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练毛笔字入门步骤
在开始学习毛笔字前,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如何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 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我们以后的身体健康。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练毛笔字入门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练毛笔字入门步骤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下图)。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 其它 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以下表和图。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 ,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
三、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
书法毛笔是什么毛做的
羊毛、狼毛、兔毛、胎毛、鹿毛、马尾、猪鬃、鼠须、虎毛等。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用兽毛扎成笔头,再粘结在管状的笔杆上制成的,一支好的毛笔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
书法用笔一般可以分为软毫、硬毫和兼毫三种。硬毫笔的笔性刚健。如:狼毫、山马、牛耳毫、鼠须、山兔、鹿毛笔。
软毫笔的笔性柔软。如:羊毫笔。兼毫笔是用硬毫、软毫集在一起的,刚柔并济。笔性介于硬软毫之间。
羊毫笔柔软,特别是长锋羊毫笔,笔按下去后就趴下散开弹不起来,难以掌握,不利于主动发力习惯的培养。这时候全靠书写者以运笔的技巧来调节笔锋。
而硬毫笔比较好使,由于它的弹性强度大,笔压下去再提起来时,笔锋能回复到原来凝聚的状态,所以起倒自如,颇为得心应手。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
初学时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联系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这时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笔来写,会感到轻松好使。
写毛笔字的姿势有几种
写毛笔字的姿势有两种,第一种为坐书姿势,这种姿势较适合书写字径较小的字或是画面较小的作品,书写时要遵守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四个原则;还有一种是立书姿势,即站立于桌前书写作品,这种姿势较适合书写字径较大的字或是画面较大的作品。
1、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部要端正,略向前俯,眼睛离纸面的距离大约是30至40厘米;身姿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距离桌面3寸左右;两臂自然撑开,使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的传达到鼻尖;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2、立书姿势。立书姿势要求两脚稍微分开,一角略向前,保持身体平衡,上身略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左手按住纸张,右手悬腕悬肘书写。
练毛笔字入门步骤相关 文章 :
★ 毛笔字入门:毛笔字体草书
★ 练毛笔字先学什么体
★ 我的课余生活:练毛笔字
★ 常用字书法毛笔字行书写法
★ 如何练习书写颜体书法
★ 练钢笔字最有效的方法
★ 学写毛笔字三年级作文
★ 练毛笔字的最佳年龄
★ 小学生五年级作文我学会了写毛笔字
B. 毛笔书法基础知识
毛笔书法现在一共有六种书体,即行书体、 草书 体、隶书体、篆书体、楷书体和马书体六种书体书法。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毛笔书法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毛笔书法临帖的 方法 、要求
书法临习的基本内容:
书法临习就是依照范帖进行书写基础训练和作品欣赏,它是接受书法传统,发展书法的必由之路。书法临习的基本内容是书写技法、书法形象作品精神。
临习方法:
(1)读帖
书法临习应先动脑后动手,未临摹之前,先要理解,这就需要读帖。读帖就是体会范帖的神韵,认识范帖,分析它的写法,掌握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摹帖
摹帖就是直接依托在范帖或其仿样上书写。常用的摹写形成有四种。
仿影法:把透明的纸覆在范帖上,照着纸面上透过来的字影描摹。
描红法:在印有红色范字的纸上描摹
廓填法:也叫双勾填墨法。就是把透明的书写纸覆在范帖上,用硬笔沿字点画的外沿精确勾画,然后照空心字描摹。廓填法的好处是在勾勒过程中能加深对范帖点画形态的认识。
丰肌法:就是把透明纸覆在范帖上,用硬笔在字的点画中线上勾画,然后看着字帖沿单线描摹。
(3)临帖
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一边,凭观察、理解和记忆书写。常用的临写搭饥形式有四种。
对临法:反范帖放在眼前对照着写,可以写得与范字一样大,也可以塌携放大或缩小。
背临法:不看范帖,凭记忆书写临习过的字。
意临法:不求局部点画的逼肖,注意力放在对帖的大关系上和神韵的把握上。
创临法:运用对范帖点画、结体、篇章和风格的认识、书写范帖上没有的字,或联字成文,创作作品。
临帖要求
字帖应放置于书案左上方。砚台放在右上方,练习用纸正对自己,不能歪斜,书写时纸可上下左右移动。 墨不可蘸得太饱,养成完后再蘸的习惯,不能写一笔就蘸墨。
