管理。等到哪一天要回家,班主任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程老师很聪明,每次回家都把房间的灯亮着,把摩托车继续留在学校,给学生制造一种假象,让学生误认为老师没有回家,从而不敢轻举妄动。
毫无疑问,程老师的想法是好的。不想因为自己的离开影响到班级、影响到学生。但是程老师的这种做法不坦诚、不信任学生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是无益的。
有位哲学家说过:“上帝对他的女儿说道:我传给你我唯一的知识,那就是真诚。你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对自己真诚。你对自己万万不能撒谎,那会玷污你纯洁的身体。”如果我们不对自己坦诚,我们就不可能对学生坦诚。威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最重要的是:对你自己坦诚。这一条必须遵守,无论在白天或黑夜,你都不能虚伪的对待任何人。”坦诚往往会散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威力。
老师在一些关键事件上要相信学生,用信任才能换来信任。经常看见这样的场景:班主任不能确定学生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例如抽烟等,那么怎么办呢?就与学生拉开心理战,俨然是公安干警审犯人一般。其实,不用多说,学生和犯人是本质不同的。我们不能把学生当犯人,进而丧失教育的本原。我要是回家就会非常坦然就回家,不需要打招呼,如果出差时间稍长一点就和学生说清楚原因以及要求。也许一两次不凑效,但是长期下来形成的信任力量会使班级一如往常。
三、采用民主的工作作风,要为学生多考虑,不为管理图方便。
学生小李和小程在一位经常讲话,被班主任朱老师发现好几起。现在又到了要编排座位的时候了,朱老师充分利用编排座位这一机会,把小李和小程两位同学分开。但是小李和小程却不领情,到班主任质问朱老师,希望朱老师继续把他们坐一排。在朱老师的一再坚持之下,小李和小程道出了事件的原委,原来小李父母正在闹离婚,而小程父母已经离异。两人惺惺相惜。一番交流之后,朱老师也感到自己的做法有些欠妥。
朱老师的失误在于没有事先沟通,缺少民主。如果朱老师事先了解小李和小程讲话的原因,或者在编排座位的时候征询小李和小程的意见,或许就不会被动了。民主的作风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我在编排座位的时候就让学生填写志愿,可以有三个:1、最希望坐的位置;2、最希望的同桌;3、最不想的位置或者同桌(即保底志愿)。三个志愿我一般至少满足一个,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我们广大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事事、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相信学生,与学生立场保持一致,用信任一定能够换来信任。
❸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上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的,这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稳定的,维持这种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情感和利益。
1、信任的危机是由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现代社会中传统的社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遭受冲击,人的各种财富,地位,安全受到的各种方面的挑战。
4、感情基础上建立的信任往往是双向的互动的。让你在建立情感关系是往往喜欢交流自己的秘密,这种交流就需要建立在对对方的信任假设上的(除了有其他的目的)。
(3)对学生信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扩展阅读:
善意让信任者确信被信任不会伤害自己且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因而愿意信任对方。
善意的表现再更进一步就是慈悲心的流露,慈悲心是指被信任者不以自私为导向,而会以信任者或共同利益为优先,善意可以被视为人际信任产生之关键;缺乏善意之信任,只可被视为信心。对于不同的时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个人的情感状态会影响信任经验,并影响对被信任者可信任性的判断。这与前述之理性面向的论点并不矛盾,认知性及情感性的元素同时存在于人际信任之中。
如果只有情感而没有理性认知,信任就成了盲目的信心,反过来说,如果只有理性认知而没有情感性元素,则信任只是冷血的预测,因此信任通常是情感及理性思考之混合体。
❹ 信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理解的基础之上。
真正的信任是彼此心无芥蒂的沟通。我们需要信任,是我们所追求的被认同和尊重的人生价值所决定的,至少在我们的意识层面需要信任而得到快乐。
信任是一种在乎,信任是一种看重,没有了信任,人和人之间更生分,心和心之间更冷漠。人和人之间,只有信任,才会靠近,只有真心,才会在乎。
其他信息
信任是难得的,信任就像盖栋房子一样,需要一砖一瓦才能建立,这份难得的信任,只有越高,才会越久。不管爱情还是友情,维护好信任,彼此走一生,破坏了信任,只能走一程。
建立信任的四大核心是诚实、动机、能力、成果。相互依赖表示双方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无论交换内容为何,都表示双方至少有某种程度的利害相关,己方利益必须靠对方才能实现。
❺ 人和人之间信任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一个人、一件事连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我们是不可能信任的
❻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获得学生的钦佩和信任
一、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
学生不仅仅是教育对象,更是合作者和教育促进者。我管理班级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全员管理,我们班一直采用一日班主任的做法,学生就可以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参与者。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最初阶段相当难,为了让每个学生学会并主动去管理班级,我就不断地帮助孩子们树立管理意识:在这个班级中,我是其中一员,我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班级的形象的意识。所有的学生都特别期待当一日班主任,所以他们对班级的事情特别的放在心上。从“我以班级为荣”上升为“班级以我为荣”,从而增强起责任心,从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
一日班主任的做法就是:每天一个正班主任,一个副班主任,这两个“官”在这一天权利可大了,他们从早读到课间,从眼保操到放学值日,他们负责班级这一天的所有事务,他们有表扬和批评同学的权利。由于能力的不同,开始的时候有些孩子的管理能力缺乏,我以一部分人为突破口,通过让管理能力强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管理经验,让我的“小班主任”汇报管理心得等方式进行交流,同时我也提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一部份人的管理行为影响另一部份人,从而有序的带动整个班级运转。采用了这个班干部做法后,班级的许多事情基本上我不再过问了。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发现孩子优点,激发孩子潜能上。
