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么学习数学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
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
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
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
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3、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
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
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
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a.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
b.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c.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
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d.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
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e.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
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f.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g.
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
固,消灭前学后忘。
h.
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
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⑵ 零基础如何自学数学
你可以将数学分成几类来进行分类复习。分成数和几何两类。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几何的话就是证明和求面积。你可以从初一开始整理,将以前的错题整理抄写,写好错误原因及反思。然后在哪一个本子整理个知识点和概念,将经典题目做一遍。在做新题和竞赛题
⑶ 高数零基础自学怎么开始
先了解高数的基本知识点,在查询资料,总结积累。
1、学高等数学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函数的基本理论,对于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有比较好的了解;数列的知识;最好具有三角函数的知识。其他的知识细节可以慢慢边学边补。
2、高数,又称高等数学,是比初等数学更高深的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极限理论、常微分方程、多元微积分学与空间解析几何等。
3、学习高数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在学习高等数学中要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
⑷ 0基础自学数学怎么学
我觉得数学自学还是有难度,不过智商超高的你不妨试试0基础自学数学的方法,下面我为你收集了0基础自学数学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基础自学数学的方法
一、从看题到做题,这是一个很难的习惯改变。
在我看来,看题目是一种偷懒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欺骗: 看似搞定了一本书或者习题册,心理上有了一些成就感, 或者安慰, 却照着真正解题还差很远, 只有能真正掌握, 才会理解这种差距有多大。
二、解题首先请消除畏难心理
题目不是科学上的开放问题, 而是面向学生的, 所以一定有解(极少数出错的题目除外);所有的背景知识,名词都是学过的,所以更不必害怕。 所有的题目都有已知条件, 如果觉得自己不会做, 那么就回忆已经做过的题目和学过的知识, “由这些已知条件能得到什么题目中没有明说的东西?” 也就是获得求解题目的 ”中间量” ;另一方面, 也要仔细品味一下提问, 想想看这个提问是否和已经熟悉的东西等价。 有不少的学生,看到题还没有几分钟,可能也就几秒钟,算了几下,就觉得做不下去, 说 ”不会做”,然后翻看答案, 恍然大悟。 这其实大可不必(要最终杜绝)。知识都是现有的, 我们要做的, 就是为此岸的已知, 和对岸的答案, 搭上一架架用等式连成的桥。
三、要很早就开始做模拟题
考试中涉及的知识, 对于已经快要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是很有限的。差不多每个学生都知道某个定理, 某个公式,而真正让学生们拉开差距的, 并非知识, 而是这种”搭桥”的能力。 高中教育最终面向高考, 就不应该过晚做模拟题, 因为大的题目才能更多的训练”搭桥”能力; 既然解模拟题是一种能力, 而非知识的罗列, 就要及早开始。
虽然一套题涵盖了所有知识, 但是各个题目却还是相对独立的: 有一道大题主要考三角函数, 有一道大题主要考解析几何, 云云。 所以在学过一块知识之后, 就去做模拟题。 这里不主张用那种已经分类的模拟题, 而是像<天利38套>那样整套的题目, 自己分类之后, 试着解答。 因为分类的题目更侧重”知识”,而高考题目更侧重搭桥能力。
四、解题当然要以知识为依托
这就要依靠自己的自学能力, 进行知识的超前学习。 这时就有人反对了, 如果我连上课都跟不上, 谈何超前学习? 其实不然。试想, 作为一个高中生, 你没有再学全等三角形, 没有学平面几何, 那么拿到初中的题目, 你还会像初中刚刚学到的时候那样畏惧吗? 即使不会解, 是不是很有信心的, 翻翻初中课本, 刷刷两下就能解出来呢?