书法格式为从上到下竖写,先右后左。 每天的临帖时间应保证半小时以上,至少应写三十字,知衫返节假日也不要间断。如欲在书法上有所成就,这点时间是很不够的。
初学可参照点画运笔动作图示,但千万注意这只是为初学方便而提供的图示。事实上点画的运笔都是一气呵成的,决不是简单的机械动作的重复。因此,临写点画既不能信手涂雅,也不能像木偶一样动作僵化。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临习中逐渐领悟笔法,否则一旦形成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不容易了。
字的结构要经过长时间临习才能掌据。应先看清楚字再下笔,尽量养成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的习惯,不能看一笔写一笔。特别要注意第一笔起笔的位置。初学只要能把字工整地写在格子中间就算达到目的了。
米字格是供临习书法的界格纸,临习时对照范本字形,掌握点画位置,充分利用米字格,能帮助我们尽快掌握字的结构安排,为过渡到“背临”奠定良好的基础。
毛笔书法关于用笔
以指执笔,靠腕、肘和臂的运动,使笔锋着纸而出现各种点画,叫做用笔。用笔的过程,可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起笔、收笔有“藏、露、方、圆、转、折”等的分别,行笔有中锋、侧锋两种方法;整个运动过程提按交替、抑扬顿挫,富于节奏。由于用笔方法的不同,笔画有方有圆,或方圆兼备。用笔是关系到书法线条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也是书法最根本的要素。掌握了用笔方法,才能写出到位的笔画,然后构成优秀的书法作品。
用笔方法,是人们从无数次的书法实践中分析、归纳、 总结 出来的,懂得了用笔方法,然后在临帖和日常书写时依次类推,身体力行地进行这些技法的投入训练,自然会达到融洽、熟能生巧的地步。
书法从楷书学起
什么是书法?《现代汉语词典》里说: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而我国的文字形态的变化。大体依次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八个阶段。那么,学习书法应追本溯源,先从篆隶入手,后学楷书,其实不然, 学书法 应先从楷书学起,这是因为:
(1)古人说:“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正说明只有先学好楷书打好基础,才能依次学行、草、隶、篆书。
(2)汉字的基本笔画是横、竖、撇、捺、点、钩、挑、折八种,楷书具备了这八种基本笔画,且形态清晰分明,结构整齐,匀称端正,容易掌握。
(3)从魏晋以来,楷书都作为正规的字体使用,实用价值最大。
在我国楷书的书写艺术中,首推欧体、颜体、柳体、赵体为代表之作,他们各领风骚自成体系。
各种书体的介绍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两大类的合称。甲骨文、金文以及籀文等秦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大篆
隶书:萌芽于战国,兴盛于汉,隶书因篆书演变而来,有些字形还带有篆书痕迹。在书法史上,隶书是汉代的瑰宝,它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和崇高的美学价值。
正书:滥觞于汉代,完备于魏晋南北朝而定型于盛唐,经历六百余年,在这过程中,因时代、行制、地域、用途及师承的不同,楷书形态不一,风格殊异,但从总体风格上可分为三大类:即“晋楷”、“魏碑”、“唐楷”。唐楷:唐代是我国书法史上楷书的鼎盛时期,唐楷也因崇尚法度而成为楷书之冠。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的用笔比楷书活泼,但没有草书放纵。行书的兴盛时期在晋代,王羲之父子把行书发展推向成熟,对后人影响很大,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而产生的一种“删繁就简、笔画连带”的连笔字,讲求“起抢收曳”、“化断为连”,自由放纵、变化多端。草书产生于汉代,是从汉魏时期流行至今的一种书体,草书按年代和风格可分“章草”、“今草”、“狂草”三种;按大小可分“大草”、“小草”两种。
书法作品的形式、章法、格式、款式、内容
(1)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线结构的组织,它包括单字中对点画的组织和作品中对单字的组织。而习惯上把単字中对点画的优化组合称为结字、结体,也称“小章法”;把作品中对字与字之间的组合,称“大章法”;但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都有正文、落款、印章三个方面构成,而三者又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2)格式
立轴:是指长方形的独幅作品,一般是将整张宣纸竖着对开,自上而下、从右到左,逐行书写。
屏条:由条幅组成的书法作品叫屏条。大多由4、6、8成偶数搭配。
中堂: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书法作品。它因悬挂在老式堂屋正中而得名。
横幅:与立轴相对,是将宣纸横着对开书写而成。
长卷:指行制扁长、卷着保存的书画作品,其长度不受限制。
扇面:是圆弧形的作品,有折扇和圆扇等。
斗方:是长和宽比例相仿的书画作品。
楹联:又称 对联 ,由上下两联组成。两联之间,字数相等,字性、内容相对。
(3)款式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在布局上对正文起补充、平衡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文字组织去补充与发挥作者的创作才能,表现作者学识修养的重要方面。
称谓:一般人可以称先生、仁兄等,上了年纪的则要更加尊称,如果是女性的则可称女士;如是同行,可称方家、法家、法师等;对老师称我师吾师,对学生可称同学、学弟等等。
套语:一般的应酬可用,属书、雅属、属正等,或用清赏、清玩、惠存等,稍微谦虚一些的,可用正腕、雅教、教正等,如系自己的诗作,还可用两正、正律一类词语。使用这些套语时也可以在名字之前冠以应、为、奉、书应、书为、书奉一类字样。祝寿一般可用华诞、大寿、大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