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信息 » 什么是金融学基础知识
扩展阅读
爱你为什么痛经典语录 2025-02-08 20:49:11
北京中考基础分占多少 2025-02-08 20:21:16

什么是金融学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 2023-06-27 15:19:06

A. 金融专业应该具备哪些基础知识

金融专业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公司金融)。
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

B. 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

货币的功能及应用: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储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的作用:1降低交易成本,2提高交换效率,3推动经济发展。

外汇汇率:

直接标价法:汇率越高,外币值越高,本币值越低。

间接标价法:汇率越高,外币值越低,本币值越高。

基准汇率:选定对外经济最常用的外币,作为标准。

套算汇率:根据本国基本汇率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套,算出本币与其它非基本货币之间的汇率。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其作用是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作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增长。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复利:利息额在进入本金计算利息。

融资:资金从盈余单位向短缺单位的流动和转化,就是资金融通。

金融机构有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作用:

一,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汇兑)。

二,融资。

三,降低交易成本,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四,改善信息不对称。

五,风险转移和管理便利。

银行的重要历史特征:

1对企业发展在资金上具有支配性的作用。

2成为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渠道。

保险公司:

1积聚风险,分散风险,降低个人损失。

2融通长期资金,促进资本组成,重新配置资源。

3提供经济保障,稳定社会生活。

保险公司业务:

1筹集资本金。

2出售保单的收取保费。

3给付赔偿款。

4资金运作(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发放抵押贷款)。

证券公司: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买卖证券的投资机构。

信托机构:充当受托人的法人机构

融资租赁机构:为承租人提供长期资金融通的租赁公司。

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货币市场:短期(融通一年以内)资金场所。

资本市场:一年以上的资金交易市场。(狭义资本市场是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现货市场:交易双方协议达成后即可交割,在两日内。

期货市场:交易双方协定达成后,但是并不立即交割,利率和汇率风险很小。

原生金融工具:

票据(可转让有价证券)

股票(可获股息红利)

债券(短债,长债,金融债)

基金(集合投资)

衍生金融工具:

1金融期货(期货交易的对象是期货合约)

2金融期权:约定选择权的合约

3金融互换

期货合约是一种为期货交易而制定的标准。

货币市场:

1同业拆借(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所形成的市场)

2票据市场: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

3国库劵

4回购协议市场:回购协议短期融资。

证券市场投资分析:

一基本面:宏观经济,宏观政策,产业周期和行市,公司状况。

二技术面:技术指标法(各种数学模型),切线法,形态法(m和w),k线,波浪理论(上5下3),循环周期理论。

国际收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记账原理:

1复式薄记:每一交易借方和贷方同时记录。

2权责发生制:交易的记录时间以所有权的转移为标准。

3市场价格

4所有记财单位拆合为同一种货币。

国际收支差额: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以贸易差额为基础加上收入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的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际收支失衡原因:

1经济增长状况(有周期性收入性不平衡)

2经济结构性

3货币性因素:物价、币值、外汇、利率

4偶然性因素

5外汇投机和国资流动

失衡调节:

1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价格,汇率,利率,收入

2国际政策调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用政策和外贸政策。

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1一体化效应:国际资本流动全球一体化。

2放大效应:放大某国或全球经济发挥远超实力的影响。

3冲击效应。

冲击效应:

1对经济主权的冲击(许多国家结成自由贸易区)

2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3对汇率的冲击

放大效应:

1杠杆效应:以一定数量的国资实控资本远超自身的交易数额

2羊群效应:一人带头,大家跟风。

经济全球化:

1贸易一体化:消除或消减国际贸易障碍的趋势

2生产一体化:生产过程的全球化

3金融一体化: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全球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促进国贸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2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3促进全球金融业牺牲效率的提高,

4加强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消极作用:

1金融风险的增加

2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3加快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具有独占货币发行权

银行的银行:

1充当最后贷款者

2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3全球票据清算中心

4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国家的银行:

1代理国库

2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3为政府筹资

4代替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5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货币需求分析:

1收入,2价格,3利率,4货币流通速度,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6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7其他。

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的膨胀:

一,财政赤字增加印发

二,信用膨胀,贷款上升资金来源

三,投资需求膨胀

四,消费需求膨胀

成本推动的膨胀:

一工资上涨

二利润上涨

三结构型: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比例结构

四其他:供给不足,预期不当。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作用:

1提高货币供给,增长率,

2有利于高收入阶层国民收入再分配

3利润率下降,刺激私人投资积极性

促退作用:

1借贷成本降低,资金需求上涨,金融体系效率下降

2生产性投资风险上涨,流向非生产性部门

3扰乱相对价格体系,扼杀价格机制作用

4提高了现期消费,社会储蓄率降低

中性作用:各种效应相互抵消。

治理膨胀:

一控制货币供应量,

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四其他政策,。

通货紧缩与之相反。

金融调控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1调控货币供给总量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2调控利率和控制货币总量货币平衡,保持物价水平。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

4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5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财政政策: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金融监管,依据国法对整个金融业实行的监管,以及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包括市场准入,市场运行过程,市场退出的监管。

经济发展与金融的关系:

1金融依附于商品经济是正比关系

2商品经济决定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阶段。

C. 金融知识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银行系金融知识大全!

1、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需将其存款的一定百分比缴存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达到控制基础货币,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备付金比率的要求,将原来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合二为一。目前,备付金是指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过存款准备金率的那部分存款,一般称为超额准备金。

2、什么叫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由于许多金融工具具有货币的职能,因此,对于货币的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如果货币仅指流通中的现金,则称之为M0;狭义的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而广义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3、何谓“央行被动购汇”?