二、善用表扬,激发孩子的潜力。
我在具体教育的工作中,我注重表扬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我现在所带的班级,一开始就提出“我爱我班,我最棒”的口号,以此带动全班同学团结向上,健康发展。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就把每周班会课当成了孩子们的领奖台。把孩子们一周所取得的成绩,ⅹⅹ学习状态有进步,被评为“进步之星”;ⅹⅹ助人为乐,被评为“小雷锋”;ⅹⅹ本周各科作业情况好,被评为“作业之星”……当然谁谁哪里表现的好,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在班级制定加分制度,当然不是我一个人决定,引导孩子们一起参与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从而制定加分细则,当然也是由孩子们去统计谁谁加分、减分,有的孩子负责德育方面的,有的孩子负责作业方面的,有的负责课堂纪律,有的负责课下文明,有的孩子负责监督等,一周下来由各方面负责人写奖状。
班级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作为班主任也不能回避,当班级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能只是冷冰冰地说出一句“最近我们有些学生行为很差,影响了班级的荣誉!”这样孩子们会反感,一般我都采用表扬与自我表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老师指出现象,这个现象有文明的行为和不文明的行为两方面,让学生们去根据现象对号入座,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文明行为,接着让同桌说说他的文明行为,这样孩子的好的习惯得到肯定和放大,我们知道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个学生好的文明习惯经常像这样在班级面被放大,久而久之,他的行为会越来越好。
三、发挥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作用。
在班级里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接对子,这不是学习上的互帮互助,而是品德习惯上的,一个行为习惯好的同学帮助一个自制力差的学生,从课上纪律到课间活动,时刻提醒他的文明习惯。到下一周班会课,如果这一对帮助切实有效使习惯差的学生有所该进,全班同学将给他班级最高荣誉,那就是长达一分钟的掌声。
但是由于班级学生多,违反班规校级的事情也常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主要让同学们一起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明辨是非。比如:我们班ⅹⅹ个头比较高,块头也大,他总是喜欢欺负同学。我让学生们在班会课上就这个现象展开讨论,每个同学都要说说这种行为的坏处,然后对ⅹⅹ说一句话,最后由ⅹⅹ本人做总结,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们讨论的特别透彻,从班级荣誉到自身形象。每次讨论到最后,为了避免此次讨论变成“批斗大会”,我总是说说或让同学们说说犯了错的同学有什么优点,让他感受到在同学和老师眼里他的可爱之处,只要他把缺点改了,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在交流之中学生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关系着全班的学生的形象,关系整个班级的形象。
四、展示自我,做一名“魅力班主任”。
学生对新事物总是表现出一时的兴趣,但新鲜感一过又易表现出一种厌倦感,可谓是“喜新厌旧”。 所以班主任具备自身魅力,做一名“魅力班主任”,不断地发掘新点子,采取新方式去管理班级。
形成魅力首要条件是要具有创新意识,要更新观念,树立素质教育人才观。一个观念不更新,没有素质教育人才观的班主任,自己陈旧的思想,狭窄的知识必将与学生极具敏感的精神世界,强烈的求知欲产生极大的矛盾。同时管理要讲究形式的新颖,多变、和教育艺术修养,因此,班主任首先应在管理形式上下功夫,要创新,而且要不断创新。否则这个“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生眼里又成“旧”。但是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建立在受学生欢迎,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在一个班集体里,班主任和学生的活动是一个双边的动态过程,班主任的每一种管理形式,每一项管理措施的付诸实践,在学生的心里都会产生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是欢迎接受,还是抗拒不受,都会通过学生的外部情感的表露而体现出来。班主任的管理形式经常被学生接受,班主任就会为学生所钦佩,崇敬,信任。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班主任所面对的又是一群有个性,生动活泼正迅速成长又有差异的生命体。因此,班主任应该深谙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育艺术,激励学生追求进步。例如班主任如能善用风趣的语言去缓解矛盾,就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究独创性 。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不仅要在教育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因此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在教学中形成独特的,备受欢迎的教学风格,也有助于班主任管理魅力的形成。班主任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就要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条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才能,设计出不同教学方案和方法,进行独立的艺术创造。班主任这种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劳动能在学生心中易形成“能师”的形象,有利于更好地管理班级。综上所述,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形成一种管理魅力,并使这种魅力作用于班级管理,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条件,但是班主任一旦有了管理魅力,这种魅力就会转化为一种德育手段。
每个孩子都存在差异,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不足,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欣赏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我觉得是最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