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砖混结构建筑的承重墙下一般采用什么基础
一般是粉土。如果宽高比小于等于1,基础宽度要大些。 一般的居民房,如果大于1。一般河沟附近会有淤泥质土,不用配筋。基础高度300mm,配筋用三级钢10间距150就可以了。
墙下条基是不是需要配筋,关键是看基础的宽高比,就是基础伸出墙外的长度比上基础的高度。如果宽高比小于等于1,属于刚性基础,是不需要配筋的,如果大于1,需要配筋(地基基础规范上说的比较复杂,你就按这个执行就可以了)。
两层的房子,看来是没有勘察报告了,你可以看看挖出的土,判断土性。一般河沟附近会有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7~8吨左右,基础宽度要大些。如果是耕地,一般是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10~12吨,基础宽度可以小些。
一般的居民房,基础宽度做到1.4米就可以了。基础高度300mm,配筋用三级钢10间距150就可以了。或者基础高度600mm,不用配筋。刚性基础用混凝土、毛石都可以。
② 第八章 基础
1、当建筑物为柱承重且柱距较大时宜采用( )
A、 独立基础 B、 条形基础
C、 井格式基础 D、 筏片式基础
2、基础设计中,在连续墙下或密集的柱下,宜采用( )
A、独立基础 B、条形基础
C、 井格基础 D、 筏片基础
3、以下基础中,刚性角最大的基础通常是( )
A、混凝土基础 B、砖基础 C、砌体基础
4、属于柔性基础的是( )
A、砖基础 B、毛石基础
C、混凝土基础 D、钢筋混凝土基础
5、柔性基础与刚性基础受力的主要区别是( )
A、柔性基础比刚性基础能承受更大的荷载
B、柔性基础只能承受压力,刚性基础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
C、柔性基础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刚性基础只能承受压力。
D、刚性基础比柔性基础能承受更大的垃力
6、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土层称为( )
A、原土地基 B、天然地基
C、人造地基 D、人工地基
7、刚性基础的受力特点是( )
A、抗拉强度大、抗压强度小 B、抗拉、抗压强度均大
C、抗剪切强度大 D、抗压强度大、抗拉强度小
8、下列有关基础的埋置深度,何者是正确的? ( )
A、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1m。
B、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
C、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0。
D、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9、基础埋深的最小深为( )
A、0.3m B、0.5m
C、0.6m D、0.8m
10、地基( )。
A、是建筑物的组成构件 B、不是建筑物的组成构件
C、是墙的连续部分 D、是基础的混凝土垫层
③ 高层建筑一般采用什么基础
一般采用桩基础。
桩基础可以是单根桩(如一柱一桩的情况),也可以是单排桩或多排桩。对于双(多)柱式桥墩单排桩基础,当桩外褥枉地而上较高时,桩间以横系梁相连,以加强各桩的横向联系。
多数情况下桩基础是由多根桩组成的群桩基础,基桩可全部或部分埋入地基土中。群桩基础巾所有桩的顶部由承台连成一整体,在承台上再修筑墩身或台身及上部结构。
(3)密集的墙下采用什么基础扩展阅读
桩基的水平承载能力
高层建筑基底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主要由地震和风所引起,一般地,地震作用为控制因素。地震引起的基底水平剪力一般不超过高层建筑总重的5%,但仍相当可观。因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重心远高于基础底面,因此还会引起很大的倾覆力矩,在地震区这些作用都必须加以考虑。
对高层建筑,地震作用往往成为设计中的控制因素。但在沿海地区,由于海洋风暴的侵扰,风的影响可能甚于地震。对超高层建筑,风引起的基底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可能接近甚至远超过地震引起的结果,成为设计中的控制因素。因此,高层建筑桩基础,必须有足够的抵御水平荷载和倾覆力矩的能力。
④ 农村自建房采用砖混结构,做什么类型的基础好
农村建房普遍层数不多。一般为2~3层。如采用砖混。做墙下条形基础是最佳方案。因为房屋的层数不多,整体重量也不是很大,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也不是很大,农村建房地基一般都属于丘陵地区地区。基础土质一般都是自然土,天然自然土地基一般承载力至少不低于150kp/㎡。以上。所以,农村自建房采用砖混结构。做墙下条形基础是最安全最省钱的。
现在的农村自建房基础最常见的也就是两种,独立基础和人工挖桩基础,为什么我推荐这两种基础形式呢?就是因为独立基础工程量比较小,材料耗费也不多,但是对于承载能力不错的地基条件来说却完全够用,所以个人认为地基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独立基础就是我们的首选。对于井桩基础来说虽然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是却非常适合一些回填的坑塘、持力层比较深的软土和一些沙地基础。
⑤ 建筑的常用基础形式有哪些
1、建筑的常用基础形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等。
1)条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
2)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或柱式基础。
3)筏板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大,而地基又较弱,这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通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成为筏板基础。
4)箱形基础:当板式基础做得很深时,常将基础改做成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隔墙组成的整体结构。
5)桩基础: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⑥ 填充墙下基础
这个问题好大,不知从何开始回答。
一般情况下,要考虑墙下基础的主要是独立柱基的情况,在一层的填充墙下要设置相应的基础。其结构处理方法主要有二种:
1、用混凝土条基。在一层的填充墙下沿墙长设条形基础,一般采用素混凝土基础加基础墙形式。
2、用基础梁。在一层的填充墙下直接设置基础梁,梁下架空,荷载直接转移到二边独立基础上。现在采用此种结构处理方式的比较多。因为减少基础开挖量、减少基础墙的工作量,所以总体来说比较经济。
说明,我是在PC端口回答的高质问题,是看不到图片的,只有在提交后才能看到图片。补充回答如下:
你的图中所示是墙下条基,采用的是250厚C1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加基础墙的结构处理方式,即方式一。在基础墙中同时考虑设置了圈梁,此时圈梁只是起到一个构造拉结作用、增加整体刚度、防潮层的作用,并不是基础梁。下图是基础梁的设置
