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康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一:小康的标准是什么 小康的基本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问题二: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是现在的小康标准目标。上世纪末我们实现的小康是一个总体小康,也就是说从80年到2000年,我们的GDP翻两番,人均GDP达到800美元。那个小康主要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所以又称上世纪末的小康为总体小康,实现GDP翻两番的基础上,我们的社会发展还很不均衡,地区差别、城乡差别都很大,所以十六大又提出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经济指标是到3千美元,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和谐等内容的要求,跟总体小康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上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现在我们要实现的是全面小康。 附:小康标准是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1.小康社会和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不是我国自己提出来的? 小康社会和小康社会的标准是我国自己提出来的。“小康”这个词从古代就有,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要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后来小康发展到仅仅是低于“大同”社会的以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社会。到了现代,从1979年 *** 在会见外宾的时候提出来“中国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并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一个小康之家。到200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0多美元,已基本实现总体小康。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全面小康,因此,从古代小康到总体小康到现在的全面小康,充分反映了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国情,所以小康的概念是中国自己提出来的。 2.请问如何界定“小康”标准的? 经常有人问:你“小康”了吗?”其实“小康”标准也是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今天的标准是讲全面小康的标准,全面小康是一个社会标准,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和家庭的财富标准。所以这次开论坛把全面小康的指标提出来,就是需要社会各界对全面小康的标准有更好的理解,个人小康跟小康社会的标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全面小康实现了,那个人小康肯定能够实现,但是个人小康实现了,不等于小康社会的实现。全面小康的标准是涵盖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社会和谐等内容,目前,就这个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都有自己的不同版本,国家统计局联合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早也有相关的小康版本,各地方,比如浙江和江苏,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康标准,这些标准总体上比原来的总体小康更完善,内容更丰富,社会发展要求更高。但是,这一标准体系还需要继续地完善和提高。比如,全面小康指标体系随着时代变化内容?在不同地区如何适用?如何去衡量?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3.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小康了吗?城乡是否要有两个小康标准? 我们广大农村地区还远远没有实现小康,有句话叫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农村”,目前我国城乡差别比较大,城乡贫富差距较大,收入比已经达到3.3:1。应该说,全面小康只能有一个标准,但是城乡之间还是有差别,我们的目标就是城乡往一个标准努力。 4.上世纪我们就说实现小康,现在又说全面小康,是不是说以前的目标没有实现? 不是的。上世纪末我们实现的小康是一个总体小康,也就是说从80年到2000年,我们的GDP翻两番,人均GDP达到800美元。那个小康主要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所以我们又称上世纪末的小康为总体小康,实现GDP翻两番的基础上,我们的社会发展还很不均衡,地区差别、城乡差别都很大,所以十六大又提出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经济指标是到3千美元,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和谐等内容的要求,跟总体小康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上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现在我们要实现的是全面小......>>
问题三:什么是小康生活?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问题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供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问题五:小康水平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中外有两个不同体系的小康生活标准:一是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恩格尔系数);再一个是以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标准。
问题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问题七:全面小康的标准是什么?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问题八: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是小康内涵的界定。小康涵义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涵义,一般包含三层意思,即物质生活状况,主要内容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主要指空气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拥挤以及水质和绿化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主要内容是社会秩序与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状况;第二是确定小康标准临界值和指标权重。第三是计算小康进程,国家统计局采用了区间距离实现程度的方法测算。 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量75克;(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国际的小康标准 在国际上,小康实际是现代化的概念,它主要按照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标准,根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545-2200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200-5999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问题九:小康的标准是什么 只要不违反法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为金钱所牵拌,这就 是小康!
问题十:小康的标准是什么? 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总体小康)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
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
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选项C 15年
回答来源:十九大报告第四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⑶ 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截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三段引证: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一方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原文链接:http://www.farmer.com.cn/xwpd/btxw/201601/t20160127_1176258.htm
⑷ 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1、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关系到其他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如果没有农业现代化,只有科技现代化、工业现代化,那么现代化是不全面的;如果没有农业现代化,其他产业的现代化也会受到影响。农业产业关联很多,与文化、工业都有关联,所有产业是交织在一起的。农业是一个基础部门,比如食品,没有食品的话我们没法生存。
2、农业现代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有非常大的作用。目前,农民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业,如果能把农业建设好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是有帮助的。
3、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对农村和农村文化的保护。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农村文化是本国文化的根。如果没有农村,一个国家就不称其为国家。很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保存、发展农村文化,如果没有农业就保存不好农村。只有一个好的农业、发展的农业,农村才能保护好,农村文化才能够保护好。