五、超前学习的必要性
高中不再学平面几何, 回头再看初中的平面几何也不觉得难,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脑对于认知有一个慢热过程。 当知识已经在脑子里过了很多遍, 大脑有了一定的熟悉,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理解会轻松得多。 所以如果超前学习,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 对于自己就是一个复习。 一个不好理解的知识点, 可能有的同学一旦被卡住, 整节课甚至整个学期都跟不上, 但是如果作为复习, 就轻车熟路。 有些高三学生, 当第一轮复习的时候, 发现原来的知识不过如此, 而高考成绩却还不理想, 就是因为前两年学知识, 后一年才学搭桥解题带来的弊病。
六、教材加上一本好的参考书就足够超前学习
书不在多,理科和文科那种需要”博览群书”不同,把一本好书读透即可。 因此,教材加上一本好的参考书就足够超前学习。 在学习的时候, 通常是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模式。把定义看懂, 知道是在描述怎样的一个过程, 看似高深就变得平淡无奇。 例题永远都是最好的习题。 因为能够被选为例题, 一定是因为有代表性, 因此答案详细。 所以为了检测自己是否理解概念, 就捂住答案, 把例题当作习题来做。 对于解不出来的题目, 不要一下子看完答案, 而要在答案帮助自己知道是哪一步卡住了的时候, 再捂上答案自己写下去。
七、只有两类题目能够真正帮助自己的进步
一类是不会的题目, 一类是做错的题目。 不会的题目, 也要试试看, 好搞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被卡住了; 做错的题目, 当然要知道自己是怎么错的。 不能以”马虎”来糊弄过去。 所有这样的题目都要在未来的某一时间重新全部做一遍, 往往让人惊讶的是: 总是还会不停的犯同样的错误。
自学数学的步骤
第一个步骤:买习题册。
选择市面上最好的、你听过的、同学老师推荐的参考书习题册,你先买个至少五本。我一般是买八本十本的,内容不重要,答案一定要全。当然,我会天天被老妈喷,因为99%的书都是空白的……
第二个步骤:看课本。
第一遍就是看,争取把所有的定理、知识点、例题看懂。你肯定有不会的,然后,在目录旁边记下来,直到看完。
第二遍看自己写的目录,结合一堆参考书的例题或习题进行研究,解决不会的地方。有个概念就够,不用完全掌握,不是完全不懂就行。
以高中数学难度,三天就应该对一本课本有个大概感觉了 (我一般就用一天)。
第三个步骤:学一个单元。
知道这学期学什么之后,提前认真的学一个单元。学整学期的,太累,还容易忘。花一个周末学一个单元,基本没啥压力,反正不需要全学会。
接着开始做题。只做单元练习, 单节练学根本不要做。(博宇解释下,一本书会有七八个单节练习和一个单元综合练习)。还是那句话,因为你没学过,能用课本知识解决多少算多少。
我不是天才,肯定都有不会的,那不会的怎么办呢?我的方法是这样,我不是有十本书么,我看别的书进行学题,认真地找类似的题目(高中数学题型就那些,十本书不太可能找不到类似的!!!),然后根本不想,直接看答案,把答案看完了,回过头来再做你原本要做的单元练习,这就等于你重新思考了。
关键是一定要做一题会一题。除了个别压轴题,按照这个方法,你理论上都能自学完教材。智商高的,或者愿意花时间的,应该能全做完,不想研究难题也无所谓。
第四个步骤:重复学习。
你提前学过每个单元,而且做过完整的单元练习了,所以,上课就等于你在复学了!
认真说, 带着记忆听“新课”简直爽到爆!!!
把之前自己不懂的地方注意听听,然后和老师多交流一下,基本就搞定了。上课无聊,那就做书本课后题来巩固记忆,刷熟练度,你会发现这个过程下来简单的不得了。有时间,再把买来的剩下习题册,随便做一两套题 。
⑸ 如何学习数学从基础开始
1、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练习: 课本上讲的定理,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2、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3、良好的学习习惯: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启慎竖课结束后应深思并进行归纳,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
4、学会思考,悄大发展思维: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孝卜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