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佛教起信的基础是什么
扩展阅读
服装的经典款指的是什么 2025-02-08 15:16:20
哪开头的歌词有哪些 2025-02-08 15:10:36

佛教起信的基础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6-30 06:18:08

‘壹’ 佛教的基础是什么

学习佛法经典是大家都可以做到的(学佛入门)

我们刚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朋友经常带有很多从社会上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观念,对佛法先入为主有很多观念,这些观念有的是佛法的教导,有的并非和佛法一致。

掺杂了很多从佛法角度来说是不正确的见解。所以刚刚接触佛法的朋友,最重要的是不能先入为主认为佛法就是如何如何,因为我们从前了解的未必真的是符合佛法

佛法其实简单易懂,并不难学。因为释迦牟尼佛,是一位最有智慧的人,他给大家讲述的道理,都是能让大家很快理解通达的。在讲述佛法这件事情上,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超越世尊(世尊是佛弟子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

我们先说一个经常接触到的问题,总是有人和我们说:佛经非常深奥,我们怎么读懂?甚至有的学佛之后还和别人讲,佛经是你能看明白的吗?以种种理由阻碍大家接触真正的佛法。

这是一种挺常见的错误理解。

佛经并不是一种枯燥无味,讲述玄而又玄的理论的撰述,普通人根本看不懂。深奥的部分有,但世尊能够以无碍辩才、最高的智慧把这些深奥的问题讲述的简单易懂。

经典其实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和自己的学生们谈话的记录。我们学习这些经典,其实也就是听释迦牟尼佛讲课。

那些认为普通人看不懂经典的、或者认为普通人不明白经典意思的,有些小瞧世尊的智慧了。如果是一个已经三皈依的佛弟子,就更不该抱有这样的观念、宣传这样的观念。这本身就是对佛法的歪曲和诬蔑。难道一个有智慧的人却讲不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甚至无法令他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如果说一个蠢笨的人或许可能,但一个有智慧的人肯定不会。在《维摩诘经》中讲的: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果说佛讲述的经典你看不懂,非要借助他人的讲述才可以了解的话,就如同说特级教师讲的你听不懂,还是找个普通教师讲你才能听懂一样,这种道理荒谬不荒谬?

事实上在释迦牟尼佛的讲述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他的态度:

《般泥恒经》:且夫一切去来现佛。皆从法得。经法且存。但当自勉勤学力行。持清净心。趣得度脱。

在此经当中,世尊讲:一切诸佛之所以成佛,都是从修行佛法得来的,佛法经典存在,就该勤于学习,依照佛法力行,秉持清静心,趣向解脱。

这里讲的很清楚,佛法在经典中记录着,只要经典在、佛法尚在,就该勤勉学习。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又有谁能自称佛弟子却否认世尊的教导呢?所以大家都该学习佛法,都可以学习经典。

还有人说,佛法非常深奥,你根本不能明白经典的意思,必须要靠老师给你讲解才行。这样的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其实非常颠倒糊涂的。如果说佛讲述的经典你看不懂,非要借助他人的讲述才可以了解的话,就如同说特级教师讲的你听不懂,还是找个普通教师讲你才能听懂一样,这种道理荒谬不荒谬?

且不说经典就是世尊对大家的教导,尤其是对普通大众的教导,如何会不明白?单就这种逻辑而言,就是十分矛盾的。假如一个人根本不懂得经典、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他又如何肯定这位老师讲述的就是经典中的东西呢?

很多依附于佛法的骗子,就是用这种观念迷惑人。让人误把错误的观念当作了佛法、却不去追究。

世尊同样对是依照经典,还是依照老师有过讲述。

《文殊师利问经》:既闻法已如说修行。若依经书若依师说。

这里说的非常明白了,听闻佛法后,如说修行。依靠什么呢?要么依靠经典、要么依靠老师。但是经典是第一选择。为什么呢?在我们这个时代,佛法称为末法,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不符合佛法教导,却冒用佛法之名的东西。在《楞严经》中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就是说这种宣传邪见的人太多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自己不能了解什么是佛法,那么听信一个老师的讲述,就有了非常大的风险。除非你能鉴别他说的是否和经典讲的一样。

而这种宣传邪见的人或许很有名气、很有地位、受不少人尊敬。靠这些外部条件,你去挑选一位老师依然是非常冒险的。

即便我们运气很好,碰到这么一位好的、真正的明师,但问题在于他并非佛陀,并未成佛的话,他的讲述也未必能够完全和佛法一致。

这些因素导致了我们现在学佛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世尊讲述的经典。这是我们学佛的根本。

还有人说佛讲的是好,但未必有人和佛有缘,或许需要借助他人才可以学习。还举出经典中释迦牟尼佛曾经讲法有人不听,阿难去讲这人却听了的例子。我们不否认这样的情况,但是谁能知道这个人肯定就和释迦牟尼佛无缘呢?这要试过才知道。何况即便释迦牟尼佛知道对方听了未必肯信,依然是把该说的说了,这绝不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世尊可没说这个人和我无缘,干脆我就不说了