。
⑦ 墙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1)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通常采用100mm;
2)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一级高度宜为300~500mm;
3)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4)保护层厚度:有垫层时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⑧ 我国房屋建筑中所采用的基础类型有哪些
基础的类型:
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的方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等。
1.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1)刚性基础: 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
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目的: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常用的有:砖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
1)大放脚为保证基础外挑部分在基底反力作用下不至发生破坏。
2)灰土基础灰土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并与其他材料基础共用,充当基础垫层。
3)三合土基础三合土基础一般多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四层和四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工程中。
4) 毛石基础具有强度较高、抗冻、耐水、经济等特点。
5)混凝土基础常用于地下水位高,受冰冻影响的建筑物。
6)在上述混凝土基础中加入一定体积毛石,称为毛石混凝土基础。
2)柔性基础。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这样基础可以承受弯矩,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所以钢筋混凝土基础也称为柔性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梯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C7.5或C10素混凝土垫层,厚度lOOmm左右;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为75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受锈蚀。
2.按构造分类
(1)独立基础(单独基础)。
1)柱下单独基础。单独基础是柱子基础的主要类型。
2)墙下单独基础。墙下单独基础是当上层土质松软,而在不深处有较好的土层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和减少开挖土方量而采用的一种基础形式。
(2)条形基础。
1)墙下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是承重墙基础的主要形式。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土质较差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一般做成无肋式;肋式的条形基础条件:地基在水平方向上压缩性不均匀,为了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
2)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当地基软弱而荷载较大时为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并节约造价,可做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3)柱下十字交叉基础。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如土质较弱,可做成十字交叉基础。
(4)片筏基础。如地基基础软弱而荷载又很大,采用十字基础仍不能满足要求或相邻基槽距离很小时,可用钢筋混凝土做成整块的片筏基础。按构造不同它可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类。
(5)箱形基础。它的主要特点是刚性大,减少了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因而适用于地基软弱土层厚、荷载大和建筑面积不太大的一些重要建筑物,目前高层建筑中多采用箱形基础
⑨ 砖墙下面的地基怎么做
砖墙下面的基础做法:混凝土条形基础;砖墙放大基础;毛石基础。
一般两、三层民用楼,具体要看基础土质情况,也就是地质。如果地质是由砂土、风化岩层等一类硬基础组成,就不需要做混凝条基啦。埋入土中60cm左右。做毛石基础或砖放大基础。砖柱照样要做放大基础,构造样式有点像金字塔。
地基基础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地基承载力。中国制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中规定,在基础宽度小于3米, 埋深0.5—1.0米的条件下,粘性土主要根据孔隙比(e)、天然含水量(Wo)、相对含水量(Wb)考虑。
(9)密集的墙下采用什么基础扩展阅读:
对于地基的改善措施:
1.、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够;使结构失稳或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使临近地基产生隆起或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措施。
2、 改善压缩特性
地基的高压缩性表现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3、改善透水特性
地基的透水性表现在堤坝、房屋等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流沙和管涌。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少其水压力的措施。
4、改善动力特性
地基的动力特性表现在地震时粉、砂土将会产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载或打桩等原因,使邻近地基产生振动下沉。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并改善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措施。
5、 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地基处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