按照目前的结售汇制度安排,企业应当将外汇收入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将超过一定金额的购入外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卖出。如果企业需要购买外汇,则需要到外汇指定银行凭相应的证明文件购买,相应地,外汇指定银行在外汇不足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买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需要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因此,一旦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外汇供应量增大,而同时要保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就不得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被动地买入外汇,卖出人民币,也就是吐出基础货币。

4、什么是贷款迁徙分析或信用风险迁徙分析?

贷款迁徙分析或信用风险迁徙分析(loan migration analysis or credit risk migration analysis),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以概率分析为基础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用贷款的历史损失数据来推算当前一家银行贷款组合中贷款损失所占的比重,从而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是否充足。一般来说,贷款迁徙分析有四个主要的步骤:

1、将贷款组合按照贷款的种类或风险类别分组。如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还可将贷款以划分为房地产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类别。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别的贷款具有不同的损失状况(different loss history)。

2、确定各类别贷款的损失率。如关注类贷款在第四个季度的损失是2%;3、对影响贷款损失率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现有损失率进行调整;4、将调整后的损失率乘以当前季度各类别贷款额,得到各类别贷款的损失额。进行贷款迁徙分析至少要有连续四个季度的贷款损失数据。贷款迁徙分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有效的有问题贷款识别体系、准确的贷款分类和贷款损失核销制度。否则,贷款迁徙分析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5、什么是银监会所倡导的审慎银行资本监管思路?

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促使商业银行计提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也是贯彻中国银监会“管法人、管内控、管风险、提高透明度”监管理念的具体措施。审慎的银行资本监管思路是,首先要提高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计提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银行的经营成果,然后使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规定标准。即“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

D. 基础金融知识有哪些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金融的特征:
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经济学上的信用,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对应于现货交易(即时清结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
(2)信用交易的应有特点
a. 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移转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者部分权能;
b. 一方对商品所有权或其权能的先行移转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
2. 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
3. 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场学(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学(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学(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资学(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货币银行学(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国际金融学(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财政学(en:Public Finance)
保险学(en:Insurance Insurance)
数理金融学(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计量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E. 金融的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什么是金融衍生产品?它包括哪些种类?

衍生产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译。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金融衍生产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r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金融衍生产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接连不断地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下种分类方法

(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都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了统一规定。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因此,期货交易流动性较高,远期交易流动性较低。

掉期合约是一种内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更为准确他说,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讨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是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则为利率掉期;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期权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

(2)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细分,股票类中又包括具体的股票和由股票组合形成的股票指数;利率类中又可分为以短期存款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长期债券利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货币类中包括各种不同币种之间的比值:商品类中包括各类大宗实物商品。具体见表3—1

表3—1 根据原生资产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分类

对象|原生资产| 金融衍生产品

利率|短期存款| 利率期货、利率远期、利率期权、利率掉期合约等

|长期债券| 债券期货、债券期权合约等

股票|股票 | 股票期货、股票期权合约等

|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合约等

货币|各类现汇| 货币远期、货币期、货币期权、货币掉期合约等

商品|各类实物商品|商品远期、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商品掉期合约等

(3)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文易。

场内交易,又称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参与者收取保证金、同时负责进行清算和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的特点。此外,由于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设计出标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数量进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个场所进行交易,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动性较高的市场。期货交易和部分标准化期权合同交易都属于这种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有许多形态,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同时,为了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出售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场外交易不断产生金融创新。但是,由于每个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双方相互负责进行的,交易参与者仅限于信用程度高的客户。掉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柜台交易的衍生产品。

据统计,在金融衍生产品的持仓量中,按交易形态分类,远期交易的持仓量最大,占整体持仓量的42%,以下依次是掉期(27%)、期货(18%)和期权(13%)。按交易对象分类,以利率掉期、利率远期交易等为代表的有关利率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占市场份额最大,为62%,以下依次是货币衍生产品(37%)和股票、商品衍生产品(1%),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扩大了5.7倍。各种交易形态和各种交易对象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整体上呈高速扩大的趋势。

F. 什么是金融学基本原理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金融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金融类的专业一般有: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金融学与国际金融、银行与国际金融、保险精算、公司金融、证券投资与金融工程等。
应答时间:2021-11-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