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
第一,提高调查研究信息收集能力
公务员的调查研究,应该在确立调查研究主题的基础上,明确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当前有哪些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需要回答和解决,有哪些新生事物、新鲜经验需要总结和推广等。然后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来收集有效信息。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量法和文献法等。这方法的操作都是在事先严密的设计下进行的。如果采用的是观察法,就必须制订观察计划;如果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则必须设计访谈表格和问卷量表。总之要使每一次调查都有收获。
第二,提高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的能力
开展调查研究要把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而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调查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找准问题,找准具体问题,找准突出问题。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通过广泛调研找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是进行调查研究的需求点。根据这个重要的需求点确定主题,才能使整个调查研究具有生命力和使用价值,调查研究才会卓有成效。
第三,增强调查研究信息分析能力
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公务员应具备信息材料的分析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一手材料的分析能力和二手材料的分析能力。一手材料的分析能力主要注重的是材料的真实性,不会发生歪曲或曲解;二手材料的分析能力主要注重的是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伺时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以便于分析研究运用。
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一般来说,一个调研课题不是只采用一种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和调查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公务员分析能力之中,最主要的是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要知道,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如果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就难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据此作出的决策就难以在实践中行得通。因此,公务员在调查研究工作中,要在大量汇集资料、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分析,就是指对占有的材料继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通过纵横比较综合,把研究对象放在一个整体和系统之中,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其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就容易得出调查研究之前没有想象到的许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第四,发展调查研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公务员的调查研究与其创新思维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公务员调查研究工作创新的根本是思维的创新,要及时根据局势的发展变化,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条件,在思路的选择上、思考的技巧上、思维的方法上有独到之处,即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工作实践中大胆认识新事物,探讨新问题,审时度势,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日常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闯出新道路,开辟新领域,促进事业不断发展。
第五,调查研究信息表达能力
公务员进行调查研究,应该努力写好调查研究报告,将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结论很好地表达出来,吸引和说服调查研究报告的阅读者,从而使调查研究能够为科学决策服务。公务员开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因此,衡量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高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看有多少调研成果进入了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贰’ 什么是课题研究基础
课题研究基础指的是在某项课题上,前期做的工作或者具备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课题经费预算、硬件条件等。
①研究结果指的是在该课题上曾经做过的类似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发表的文章、专利等。
②研究人员是指从事研究该课题的试验人员,试验人员从事该课题研究时间越长,说明研究越深入,人员稳定,研究延续性好。从人员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上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③课题经费指的是能够在这项课题上的开销,包括开销的明细,能够说明对该课题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④硬件条件指的是研究该课题所需要用到的设备、设施等,能够说明具备课题研究的硬件能力。
课题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包括以下内容:
1.学术简历: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学术兼职,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等。
2.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及社会评价等。
3.承担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情况,包括项目名称、资助机构、资助金额、结项情况、研究起止时间等。
4.与已承担项目或博士论文的关系:凡以各级各类项目或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课题,须阐明已承担项目或学位论文(报告)与本课题的联系和区别。
5.条件保障: 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2)政府过程研究需要哪些条件做基础扩展阅读: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1.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
2.选定研究切入点: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
(二)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和问卷法等等。
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按阶段研究任务确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对象的性质为标准,按研究对象确定方法
三是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将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
1.积极开展理性思维。
2.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
一是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二是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理由;
三是假设应是可检验的;
四是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3.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是:
⑴提炼问题;
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
⑶推演出理论性陈述,使假设结构化;
⑷形成基本观点;
⑸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
4.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
⑴要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
⑵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
⑶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5.明确研究假设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是有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举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操作,能够观察和验证。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和解释性假设。
(四)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
1.应用性研究课题的设计。
这类课题,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
2.经验研究性课题的设计。
经验研究性总结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
3.实验性课题设计。
实验性课题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假设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变量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活动。
‘叁’ 课题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怎么填
课题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填法如下: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主要是指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研究资料指所在单位的学术图书资料(包括电子数据库);实验仪器设备主要是指可以用于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配套经费体现的是所在单位对研究者给予足够的支持,以保证课题不会因为经费不足而终止;研究时间需表明研究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所在单位条件是指能够体现完成课题保障的其他条件。
课题经费指的是能够在这项课题上的开旦液巧销,包括开销的明细,能够说明对该课题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课题研究经费应正确使用,重点要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硬件条件指的是研究该课题所需要用到的设备、设施等,能够埋答说明具备课题研究的硬件能力,要说明完成课题需要补充的仪器设备,不可夸大,以免被误认为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影响评估质量。
‘肆’ 一个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的基础条件是什么意思
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指的已有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是你开展课题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分析测试仪器等等;
软件主要是你自己本身具有的才能,比如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也可以写导师的成果以及对你以后的帮助等等。
拓展资料
研究
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研究"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关于一个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