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梁钢筋搭接位置
基础梁和主体梁钢筋连接的位置正好相反,基础梁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应在跨中1/3范围内,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应在支座1/3范围内。
2. 基础梁的上部筋和下部筋的搭接位置
上部备兆筋 可以搭接 跨度3等分的跨中段内。下部筋 不可搭接 焊接、机械连接的接头,放在跨度的1/3处。(不须精确)因为独基基础的底板配筋是根据土的反力算出来的,它和正常现浇板的受力恰恰相反,土的反伏滚正力相当于一个面荷载,作用于基础底面,简化成平面状态就是一个线荷载作用于一个悬臂板(1m宽),这样就明白了。悬臂板的端部弯矩是和悬挑长度成正比(平方关系)的,而弯矩是和配筋成正比的,所以基础的长边的配筋就大些,所以长方向钢筋放缺悔下面受力才最合理。
3. 钢筋接头位置
钢筋在混凝土构件中主要是承受拉力,钢筋接头是钢筋承受拉力时的薄弱环节,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处。
(1)单跨梁板的纵向受力筋接头不宜设在跨中1/2范围内;
(2)连续梁板的纵向受力筋接头,上部负弯矩筋应设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应设在支座处。但对满堂基础底板,因其弯矩图和楼板方向相反,钢筋的接头位置也应相反,即上筋应在支座处,下筋则在跨中。
(3)钢筋接头还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4)钢筋接头就不应该集中,要尽量错开位置,让薄弱环节分散开来。
对重要构件,施工单位应根据所供应钢筋的实际长度,在施工前先进行翻样出钢筋的接头布置图,才能确保接头位置符合上述要求。
(3)基础梁接头位置为什么和上部相反扩展阅读:
钢筋连接是指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套管灌浆连接和焊接四种。接头应尽量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应避开结构受力较大的关键部位。
抗震设计时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范围,如必须在该区域连接,则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在同一跨度或同一层高内的同一受力钢筋上宜少设连接接头,不宜设置2个或2个以上接头。
原则:
1、接头应尽量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应避开结构受力较大的关键部位。抗震设计时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范围,如必须在该区域连接,则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2、在同一跨度或同一层高内的同一受力钢筋上宜少设连接接头,不宜设置2个或2个以上接头。
3、接头位置宜互相错开,在连接范围内,接头钢筋面积百分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4、在钢筋连接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或箍筋。
5、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6、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5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常用焊接方法
包括电阻电焊、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电弧焊,使用中应注意:
1、电阻电焊:用于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焊接骨架较小钢筋直径不大于10㎜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3倍;较小直径为12~16㎜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2倍。焊接网较小钢筋直径不得小于较大直径的60%。
2、闪光对焊:钢筋直径较小的400级以下钢筋可采用“连续闪光焊”,钢筋直径较大,端面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钢筋直径较大,端面不平整时,应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连续闪光对焊所能焊接的钢筋直径上限应根据焊接容量,钢筋牌号等具体情况而定,具体要求见《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4㎜。
3、电渣压力焊:仅用于柱、墙等构件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不大于10°)钢筋。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
4、气压焊:可用于钢筋在垂直位置、水平位置或倾斜位置的对接焊接。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
5、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间隙焊和熔槽帮条焊。帮条焊、熔槽帮条焊使用时应注意钢筋间隙的要求。窄间隙焊用于直径≥16㎜钢筋的现场水平连接。熔槽帮条焊用于直径≥20㎜钢筋的现场安装焊接。
注: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接头百分率计算同机械连接。
4. 基础梁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Ⅱ级),关于接头的位置的问题
基础梁分正受力基础梁和反受力基础梁。
一般天然地基上的基础梁为正受力基础梁,正受力基础梁的受力情况与上部楼面梁的受力情况相反,反受力梁上层纵筋应在支座部位连接,下层纵筋应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
一般桩基础的基础梁为反受力基础梁,反受力基础梁的受力情况与上部楼面梁的受力情况基本一致,梁上层纵筋应在跨中1/3范围接头,下层纵筋应在支座部位连接。
根据《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JGJ 107━2010》规定:直螺纹一级连接接头可不受区域限制,楼主所提问题为二级接头,应在规定的连接区域内连接,同时必须下述要求:
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d为被连接钢筋中的较大直径)。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以下简称接头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Ⅱ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采用Ⅱ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