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识知识包括什么如生活基本知识
按照不同标准和依据,人类知识体系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
1、一九六六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陶尔士 、陆克斯 和雷等人,受Maccia 系统化知识思辨理论的影响,将人类知识分类成【描述性的知识】、【规范性的知识】、【实践性的知识】、与【形式性的知识】四大领域。
①描述性的知识:是描述现象或事件的知识,此种知识用以追求及建立现象或事件的事实,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等科学知识即属之;
②规范性的知识:是判断现象或事件适切性、好坏、美丑的知识,此种知识用以追求现象或事件的的价值与信念,哲学、文学、美术、音乐等知识即属之;
③实践性的知识:是对现象或事件采取合宜行动、实践的知识,此种知识用以追求有效的应用行动,医疗、新闻、工程、设计和教育等知识即属之,技职教育所探讨传授的知识即属于实践性的知识;
④形式性的知识:是统整所有知识的知识,数学、语言及逻辑等知识即属之。
2、波普尔将人类知识划分为七大类
第一类:常识。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知识,人人都具有。最具有真理性、实用性的知识。
人不能没有常识,常识太重要了,是其它一切认识的基础。
第二类:经验性知识。带有专业性,是在专门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大部分知识是这类知识,属于拟规律性知识。可对可错。
第三类:神话故事、传说。这类知识具有特殊的价值。往往能产生实证理论所不可能产生的思想。欧洲的建筑风格,很多创意都是来自于古老的神话故事、传说,那时真正的艺术。西方一般把建筑专业设置在艺术学院,不像国内视为工科。所以国内的建筑造型缺乏艺术美。
第四类:科学知识。形成于以上几种知识基础之上,是反应事物的本质、规律的知识。科学的真理性受到批判,真正应该提倡的、重视的是“科学精神”。波普尔提出科学的可错性。
第五类:哲学
第六类:艺术知识
第七类:宗教
② 人类所有知识如何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陈述,是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
(2)人类基础知识有哪些扩展阅读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1)没有基础,何来进阶,知识体系环环相扣,没有夯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只会是漏洞百出,只懂表面,不懂原理,学习任何事物想要学好必须学好基础,懂其原理,万丈高楼拔地而起,还要靠地基打的好。
(2)任何事物基础都很重要(对于不同事物这个基础的表现形式也可能不同),更深奥的知识都是有最基础的知识,理论原理组合而成的,没有基础,就不可能去理解更深奥的知识理论,就不可能往更高的层次进阶,基础学好了扎实了才能再进阶更深奥的课程,再怎么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基础一定要夯实。
③ 基本科学知识的内容有哪些
包括太空探索、生物观园、科学历史、地球故事、奇人奇事、生命科学、科技生活、相关下载、UFO、军事科技、科幻世界、数码家电、健康饮食 、科普学术等知识。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3)人类基础知识有哪些扩展阅读
科学特征
1、对象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并以对象化之物(即所取)为研究对象,再 依据定量化寻求物量间的规律,由此建 构理论体系。
2、开放、真实可查证、理性客观、中立、无边界:从事科学研究不以“神”、“鬼”、“仙佛”、“上帝”为前提(一些科学家仍会信仰宗教,"科学"本身是理性思维的结果。),
重事实讲道理,一切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通过证据,依据理性和逻辑推导出结论,通常科学家会设计实验并控制各种变因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及解释理论的能力。
3、实践性、普遍必然性、离言性与语言描述辩证统一: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它必须能够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已知的所有事实,通过实验检验。
4、存在一个适用范围:也就是说可以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真理。例如:广义相对论在微观世界失效,量子理论在宏观世界失效。不过科学家们仍然努力寻找与探索是否有某种理论可以囊括所有自然现象(至少在物理界,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合并是一至少延续数十年的野心。)。
5、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迷信书和权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迷信书、权势巨头是寻求真理所需的品格。
6、可错性、可证伪:这是来自卡尔·波普尔的观点,人类其实无法知道一门学问里的理论是否一定正确,若这门学问有部份错误时,人们可以严谨明确的证明这部分的错误,的确是错的,那这门学问就算是合乎科学的学问。
7、临时性,不确定性:科学的核心是不确定性,解释一个现象的科学学说是临时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证据,所以永远是统计性质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④ 概述:人类知识体系的基本结构
人类知识体系的基本结构,是我多年学习思考的结晶。未经学界论证。我不敢保证它多么正确,但它一定非常有用。它的主要用处是指导学习者发现自己认知的盲区和误区。上图中每个领域的基础知识,都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掌握的,也是应对人生挑战所必需的。
上图的中心是人的三重基本认知框架:时空、逻辑和语言。这三者是人发展健全认知能力的基础。小学课程主要用于训练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语文课训练语言能力,算术课训练数理逻辑(阅读和写作训练普通逻辑思维能力),几何(数学课的一部分)训练空间认知能力。
时空对应于形象思维,逻辑对应于抽象思维,语言对应于语言思维。
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意象,意象与意象组合为情景,组合规则为空间规则。
抽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概念与概念组合为命题,组合规则为逻辑。
语言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符号,符号与符号组合为句子,组合规则为句法。
从发生学的角度讲,形象思维先于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先于语言思维。
接下来是重点:科学理论、艺术理论和价值理论。
人类为什么需要理论呢?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而世界是无限的。理论的作用,就是使人能够以有限应对无限。
学过初中物理的人,大致都知道科学理论长什么样子。但懂得艺术理论和价值理论的人却不多。
科学领域的研究目的是求真,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研究方法是实证。
艺术领域的研究目的是求美,研究对象是主观感受,研究方法是解释。
价值领域的研究目的是求善,研究对象是主观选择,研究方法是比较。
艺术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符号学和解释学。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微观经济学,尤其是经济学底层原理。
这三个领域的知识,分别代表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三个领域,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极其重要,青年人一定要重视。本文篇幅有限,不能展开讲。
接下来是另一个重点,也就是实践领域的三门学问:技术、管理和设计。
在理论领域,人可以用有限应对无限,但是在实践领域,人必须用无限应对无限。在实践领域,我们要面对和解决一系列个别的问题。掌握任何一个专业领域的技能,都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实践。这就是为什么经验很重要。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科学是一把钥匙开一万把锁,技术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管理与价值论,设计与艺术理论,也是同样的区别。
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呢?那就是要注重实践。这种实践绝不是上两次实验课那么简单。
真正的实践是实战性的,项目化的,师徒制的,实时反馈和纠错的,以问题解决和创新为导向的,而且实践的时间必须足够长。
最近有个很火的理论: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讲的其实是实践学习问题。要成为世界级顶尖高手,你需要练习一万小时。要成为专业人士,根据我的估计,至少需要两千小时。以前学理发、学木活的学徒,没有3年是不能出师的。
最后强调一下,理论和实践,属于不同的知识域,古人在理论领域不如我们,但在实践领域比我们毫不逊色。古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艺术创作水平,常常会引起我们的惊叹。
所谓“理论指导实践”,这句话不全对。小学生可以做出大企业,大学生也可能混得狗屁不是。不懂得什么是实践,就很容易让自己成为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