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管理科学基础知识有哪些
扩展阅读
零基础如何玩李白 2025-02-08 17:58:10
党校如何做好党性教育 2025-02-08 17:53:32

管理科学基础知识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6-29 02:45:13

1. 管理学基础知识有哪些

1、概念定义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历史发展

工厂管理--古典管理阶段;组织管理--当代管理阶段;组织间管理--现代管理阶段。

3、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管理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管理在功能、组织、方法和理念上产生根本性变化,从而使管理学研究呈现六个发展趋势。

4、基本职能

计划工作表现为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的过程;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工作包括确立控制目标、衡量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取纠偏措施等。

5、研究内容

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

1)从生产力方面: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2)从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内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从上层建筑方面: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 管理基础知识有哪些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它有三层含义:

(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2)管理科学基础知识有哪些扩展阅读:

研究方法

注重研究客观事实和社会产物,将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作为研究起点,重视对社会规律进行科学概括,试图寻求社会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以承认存在着一个拥有特定价值观、信仰、规范和角色的外部世界为前提,集中研究现实内容本身或实质;

比较注重用客观性的表达代替引索性的表达,力求补足和解释特定引索性表达的意义,以使其结果普遍化;关注被研究对象的一般性、普遍性或规律性。

包括有:证实主义、证伪主义。

诠释型范式

运用直觉判断和个人洞察力获取知识,它着重个人的主观感受,认为社会现象实际上为个人主观经验。因此,以个人的感官和良知来研究事物,着重社会所创造出来的实体,探讨个人的主观经历、表现出来的意义和语言解释等。

这种观点所分析的对象为组织内的记号和现象,并认为不需要寻找实际存在的客观组织法则,描述范式起着某种表达或表现作用。所以,这种角度会着重探讨个人的内心世界、认知方法,以及大家所构建的实体。

包括有:经验或案例法、权变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

3. 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有什么

管理学基础理论管理的历史由来已久,自从有了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有了人类的管理活动。无论是从古代的一系列宏伟工程(如长城、金字塔),还是从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着(如《君主论》、《孙子兵法》)中,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前人卓越的管理才能和管理思想。但这些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是零星的、散落的,还没有形成系统和全面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一)古典管理理论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公司的兴起,使企业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激烈竞争的局面。这迫切需要改进企业管理,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正是基于这些客观要求,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致力于总结经验,进行各种试验、研究以提高生产率。科学管理理论由此应运而生。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第一步。它的创始人是美国人泰罗(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其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基层的作业管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动作和工时研究。动作和工时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工人寻找科学、合理、最有效的操作工具、程序和动作,使工人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没有完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工人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3)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泰罗认为,每个工人都有自身的特点,管理者应为员工找到他们最适合的工作,并对其进行培训,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来工作。
(4)作业人员和管理者的分工协调。泰罗主张工人与管理部门实行分工,把计划职能从工人的工作中分离出来,由专业的计划部门去做,从而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也便于工人去执行。
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行标准化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在饭店管理的某些方面加以运用,例如,时间与动作研究就可适用于操作程序固定的饭店客房整理工作,以提高饭店客房整理的工作效率。尽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工业化的初期,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