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法的基础、佛法的核心、佛法的结果是什么
1、佛法的基础:清净戒律
2、佛法的核心:闻思修行
3、佛法的结果:弘法利生
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
【佛法】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
(一)善说,如实而说。
(二)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
(三)无时,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
(四)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
(五)来尝,应当自身证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又佛法为佛教导众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间之法;对此,世间国王统治人民所定之国法,则称为‘王法’。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关佛法与王法之关系,因时因地而异,有以王法而护持佛法、推动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毁佛法者,如我国历史上着名的三武一宗之厄。
此外,佛所得之法,即缘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又佛所知之法,即一切法;以及佛所具足之种种功德(十八不共法),均称佛法。
故知,广义而言,‘佛法’一词,包含极广,上记之外,举凡诸法本性、一切世间之微妙善语,乃至于其他真实与正确之事理等,皆属佛法。然狭义而言,则一般所说之佛法多指佛所说之教法。
2. 学习佛法的基础是什么为了打好这一基础你今后应该怎么做希望得到帮助的答案
学习佛法的基础是信仰,真诚,善待生命。学佛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要全面学习佛法的基础知识,做到身体力行,时刻以佛法精神严格要求自己。
2,每天坚持敬奉佛像,做好礼拜。
3,更重要的是把佛的思想应用到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上去。做到真诚相待,乐于助人,善待生命,和谐相处。
3. 佛法的基本知识入门
准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界说。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便是准则,便是咱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便是咱们学佛的主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果会出世禅定,由禅定而发生才智。
4. 佛教基础知识有哪些
“度”梵语是“波罗蜜多Pqramitq”,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的意思。六度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
第一是布施(Dqna),有三种: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凡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
第二是持戒(S]la),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
第三是忍(Khanti),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
第四是精进(Viriya),即不懈息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
第五是禅定(Samqdhi) 即打坐参禅。
第六是般若(Pa``q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六度: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
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智慧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