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教育的发展基础是什么
扩展阅读
北京中考基础分占多少 2025-02-08 20:21:16

教育的发展基础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6-27 17:50:14

❶ 教育的基础是什么呢

一所学校的优或劣,光从校舍上看很难下判断;一个学生在学校就读是否合适,光从课程上看也很难做结论;一种教育理念的先进或落后,光从师资学历结构上看,更是难有定论,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左看右看皆不是,究竟看什么呢?

前些日,我到上海市云岭实验中学,虽说是采访,但确切地说是该校的“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信念和做法,为我上了一堂“难忘一课”。这所普陀区的学校,从校舍来说,也许是比不上时下的许多学校,从生源上看,也并不理想。据他们调查,学生身上很突出的一点是“严重缺乏自信”,学业基础好的,为没能进“重点”而失望,学业基础差的,则对自己毫无期望。然而,校长黄海却说:“我们的教育要对得起每一位学生,对得起每一位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家长,因为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

教学生,要教在当口上。他们响亮而又明确地提出,对学生要实施“自信乐学”的精神重塑工程,后来把这作为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实验中的“普通初中自信教育”的子课题,进行了长达9年的研究与实践,教育论文《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他们为学生缺乏自信被压抑的心情感到不安,为学生的厌学而自责,以对学生生命的'一段主要历程负责和赋予学习以生命活力的信念,给学生注入强大的自信之源。同时,教师又以科学的自信与艺术,研究课堂教学不确定性的把握,思考课堂提问的创设,力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效果。让校园成为学生找回自信的最佳场所,变课堂成为学生验证“我能行”的竞技赛场,使教师成为学生坚定自信的引路人。

诚然,基础教育是打基础,而这基础的基础是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有信任,对祖国有信赖。离开了这种基础,教育是有缺陷的。知识要学,技能要学,做人要学,而在这种“学”中,自信与否是很起作用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个个像应试工具、人人都是状元,但要求学生人人自重自爱、个个自信自强;我们不能要求学校培养学生个个是院士、人人是名家,但要求教师人人学会尊重、个个品性善良;我们不能要求教育办成一切,但要求教育在基础中有正确的定位。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云岭”的“自信乐学”及后来发展的“创新”,正是在微观教育中实践着基础教育的理想。学生将来如何,这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但只要有自信,就有了发展的根基。

❷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是体育吗

体育运动对儿童成长大有益处 国外做的研究说明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对儿童智力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儿童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对他们的性格、身体、智力、协调能力、自尊心等等,都有好处,且受益终身。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一、儿童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美国家长培养孩子时,允许孩子经常变换体育项目,以增强其对运动兴趣;法国儿童向往成为帆板、滑雪、极限运动员的比比皆是;澳大利亚的孩子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游泳、自行车、澳式橄榄球等。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还通过制订政策,告诉父母,在孩子输掉比赛时,不能责怪或打骂,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 而我们国家,各种文化考试已经把儿童牢牢的压在书桌上,基本没有多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了。现在一些城市的“幼进小”把这种压力传递到了幼儿园,很多幼儿园除了平时上游戏课外,还要上数学、语文、英语等各种课,儿童没有了体育运动的时间。 看到这些情况后,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该培养孩子什么,是文化学习成绩重要还是身体重要? 儿童体育锻炼的总目标是:以儿童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当前,我国幼儿园的确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但儿童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仍不可低估。 (一)儿童体育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幼儿园教师过于注重安全因素,儿童运动负荷不足,对身体素质促进不够,不允许儿童从事冒险的活动,不太重视对儿童的全面培养,教育观念上科学性不足,没有更多适合儿童从事的项目。儿童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群体,因此,在体育活动和儿童的自由活动中容易出安全事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通常会采用压缩儿童的体育活动时间方法规避风险。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体育活动价值无法正常发挥,制约了儿童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二)儿童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儿童体育教学中,大多存在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忽视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表面上课堂气氛活泼生动,事实上儿童的身体素质却未得到发展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幼儿园并不是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和需要来执行的。 (三)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吸引力不大 教学内容多以音乐、儿歌等教育为主,体育教育活动时有限,同时,在有限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又多以简单项目为主,基本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方法也很枯燥单一,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儿童体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在目前幼儿园开始的早期教育中,体能的提升和身体素质的开发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这直接导致肥胖孩子不断增加、素质达标率很低的结果。7岁前是儿童发展运动习惯、运动心理和技巧的关键期,各种运动都不妨让他们试试,而且儿童的模仿能力也很强,羽毛球、足球等看似成人的运动,如果儿童有兴趣参与,只要方法恰当,对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等非常有益。据了解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这一时期的体育教育,儿童每天都有1-2小时形式多样的儿童体育时间,让儿童从小形成“运动惯性”,当他们长大之后,就会对运动形成上瘾式的“依赖”,实现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这对孩子今后一生都有好处。 (一)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的紧密结合 儿童体育作为游戏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是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它具有体育的基本特点,依靠身体的协调运动参与活动;也有其显着特点,是体育与游戏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走走、跑跑、跳跳,是要完成一些规定的情节与相互联系的动作,不是仅仅靠体力活动所能完成的,是靠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儿童体育对儿童体质和智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更能有效的促进儿童体质的发展。儿童体育对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儿童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而且也是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有效方式。 儿童身体健康是其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智力素质、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体育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中,身心体育教育是基础和前提。 (二)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 游戏具有丰富和复杂的内涵与外延。从游戏的本质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能动性活动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活动:劳动、学习和游戏。劳动作为人类基本的活动是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结果的。而学习则是给未来劳动活动做准备。劳动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维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对劳动者和学习者而言,劳动和学习有着不可摆脱的自然性和必然性,往往还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游戏则是以人类自身的需要而引发的,是以人类自身为对象,满足人类自身活动需要,不产生物质产物的特殊活动。由此可给游戏定义为:游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人类的身心需要引发的,是人们自由选择以人类自身为对象,不产生社会意义产物的娱乐、健身活动的总称。游戏是适合于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的社会性是人类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可是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而游戏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如买东西、过家家等),又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如技术、工具、身体素质等);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它既不像劳动那样要求的创造财富,又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而深受儿童喜爱。而儿童体育作为游戏的一个分支,也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孩子健康与国家最大财富的结合 体育是一项绝佳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增强健康,而且可以磨砺性格,学习如何同他人合作、如何解决冲突。 人们每每看到儿童,在球场上赢球后的欢喜,输球后的悲伤,和人冲突后的委屈,欢笑和泪水如此强烈。此时的体育,对儿童而言,是人生最好的隐喻。全力以赴,输了,爬起来继续;赢了很开心,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则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儿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我认为儿童体育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首要条件。孩子的健康不仅是个人最大的财富,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最大财富。在新的健康理念下,幼儿园体育教育不仅应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应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实现“健体、健美、健脑、健心”的和谐统一。但对儿童的发展来说,身体健康的基础。幼儿园应始终坚持保教结合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教育,在保证和加强儿童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促进儿童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 三、儿童体育对孩子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一)使儿童身高明显增加 儿童体育能增强孩子身体各器官

❸ 教育的基础是什么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简称家教,英文是tutor)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基础教育。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20年,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高级教育计划官员讨论会上,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 基础教育
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不可能优秀的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