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权力的基础有哪些
政治权力的基础,概括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获取的维护权力的条件和前提.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通常存在许多政治活动主体,但只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才能在为政治权力主体,受气政治权力,那么,这其中的一个或某几个是凭借什么成为权力主体的呢?这正是政治权力基础所要回答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对此作出了深刻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所词库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占有该社会全部或至少是最重要的(即有着国计民生的)生产资料;2、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处于决断、指挥地位;3、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即劳动产品.具备了这三个方面,就表明该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也就是说,决定了该阶级在其所处社会经济关系 中的优势地位.有了这个地位,就有了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政治权力的根本来源,是政治权力主体赖以获取或维护政治权力的最重要的条件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权力是政治权力的总基础,或说最根本的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认为它是政治权力的惟一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所能获取或维护权力,除了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以外,还需要凭借其他的条件.它是多种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他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1、暴力.这里所说的暴力主要是指有组歌的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暴力是一种物理力量.具有极大的效力,而且是有直接的强制力.由于暴力的这种特性,也由于政治权力主体问题以暴力为凭借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力,所以,新兴的阶级要想取得政治权力,也训要组织自己的暴力组织,以物质的力量解决物质的力量.所以,暴力是政治有能力主体取得和维护政治权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2、组织.这里所说的组织,主要是指社会中具有贡、贫贱不能移 成员,为了实现其利益而组成为政治结合体.这种政治结合体在政治活动中,其力量往往远远分散的个人的力量.可为这种政治结合体从组织上保证了其成员的意志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这对政治斗争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获取政治权力的群体或要维持政治权力的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总是要组织起来.以进行有组织的活动.这在实现民主制的社会中尤其如此.马克思曾指出:“即使在最有利的政治产条件下,工人阶级要取得任何重大的胜利,都有赖于培养和集中工人阶级力量的那个组织的成熟程度”.组织程度是政治权力主体获取和维护政治权力的又一重要条件. 3、政治理论.所谓政治理论,主要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活动进行主人、解释和预见的思想体系.它力求把政治现象中本质的东西和总趋势,加以分析概括,并据此确定政治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向.政治理论问题为特定的阶级、集团服务,反映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先进单位和要求.但是,只有正确反映政治现象的本质和总趋势的思想体系,才能对政治权力主体的行动起着正确的指导作用,也才能赢得群众,从而实现其政治目标获取或维护政治权力.
2. 权力的基础包含哪些方面
权力基础是指权力的来源,美国学者弗任奇和瑞文提出了权力基础的“金字塔”。权力基础(power base)指权力的来源。赋予个体和群体影响他人或群体的能力的来源。美国学者弗任奇和瑞文提出权力基础的“金字塔”,包括个人特征、绩效、声誉、社会网络和联盟以及职位五个方面。
(2)权力的来源和基础理论有哪些扩展阅读
基本定义
编辑
权力,权为衡器,权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氏袭能力。
权力有三个属性:公权(政府)、私权(市场)和共权(社会)。相互之间相互制衡。以正向运作。
1、权位,势力。
《汉书·游侠传·万章》:“﹝ 万章 ﹞与中书令 石显 相善,亦得 显 权力,门车常接毂。”
唐 柳宗元《柳州司马孟公墓志铭》:“法制明具,权力无能移。”
2、指有权力歼改兄。
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祝月英》:“ 卢孝 妻 祝氏 月英 。 孝 聘其姊,为权力者夺去,父母以 英 续盟。”
3、指职责范围内的'领导和支配力量。
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歼谨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3. 权利的构成要素和来源基础
权力是一种影响力,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权力指职务权力--职务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这是本来意义的权力概念。广义的权力则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后者包括个人影响力、非强制性影响力。广义的权力概念就是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这里的"服从"指的是心甘情愿、心悦诚服的服从。所以,领导权威就是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的统一,或职务影响力与个人影响力的统一,用公式表示就是:领导者权威=职务权力十个人权力。职务权力带来的强制性影响力与个人权力(非职务权力)带来的非强制性影响力,二力合成,即构成现实的领导力。
领导者的权力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研究,即领导者的权力从何而来,是什么赋予领导者以影响他人的能力。弗伦奇和瑞文提出了权力的5个基础或源泉。
1.强制性权力。这是建立在惧怕基础上的,如果不服从就可能产生消极的结果。
2.奖赏性权力。人们服从于一个人的愿望或指示是因为这种服从能给他们带来益处。
3.法定性权力。它代表一个人通过组织中正式层级结构中的职位所获得的权力。这是获取权力的基础的最经常的途径。
4.专家性权力。来源于专家的技能和知识,这日益成为权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5.参照性权力。它的基础是对于拥有理想的资源或个人特质的人的认同。如果你敬仰一个人到了要模仿他的地步,那个人对你就拥有了参照性权力。参照性权力也就是模范权。
4. 政治学原理历史上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的理论有哪些
1、西方曾盛行“君权神授论”,认为上帝是权力的来源。
君权神授说,它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而提倡的一种做法。即指自己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
2、近代“社会契约论”被用来解释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认为人民的同意是政治权力的唯一来源。
社会契约论早在古希腊智者学派那里就有所论述,但在伊壁鸠鲁那里才第一次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认为政治权力最终属于人民,这成为现代民主共和制的理论基础。
3、当代西方学者将政治权力视为对政治资源的占有,把组织视为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是指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政治权力来源的基础。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所以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需要。
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利益主体必然尽可能地调动有效社会资源,并凝聚成有效的社会力量以期实现利益主体集团利益最大化。因此,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