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工业国基础是指什么
扩展阅读
老同学聚会十忌如何拒绝 2025-02-06 13:12:49
有没有什么经典片子 2025-02-06 13:02:54
烟囱基础什么意思 2025-02-06 12:58:06

工业国基础是指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26 13:22:51

A. 中国的工业基础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三省和中国西南四川、云南几个省份。东三省由于长期为日军占据,工业发展时间较长,成为新中国的传统重工业基地;而西南部则是由于抗日战争,东南沿海一批批的工厂、设备、人才的迁徙,逐渐得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但是抗日战争结束之际,苏联强行抢走了东三省得绝大多数的工业设备,可以说此时东三省工业全部瘫痪。直至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迫于国际局势加入苏联执掌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抵制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渗透,苏联开始帮助中国发展工业。但这发展也是有条件、有选择的。这是仍旧以东三省为中心,帮助中国重建统统重工业基地。但是苏联为了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单方面与美国达成无核化协议,组织我国研制核武器。当苏联得知我国着手研究时,一夜之间撤走在华所有苏联援建专家及物资设备,使中国百废待兴的工业几乎全部瘫痪。

B. 工业基础雄厚是什么意思

就是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很好,主要内容是经济发达,科技水平比较高

C. 我国的基础工业主要指的是什么

我国的基础工业主要是指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这些工业中大部分是重工业,如造船、航空航天、铁路、石化、煤矿、军工等等。在我国,这些企业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且大部分都是国有的。

D.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会提到“工业基础”这个词,该如何跟学生解释呢什么是工业基础呢

工业基础就是支持工业发展的因素。包括为工业提供的物质条件、原材料等。技术条件工程师、技工等。基础设施条件电力、交通等。

E.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是,私有资本尤其是中国的私有资本不具备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实力。

二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性质的理论基础就是以国家为基础,以个人的和集体为辅助的一种。哎。理念。如果你要是违背理念的话,那就会把你淘汰。

三 国家发展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独立而斗争的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改造内容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在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后,至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这就使得私股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相分离,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运用。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F.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性质的理论基础就是以国家为基础,以个人的和集体为辅助的一种。如果你要是违背理念的话,那就会把你淘汰。甚至与社会脱节了。
拓展资料:
工业化(instrialization)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着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概述
虽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着作中没有出现“工业化”这个术语,但这个概念还是显然存在的。马克思把“现代工业”、“工厂制度”或“机器体系”跟工场手工业作了区分。现代工业其所以区别于工场手工业,是由于机器起了主要的作用。“只是在工具由人的机体的工具变为机械装置即工具机的工具以后,发动机才取得了独立的、完全摆脱人力限制的形式。于是,单个的工具机,就降为机器生产的一个简单要素了”(《资本论》第1卷,第415页)
在跟工场手工业进行对比之下,马克思把机器体系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里,是“简单协作”,即仅仅是“同种并同时共同发生作用的工作机”在工厂中的“集结”,它们使用着一个单一的动力来源。
在第二个阶段里,是一种“有组织的机器体系”,这时候通过各局部机器之间不断地交接工作,产品便从一个生产阶段传送到另一个生产阶段。当这种有组织的体系臻于完善,并且只需要工人从旁照看就能够进行整个生产过程的时候,它就成为“自动的机器体系”。

G.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什么,工业起什么作用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工业起(主导)作用。
知识点延伸: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不断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供参考。

H. 产业基础是什么意思

产业结构软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工业时代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关联的硬件产业结构向以技术、知识生产为关联的软件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产业结构软化至少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是指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软产业(主要指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所谓“经济服务化”趋势;第二层次是指在整个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产业结构软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

21世纪将是发展知识产业的世纪,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得到蓬勃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会趋于下降,柔性生产将逐渐替代批量生产,信息、生物和纳米技术将成为影响未来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产业结构高度化意味着高新技术对工农业产出的增长、效益优化和劳动生产率提供的贡献率加大,用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多的信息资源生产出更为丰富的物质产品。原有主导产业,如钢铁、石化、汽车等将被信息和通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所替代。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国家将主要从事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化和信息化仍将是这些国家产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二)知识型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知识型服务业,包括金融、信息、咨询服务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增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多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脉络。目前,美国知识产业中83%以上集中于金融与保险、信息与通信和企业服务等行业;90年代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70%左右来自第三产业。服务业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服务业的长足发展。继硬件、软件、网络业后,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产业,信息服务正成为信息业的基础行业。目前,全球信息服务业产值已占整个信息业的38%,并以两位数的增速迅速发展。到2003年,全球信息服务业产值已达7220亿美元,成为信息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三)以高新技术改造后的传统产业将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使趋于衰退的传统产业发生逆向回归。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其全面升级,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制造业成为推动美国经济扩张的第一大产业。日本亦把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列为本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事实证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但使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服装业、建筑业正在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使钢铁、汽车、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可使其日趋信息化和知识化。从发展角度分析,实体经济通过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很可能成为新经济中的最大赢家。
希望采纳

I. 高中地理工业基础是什么意思

基础工业是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总称。其产品主要服务于重工业自身。在我国,一般将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基本化学工业及部分机械工业等称为“基础工业”部门。
高中地理,一般是讲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②能源(临近能源产地,能源充足);③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④水源充足(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⑤环境: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洁净。(一般是对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而言)
(2)经济因素:①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②交通(临海或临港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技术(科技发达,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者素质高);⑤农业基础好(临近商品粮基地等)。⑥工业基础雄厚。⑦信息:广告宣传 品牌效应。
(3)社会因素:①国家政策(支持、鼓励);②国防安全;③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④工业惯性;⑤社会协作好:社会服务条件和生产协作情况好。
(4)环境因素:①产生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要使居民区不受到污染,还要用卫生防护带(如绿化带)隔离。A最小风频,布局在居民区的上风处。B单一盛行风,布局在居民区的下风处。C季风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②产生水源污染企业的布局:A远离水源;B河流的下游 ③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的布局:A远离居民区;B远离农田 ④交叉污染:兼顾上述要点
2.根据不同工业的特点,按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把工业类型:(1)原料指向型工业: 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
(2)市场指向型工业: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
(3)动力指向型工业:(临近火电站或水电站)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