这才是学佛的朋友们一定要了解的:

学佛的第一选择就是学习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哪怕你开始并不完全能够了解接受。但学佛总要学习真正的佛法,不能学了多少年才知道自己学的根本不是佛法,是假冒伪劣产品。

而且学习经典是十分有趣的事情,是学习佛法的捷径。

不过提醒大家的是,我们这里谈论的内容,各位最好也能够依照经典来对照。这一点,是佛弟子一定要做的。这是世尊明确嘱咐过的。无论他打着谁的旗号,有多大名气,都不能盲目相信,一定要和经典对照之后,符合才相信。
--------------------------------------------------------------------------
后面还有,你网络一下标题就能看到全文

‘贰’ 佛法的基础、佛法的核心、佛法的结果是什么

1、佛法的基础:清净戒律
2、佛法的核心:闻思修行
3、佛法的结果:弘法利生

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
【佛法】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
(一)善说,如实而说。
(二)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
(三)无时,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
(四)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
(五)来尝,应当自身证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又佛法为佛教导众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间之法;对此,世间国王统治人民所定之国法,则称为‘王法’。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关佛法与王法之关系,因时因地而异,有以王法而护持佛法、推动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毁佛法者,如我国历史上着名的三武一宗之厄。
此外,佛所得之法,即缘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又佛所知之法,即一切法;以及佛所具足之种种功德(十八不共法),均称佛法。
故知,广义而言,‘佛法’一词,包含极广,上记之外,举凡诸法本性、一切世间之微妙善语,乃至于其他真实与正确之事理等,皆属佛法。然狭义而言,则一般所说之佛法多指佛所说之教法。

‘叁’ 佛教的理论基础是

四圣谛
一、苦谛——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生老病死,人人免不了的痛苦。还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都是苦的果报。

二、集谛——是说明人生集起贪嗔痴等许多烦恼的"因",去造种种的不善业,才会招受种种的苦果,故"苦"以"集"为因。

三、灭谛——是指修道所证的圣果,即是烦恼灭除,获得无生(解脱生死)的真理。

四、道谛——道就是正道,道有多种,主要的指修习八正道,就会得到最胜智慧(般若),修善断恶,解脱生死痛苦。

"集"为"苦"的根本,此二谛又为流转于世间的因果;知苦而断集,断集以离苦,为声闻乘厌离世间的观行。

"灭"为"道"的收获,此二谛即为超出世间的因果;求证灭而修道,由修道以证灭,是为声闻乘修证涅槃的行果。

十二因缘:
过去二因:
1. 无明-无明为过去烦恼的总称,它的体是痴,以迷闇为性,由此无明妄动,众生就轮转世间,故为生死之本。
2. 行-行是造作为义,即依过去的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的三业,而造成罪福,不动诸业,名之曰行。
现在五果:
1. 识-识为初入胎识,即由过去惑业动力,使感异熟报体的阿赖耶识,遇缘托胎,以完成现实之生命体。
2. 名色-名色为胎相之完成,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即组织有情的要素,胎相初成,六处未圆,故称名色。
3. 六入-六入为六根完具位,示名发毛爪齿位,谓于胎中,由名色渐次增广,因此诸根具足,故名六入。
4. 触-触是觉触,为认识之开始,谓出胎后与境相触,生起认识,然因未能识别境界苦乐,故名为触。
5. 受-受为领纳,即情绪作用,谓于触对境界时,而于违顺中庸境上,生起苦乐爱舍之感觉,名之为受。
现在三因:
1. 爱-爱以染着为义,由受而来,即于相续之三有自体所取之三有境界,于乐爱合,于苦爱离,名爱。
2. 取-取是驰取追求,由爱而来,即由种种之执取,于是三业繁兴,而集成未来身心之苦,因名为取。
3. 有-有是存在之义,谓由爱着驰取之不已,发为纵我役物之行,而构成潜在业力,感后有报,名有。
未来二果:
1. 生-生是未来受生,即由能生身心之潜在业力,而于六趣及四生中受生,完成未来之新生命,名生。
2.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的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而与之俱来。
由无明而起行,由行而有识,由识而展开名色,由名色而生六入,由六入而感触,由感触而有受,有受而生爱,有爱而执取,有取而造业,由于业而有生,有生即有老死,一切众生所以轮回流转的生生灭灭,都是这样。

已经成就正觉的佛陀,从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起来,他认为一切众生要解脱这个世间上生老病死的苦痛,唯有修学八种正道,了解这世间的实相是‘正见’,分别视察这实相是‘正思维’,不敢妄语恶口两舌是‘正语’,不行杀生偷盗邪行是‘正业’,过着合理的经济生活是‘正命’,努力精勤的修学正道是‘正精进’,正心诚意使精神集中的是‘正念’,积聚思索修养的深行是‘正定’,这是修学佛陀之法的人应修行的八种正道,心里是坦坦白白的,行为是正正当当的,断除‘我’与‘我所有’的执着,把从无明生出的薪火灭去,这才能进入真实的解脱,这才是究竟的第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