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道既是客观规律,道理;
德就是结果,德者得也。
道德,道讲的规律,讲的是本质,德讲的是结果,讲的是现象,是遵循客观规律所必然发生的结果,是违背客观规律所必然带来的恶果。
道德的基础就是因果,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根本之道,是宇宙间唯一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一切事物包括人事都包含和遵从的根本规律。道家的根基是《太上感应篇》。《道德经》是高深的理论经典,是智慧的高度结晶。道德基础要从《太上感应篇》做起,从《弟子规》(弟子规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做起,从信因果做起。
‘贰’ 道德的基础由什么组成的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
诚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各种内讧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并有助于构筑良好的人际环境,消除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进而激发社会的活力。
现实中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
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没有诚信就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没有诚信社会秩序就会混乱。
所以说,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秉承诚信的道德底线。
一方面我们要忠诚老实、讲信誉,也就是说要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在与人交往时,要不说谎,不做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要以诚待人。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工作学习上不弄虚作假,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叁’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的基础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
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客观证明有信用。相反无诚信者是伪君子。有关诚信,在古今中外都有谈及,包括伦理学、宗教、专业操守、人事管理及政治学《君王论》。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言而有信。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待人以诚,纳人以信,方为真正的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